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乡山水画家傅二槐(严兆福)(上)
(2015-04-23 16:18:12)
标签:
房产 |
分类: 人物春秋 |
虹乡山水画家傅二槐
严兆福
傅二槐是我县较早的知名画士。他生于清朝中晚期。是当时名扬徐淮的山水画家。由于,他只是平民百姓,所以史志记载不多,由于年代久远,他的书画作品存世很少。事隔200多年后,他的族人对傅二槐的事迹也知之甚少。为了挖掘我县的历史文化,追溯书画历史渊源,对我县书画界历史人物进行考证,也只能根据一些支离破碎的文献资料和民间的传说来整理,其中有一些内容是详实的历史资料,有一些内容带有神话传奇色彩,仅供参考或聊博一哂。
一、傅二槐的住址和生平
傅二槐生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去世年月不详。原泗州虹县人,家住在泗县北傅庙。解放后,划归睢宁县管辖。现在属睢宁县官山镇联合村傅庙庄。现在,当地人一直称自己是虹北人、泗州人,或州地人。(即原虹县北边人,而虹县就是泗县的前身。州地人即泗州人,称睢宁县为北县。)傅二槐有诗句:“醉倒东南泗上仙。”也说自己是泗州人。(当时虹县已改泗州,)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认定傅二槐是泗州人或虹乡人。傅二槐居住的村庄——傅庙。是个小村庄。据说,以前,因庄东头有个庙而得名。庙不知何时被毁,遗迹无存。现在,庄东头有一条南北大沟紧靠村庄。傅庙到现在也只是前后三排人家,约有50来户。傅二槐的原住宅在村庄第二排中间,现在傅二槐老宅子由于长期无人居住,荒草丛生,一片荒芜。据傅氏族谱记载,傅二槐在族谱中排11世,傅二槐父亲叫傅天相,他兄弟二人,排行老二,他大哥傅为清生三子,而傅二槐无后人。族谱中载:为哲(二槐)有一嗣子鸣镳。当代只有一个近房玄孙,名叫傅佑久,(本村人多称他为六爷,)活80多岁,已去世40多年。傅佑久也无后人。傅二槐的原住宅几易其主。傅二槐岳父就住在附近张庄,姓张,他岳父家现在还有后人。
据说,傅二槐生于小康之家,自幼读书。他家有50亩土地,养一头牛。傅二槐出门有时还骑着一头小驴。房屋后边有两棵老槐树,其中一棵树干中间已烂空,只有槐树周围皮存在,而在中间又长出一棵楝树,称为槐抱楝。一直到解放前后才被挖掉。由于他常以吟诗作画为营生,以遨游四海为乐事,不善耕种经营,后来家境败落,傅二槐本人放荡不羁,不修边幅,颇有几分癫狂。有人说他很有点像明朝的徐渭(青藤道士)。仕途无缘,平生潦倒,而画艺精湛,为世所重。傅二槐平生喜游历,一生云游四海,浪迹天涯,飘萍不定。多在他乡。当最后一次离家后再也没有回来,不知所终。
二、
据傅氏族谱载:二槐先生者,泗上人也,傅其姓,讳为哲,字鉴堂,耕读世其家,性秉超逸,造世忘形,为人落落洒洒,饶有仙趋,喜诗歌,尤工山水,当其磨墨握管,神飞笔端,奇峰异壑,古木远村,风雨怒涛,舟帆笠叟,缥缥渺渺,烟云之内,活泼尺幅之中,非米襄公何逊焉,乐遨游,每至名区,狂吟数则,幽雅绝伦,不让谪仙。片纸零缣,珍如拱璧,常购而难得,因为赞。并有大外人传,自序曰:余赋性戆直,又爱诗书,酷于字,字法二王,酷于诗,诗师李杜,劳于文,文宗欧苏,画祖南宫。
从傅氏族谱记载可知,傅二槐是泗州人,家境很好,有地种,有书读。为人性格不同于一般,略有点古怪,不拘小节,落拓潇洒,有超凡脱俗的仙人之风。傅二槐诗、书、画、文皆精。现在只有少量的诗、画作品存世,在画的题款中也可见书法功底深厚,所存的画以山水画为主。其画如其人,反映他不拘一格,潇洒豪放的性格。表现了他淡雅飘逸、脱俗不群的画风。可是文学作品则无从可考了。
