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辑:12位青年医生的从医心声

(2015-07-17 10:50:19)
标签:

健康

人物

医生

医院

青年

分类: 杂志精选

  尽管在工作中遇到了种种困难、种种挫折,但他们迎难直上,越挫越勇。既然选择了“医生”这条道路,就没有想过要退缩,救死扶伤一直是他们最坚定的信仰。他们对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他们在医学之路上不断探索,只为于黑暗中寻找为病人开启健康的钥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冯波,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从医以来的感想与感受

  我的理想就是当医生,在整个过程中,我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在路上我学会了坚强。踏上这条路就要坚持,这条路注定要为病人服务,注定要有付出。这条路也包含了所有人的感情——恩师、病患、家人,可以说是一条充满情感的路,所以要学会感恩,这很重要。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心愿

  身在一个团队里,若团队没有发展,个人也是没有发展空间的,所以,首先想协助导师和同事,把团队做大做强;第二就是在技术上向高精尖发展;最后,我们团队也在努力,力图帮助患者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张翼飞,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从医以来的感想与感受

  医生,就要一直在医学之路上努力探索来寻找解除患者病痛的钥匙,就像一个勇敢者在黑暗中不停寻找那一抹不确定的光明。一些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却在不知不觉中毁灭了病人的健康,所以我们要坚守在患者身边,直至他们健康。从穿上白大褂起,我的努力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继续享受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心愿

  我希望,自己能像夜途中的一盏灯火,不论光线微弱还是闪亮耀眼,都可以点燃患者康复的希望,并照亮他们继续前行的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王育璠,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南院执行主任

  从医以来的感想与感受

  第一,热爱所从事的职业,拿从医来说,只有热爱它,才会去思考并付诸行动,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第二,不断进取,做医生就是一个终身不断学习的过程;第三,要以病人为中心,多和他们沟通,让他们了解自身的疾病,感受到医生的尽心和关爱。这样,医患关系才会更和谐。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心愿

  目前,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团队带好,提高医疗质量。同时,也希望能了解下属医生们的需求,激发潜能,凝聚力量,我希望他们在职业上都有好的发展。

  邹海东,眼科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从医以来的感想与感受

  我喜爱医学这个行业。在行医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与不同的病患打交道,了解他们的疾苦,给予他们治疗,有幸得到他们的肯定……其中收获的快乐与成就感是很难用言语表述清楚的。总之,它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心愿

  在临床方面,我将在白内障、青光眼领域疑难疾病的诊疗上继续努力。在研究方面,目前上海正在逐步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我将着重从公共卫生眼病防治领域来协助明确哪些眼科疾病该在社区就诊,或者进行早期干预。同时,也希望能研究和推广更多的适宜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老百姓。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刘旭东,骨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从医以来的感想与感受

  学医,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这一路上要经历许多的挫折,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辛勤和努力。作为医生,能够帮助患者,解决患者的病苦,是我最开心的事。我觉得,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很重要,医生和患者充分沟通,彼此信任,才能为治疗疾病创造最好的条件。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心愿

  努力提高临床技术,治愈更多的患者;多做一些与临床相关的科学研究,使临床科研相辅相成。我的心愿是:希望每一个病人开开心心的来,开开心心的走。

  周健,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从医以来的感想与感受

  首先,从医时间越长,越觉得医生难做。你会不断发现过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够用,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病例和书上讲的往往不一致,这就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积累和探索。其次是责任感,作为医生,时刻感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要对病人负责,要找到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我体会到作为医生至少需要具备三种素质——兴趣、坚持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心愿

  医生最缺的是时间,因此,首先希望自己能合理分配时间,多陪陪家人;第二,希望医生和患者能相互理解、信任,关系能够更融洽。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杨云峰,骨科足踝病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从医以来的感想与感受

  只有坚持先做好自己,把自己做好了,其他一切也会顺其自然。医生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这么多年总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但这些也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就像现场直播一样,播完了,回想时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回忆的。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心愿

  以前我跟在团队里,现在我自己带团队,若说到规划与心愿,还是希望把团队带好,把整个科室质量提高。今年有幸去美国做讲学,也希望能把那里的专家请过来做更多的学术交流。

  余少卿,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从医以来的感想与感受

  做医生的压力很大,不论在精神还是身体方面,你需要工作学习两不误,基本上是没有休息时间的,如果你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是不利于个人发展的。我的爱人对我也很支持。其实每行每业都很辛苦,关键在于如何不断克服自身的惰性。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心愿

  在职业方面,希望所带的学科团队有所发展,我们团队现在还不是很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希望能把团队带上去。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李薇薇,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后

  从医以来的感想与感受

  在武汉工作了四年之后,我下定决心要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放弃了安稳的工作,来到北京,重新从博士生读起。在台湾长庚医院支援时,我见识到世界一流的整形科室和导师,当初的勇气让我离梦想越来越近。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心愿

  从2011年入职清华长庚医院到2014年10月份开业,我等了整整四年,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来自台湾长庚医院的张家宁教授担任了医院大外科部部长,带来了先进的整形技术和培训机制。虽然清华长庚医院还处于婴儿期,未来却大有可为。

  黄振宇,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从医以来的感想与感受

  人生中最幸福莫过于做自己想做的事业,而做医生是我从小的梦想。医院里最累最脏就是妇产科,24小时都要保持高度警惕,我很庆幸一路走来得到师长的支持,有个温暖的团队可以依靠。在我自己做了母亲后,更能理解孕妇面对产科医生时的心情,感到换位思考的重要。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心愿

  进入清华长庚医院后,我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带领新的集体,把拥有60万人口的北京昌平区的围产保健工作做好,让孕妈妈们顺顺当当地度过产期,生出健康的小宝宝。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王嘉麟,脑病二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从医以来的感想与感受

  医疗事业是崇高而神圣的,从医后的我更能深刻体会到身上的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认认真真地做好分内工作,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所做的一切就有价值,就会成功,就会获得尊重。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心愿

  清淡而规律的饮食、调整不良的情绪、保持充足的睡眠、多进行体育锻炼、定期体检是健康的五大基石,希望大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医生,工作中往往没有充足时间跟患者及家属交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沟通的机会,促进医患关系。

  龚燕冰,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后

  从医以来的感想与感受

  作为内分泌科的一位中医医生,每当我用中医药将病人调理好,心中就很有成就感,这份成就感驱使着我一直前进。中医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都很有特色,不仅可以调理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对女性的更年期疾病、月经不调、痤疮等的疗效也非常好,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心愿

  现在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我所做的研究课题一直是糖尿病的临床和病理机制这方面的,我希望中医能够在年青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