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保养手册——先来谈谈“心”

标签:
健康心脏 |
分类: 杂志精选 |
特约专家 /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 赵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外科主任
吕安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 王肖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
蒋金法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
营养指导师 / 赵超 上海浦南医院营养科中级营养指导师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脏统摄五脏六腑,可谓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然而如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较大的精神压力无形中加重了心脏负担,心脏病成为了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先来谈谈“心”
心脏位于人体胸腔内两肺之间,橫膈之上,约2/3 居正中线左侧,1/3 居正中线右侧,形状近似倒置、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大小似本人拳头。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等),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是血液运输的动力泵。
心脏是一个强壮的、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强力泵。心脏之于身体,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如果按一个人心脏平均每分钟跳70 次、寿命70 岁计算的话,一个人的一生中,心脏就要跳动近26 亿次。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而通过抢救不能复跳,那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终止了。
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1/3 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而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
在中医理论中,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心主血脉,以心之阳气推动血液运行,心主神明,主宰人的思维意识、情志活动。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被称为“君主之官”,为生命活动的根本。
http://www.ganlanhuabao.com/Public/Uploads/1413514642.jpg
心脏病是内科常见病,是心血管系统病变的统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心脏病发生的原因相当复杂,遗传因素、年龄、抽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饮食习惯等都可能引起心脏病。
熬夜、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等在无形中累积成疾,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心慌、胸闷、气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睡眠时感到憋气、左胸前区疼痛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如今,心脏病已成为现代人的头号“杀手”。
数据不敢看
据世卫组织报告,目前全球大约1/3 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它已经跃居死因第一位,心血管病每年导1900 万人死亡。每年有760 万人死于心脏病,570 万人死于脑卒中。预计在2020 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将增加50%,高达2500 万人。
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年轻化,心血管疾病问题将日益突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2.3 亿,每10 个成年人中就有2 人患心血管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每年约有350 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平均每10 秒钟就有一人因心脏病死亡。
吕安康:体检,请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
http://www.ganlanhuabao.com/Public/Uploads/1413514666.jpg
吕安康,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赴德国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体检中心主任。
http://www.ganlanhuabao.com/Public/Uploads/1413514726.jpg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预防学组委员;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吸烟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网公众教育与临床控烟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专家;中华慈善总会肺动脉高压注册医师;上海心血管分会肺循环学组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正威胁着当今世界人类的健康,也是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动脉硬化的并发症可引起严重临床事件,其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卒中、动脉夹层撕裂等,具有极高的致命率或致残率。
欧洲数据显示,所有75 岁前死亡者中,在女性42% 的死亡归因于心血管疾病,在男性为38%。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变化,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开始下降,这一降低主要来自于昂贵的更好的治疗手段。
然而,尽管我国也广泛开展和应用这些治疗,但是死亡率还没有出现下降,仍然很高。其中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不活动、体重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在我国在当下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处在增加趋势,冠心病和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没有出现拐点。心血管疾病的防与治情况均十分严峻,尤其是防。
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对各种主要风险因素的积极预防可以使冠心病死亡率下降50% 以上而通过改进治疗方法则不到40%。当前国际上对预防工作要求是终身的,从出生到老,并且要求人人参与。在我国,不少人到中老年才开始有防范意识,这是一误区。还有另一误区就是预防工作只关注高危人群。通过体检,将
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关注,唤起健康管理理念。这条路十分重要,也是不那么容易的路。
来自美国数据显示,所有重要心血管危险因素达到最优化管理的不到3%;满足7 项健康指标中6 项或6 项以上的人不到7.5%。让我们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做科学健康管理,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