三、泗虹合志中关于傅二槐的记载
《泗虹合志》卷十二人物下篇载,傅为哲,字鉴堂,号二槐,貌古性逸,平生不知有机械事,熟读诗、古文、词。善画米家山水,醉后泼墨,笔下烟云鼓荡,纸上皆作生气。犹耽遨游,遇幽僻处辄忘归。同时也记载二槐到徐州受到太守厚待,流连数月,别时太守设宴,二槐即席赋诗等事。因合志是志书,涉及人物多,面广。不尽详述。但也可知道傅二槐为人耿直,平生不知道与人处事之道,不懂做事机谋,和不知伪装巧诈的事。正象自己说的“余赋性戆直。”
四、傅二槐姓名的来历及传说
傅二槐,原名为哲(维哲),字鉴堂,号二槐、大外人。古人姓、名、字、号是不同的概念。姓当然是祖上流传下来的姓氏源流。名,有的单字,有的是双字,一般来说,在汉族中,双字名的,姓下边中间一个字的含意是本人在其宗族中的辈份。辈份与最后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名字。也有的把辈份落在名字的第3个字上的。字则是根据名字的意思任意发挥或根据个人的意想、理想、爱好、志趣、某个典故或成语等配的字,称表字,也称配字。古人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古人在自报姓名或介绍别人时,往往把身份、职务、姓名和表字一起说出。例如问:“此人是谁?”答:“此乃谏议大夫张商英,表字天觉”。号也称别号、自号,是姓名以外的自称。一般文人都要搞一个文雅或恢谐的自号,多用于诗、书、画后边的题款。外号,则是别人送的敬称或戏称。傅为哲是二槐在傅氏家族中的大名,是上学时先生给起的名字,供同学、族人称呼。按常规说,他在家族中应是为字辈。鉴堂则是他选配的表字。至于二槐和大外人两个号都有来历。傅二槐家宅后有两棵古槐,树龄在四五百年之久。虽是古树,但枝叶茂密,郁郁葱葱。据传说,有一年夏天,二槐在树下乘凉睡觉,不觉心血来潮,梦魂出窍。自觉恍恍忽忽。来到一座山前。但见山列如屏,林秀如画,水碧山青,景物宜人。忽见有两位老者鹤发童颜,一派仙风道骨之气度。正在蘸盆里的墨汁忙着画画,看老者画出的画栩栩如生,他上前认真观看,傅二槐看得入神,不知身在何处并啧啧称赞。老人一看二槐到来,抬起头微笑着说:“小后生,你也喜欢画画吗?”二槐点头一笑,表示喜欢。老者说:“来,我教你。”二槐刚从老人手里接过纸笔,蘸墨时,另一位老人突然说:“鬼来了,拿棍打鬼。”二槐猛地一惊,惊出一身冷汗,醒后原来是南柯一梦。刚才梦中发生之事一清二楚,象真的一样。他百思不得其解,再看手里拿的不是纸,而是槐树叶子。手沾的不是墨汁,而是槐豆水。他反复思量,觉得奇怪。他联想到老人拿棍打鬼的话,他忽然明白,木字旁一个鬼字就是个槐字,心想:两位老人可能就是自家两棵老槐树的化身。过去有老槐如仙的说法。他认为画画的老者就是老槐树神点化他,教他好好学画画。由此,他的画艺日精,远近闻名,后来他仿照东晋诗人
关于傅二槐自号“大外人”,则是出于妻子的气话。傅二槐喜欢游山玩水,周游各地。一出门,有时数月不归,回家时,他既不是为官衣锦还乡,也不是经商获利归来,往往是蓬头垢面,潦倒衣衫。因此,家人和亲戚也与他疏远,有时回家妻子不给开门,说:你是大外人还回来干什么?妻子说他是大外人。于是他写了一首诗自嘲道:衣锦挥金满室春,描眉举案乐沉沉。伤心折羽归来晚,妻子怒呼大外人。所以,傅二槐又以妻子对他的气话为号,又自号大外人。有时大外人成为他作品的题款之号,后来,把他纪游题画的作品汇集成册,名为《大外人传》。此书现已失传。
