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手后反而更爱了 缘于“挫折吸引力”效应

(2013-12-18 21:25:46)
标签:

健康

分手后反而更爱了 <wbr>缘于“挫折吸引力”效应

爱情明明已经走了,却舍不得放手,这是失恋后常常出现的后遗症。不少流行歌曲,唱的也是这种心境:“想放弃却不能甘心放手/留你在梦中却痛苦了我。”失去对方如此痛苦,日思夜想,觉得此人就是世界上最适合自己的人,失去了会后悔一辈子。过去的那些美好历历在目,更令人不可自拔——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心态?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失恋了、分手了、离婚了,却更爱对方,而这一切的原因,皆是因为“挫折吸引力”的心理效应。

文/赖念华  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谘商系专 婚姻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案例回顾】

倾诉人:雪儿 29岁 白领女

我和他是一家公司不同部门的,进公司认识后发现,原来我们还住一个小区,有时候缘分就是在这巧合间迸发出了热情。每天一起坐地铁回家,即使我加班到深夜,他也一定会等我,说女孩子一个人那么晚回家不安全,一来二往,在一起成了无需言明的默契。他大我5岁,我们交往了两个月,非常甜蜜,像所有热恋的情侣一样,选择闪婚了,但后来相处了才半年,他就提出了分手,给我的理由是我太幼稚了,不适合与他过一辈子。我很伤心,也不知道我究竟错在了哪里,所以我努力挽留,可努力了很久都没能留回他的心。因为不想看见他,也不敢再见他,我索性辞去了工作,也同意了离婚。后来我又选择了出国留学,其实就是一种逃避吧。可是虽然分手了,我却发现自己在国外的时,在QQ空间里写每一篇日志,他几乎都过,但就是没留言。在国外见了很多世面,也认识很多男孩,可是总没有让我心动的,或许我根本就没有忘记他。所以我现在回来了,也明确自己心里的确还是有他。我应该怎样让他回心转意,他现在还没有女朋友,而且他的朋友告诉我,他其实也很想找个女朋友、想结婚。我很害怕有人比我先登一步,我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请各位帮帮我好吗……

                                   分手后反而更爱了 <wbr>缘于“挫折吸引力”效应



心理分析

这是国内某知名婚恋交友网站的情感互助平台上最近收到的一个网友求助。其实,有类似情感困惑人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分手了,我却无法放下他。”“心里很恨,又爱,又很不舍……想被发现又想报复的心理……我该怎么办?”“前男友要结婚了,要怎么才能忘记?”

  爱情明明已经走了,却舍不得放手,这是失恋后常常出现的后遗症。不少流行歌曲,唱的也是这种心境:“想放弃却不能甘心放手/留你在梦中却痛苦了我。”失去对方如此痛苦,日思夜想,觉得此人就是世界上最适合自己的人,失去了会后悔一辈子。过去的那些美好历历在目,更令人不可自拔——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心态?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失恋了、分手了、离婚了,却更爱对方,而这一切的原因,皆是因为“挫折吸引力”的心理效应。

                                    分手后反而更爱了 <wbr>缘于“挫折吸引力”效应

爱情也是一种强烈的持续刺激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系临床神经科学与生物心理学教授安东尼·瑞布金森的研究团队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让人持续听一种声音,同时观察受试者的脑电波。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受试者对这种声音刺激的反应越来越弱,脑电波的起伏越来越小,而一旦突然迫使声音停止或者切换另外一种声音刺激来源时,受试者的脑电波就会产生剧烈的反应。其实,我们生活中也都曾经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当周围有持续的噪音时,通常我们是感受不到的,而一旦噪音戛然而止时,我们就会猛然感觉到刚刚有噪音在骚扰。而这就是突然变化的外界刺激对人脑电波影响的佐证。

其实,爱情也是一种持续性的强烈刺激。当人长时间沉浸在其中时,就会对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一旦这种爱情刺激突然停止时,也就是恋人突然提出分手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应。这个时候,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强烈反应,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分手后反而更爱了 <wbr>缘于“挫折吸引力”效应

“自我中心”状态被打破引发心理失衡

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能够促使人形成某种心态。当别人持续表现出爱慕时,被追求者就会形成“自我中心”的心理状态,感觉自己是非常出色的,甚至会因此表露出“自恋”态度,认为自己简直就是人见人爱,因而也无比自信。这种心理状态会使人陶醉其中、非常快乐,久而久之,当这种心理状态相对固化后会变得非常完善,不容被打破。而一旦恋人突然离开,即赞美和追捧突然的抽离后,维持人情绪的这种自信的环境就会被打破,人会感觉自己一下子变得一文不值。于是,为了挽回以前维持自信的环境,人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会去伤人、自伤。

在恋爱中,恋爱双方总是被对方关心、照顾和宠爱的。借用一句古文来说,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人处于一个时时被关心照顾的环境中,当然会感觉很舒服,但习惯于这种舒服之后,就会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感情和喜悦慢慢趋于平静和常态后,便感受不到什么特殊的快乐了,但一旦失去,则会非常不适应,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分手后反而更爱了 <wbr>缘于“挫折吸引力”效应

“挫折吸引力”产生与多巴胺有关

失恋的痛苦是人在进化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应。心理学家把失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抗议”,第二阶段是“放弃与绝望”。在抗议阶段,被遗弃的一方为了让对方回心转意,会苦思冥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怎样才能使对方重新爱上自己。他们有时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恋人的家中或工作场所,然后咆哮而去;他们不停地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和写信,一再地拜访俩人共同的朋友……随着这些行为的愈演愈烈,被抛弃的一方对对方的爱情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不断地加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挫折吸引力”效应,意思是,当爱情受到阻碍、挫折时时,被遗弃者反而对恋人更为吸引、依赖,即表现出“爱得更深”“无法自拔”的状态。

当然,这样奇怪的心理行为也是有生理学基础支持的。英国剑桥大学精神心理学系认知心理与神经精神病学教授古尔曼·道琼拉斯研究发现,“挫折吸引力”效应的产生与神经递质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一种控制肌肉运动、并让人产生满足感的神经化学物质。在恋爱刚刚开始时,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系统被激活。在抗议阶段,多巴胺的活动也随之增加,使得遭到拒绝的恋人感觉到更为强烈的激情,即对方表现越为激烈、决绝,自己反而更“难分难舍”,感觉更加深爱、更加离不开对方。

 

失恋易引发“爱情-抑郁”恶性循环

美国加州大学的社会学家曾对114个失恋的人进行评估,发现大约有40%的人属于临床抑郁症。这其中,12%的人甚至被诊断为中度或重度抑郁。精神心理疾病学临床指南中定义,抑郁会使人无精打采,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兴趣,只沉浸在导致自己抑郁的那件事情中不能自拔。这就表示,失恋的一方根本无法把精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他们会觉得工作、学习、生活一切都不重要,只有把失去的恋人重新找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处于抑郁状态的人由于已经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世界中,所以往往性格、情绪会突然大变,变得非常固执,一旦认定某件事情,就很难被改变,也听不进劝。由于失恋而抑郁的人会固执地让自己反复考虑感情和对方的过往等这些事情,从而错误、极端地认定,自己要摆脱痛苦,唯一的出路只有使恋人回心转意。而“挽回爱情-无能为力-继续挽回”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从此在他们心里变得越来越强烈,直到再次爱上他人。

 

更多中医养生保健内容,请关注《问健康画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推荐!

分手后反而更爱了 <wbr>缘于“挫折吸引力”效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药材普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