五、傅二槐画的传说
傅二槐的画以水墨画为主,更以泼墨山水见长。尺幅寸纸之中,极峰峦之层叠,尽烟波之浩渺。所以,常以山水画家著称。但亦善画人物、花、鸟、虫、鱼等。他的画风缘于米芾。神韵飘逸。近看似象非象。似有非有之间,有朦胧飘渺之感。而在远看则笔下云烟,鼓荡纸上,山水树木生机盎然。传说他的画晴天看,万里晴空,云朵透明,草树清晰。阴天看,浓云低垂,树木荫郁,有雾雨朦胧之感。画上的色彩变化就预示着天气的变化,他的画可以当晴雨表用,晴天看他的画作光线清晰,阴天就线条模糊。还有的说,他画的螳螂晴天在枝上,双剪跃跃欲试,阴天则伏在叶下,可以预知风雨将至。
在当时,傅二槐的画艺术水平很高,有人得其寸楮,皆珍如拱璧,人都以傅二槐的画为宝,争相收藏。有钱的人或文人雅士,在客厅里能挂上一幅傅二槐的画则引以为荣,以为骄傲。装点厅堂,蓬荜生辉显示自己高雅风度。据说,大庄西边小顾庄有个土财主也附庸风雅。听说傅二槐画牛好,就想得一幅画。而且愿意以牛换幅画。说好后,他就用一头真牯牛换一幅牯牛图。在家中宴请宾客时拿来供人欣赏,过了好长时间,才在傅二槐的点拔下知道自己换回的是一头瘸腿牯牛图。
平时,傅二槐在家,别人向他求画,他总是说:“不得闲(即没空,没时间)但是乡邻仍掌握他的特点,也能叫他画上一两幅。因为他好喝酒。要想叫他画画,见他在门前时,你就提着一块猪肉从他门前经过。他就问:“今天买肉了吗?”就说:“今天中午你也到我家去喝两蛊。”中午,把他请到家,在酒足饭饱之后,说:“为哲,能不能给我画幅画”?他说没带纸笔。就说:“准备好了。”把事先准备好的文房四宝端上来,他就会泼墨挥毫,笔下生辉,纸上云烟。不一会儿,即画成一幅画,可以说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信手拈来。
傅二槐的画虽然外人难求,但本庄亲邻家多有傅二槐的画。文革后,徐升庄就有人购得一幅画,是附近庄的一户人家把傅二槐的画封在墙里,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翻盖屋时,才发现的。
六、关于傅二槐的传说
1、傅二槐赶考的故事
傅二槐从小就喜欢画画,而且画技渐精。可是遭到他父亲的极力反对,教训他,写诗曰:聪明反被聪明误,莫教丹青误尔身。满朝文武朱紫贵,自古丹青中几人?于是就逼他弃画习文,应付科举考试。傅二槐聪明过人,第一场乡试考得很好,可是犯了场规。结果被开除出场。那时开除出场要挂牌布告,放三声大炮,以震慑考场,警示群儒。傅二槐开除出场后,当即作打油诗一首:忽听大炮响连声,二槐小牌挂头名。别人一见哈哈笑,二槐只当耳旁风。后来,在他父亲的逼迫下,二槐又去参加乡试,因为他淡于功名,所以,他没有认真作八股文章,而是在卷首题上:“一本白卷交与你,状元归去马如飞!”。扬长而去。二槐就是视科场如儿戏,不为功名所累,成为放荡不羁的风流名士,尽管诗、书、画、文皆精,一生仍未入仕途,未取得功名,属平民画家。在中国文化里,旷达与洒脱一直被视为一种名士风范,傅二槐正是古泗州一位身怀书画绝技并追求自由,乐得逍遥的风流名士。
2、南盱眙赶考卖画被骗
傅二槐有一年去南盱眙赶考,在途中因连阴雨。困在旅店里很长时间,不仅误了考期,也花光了身上的盘缠。连住店钱也付不起了,于是,二槐画了好几张画,让同行的学友去变卖点钱作路费。结果同行的人拿到画后一去不返。可能是画卖了好价钱,他独吞了,得了钱自个逃之夭夭。总之,这位同行的学友不讲义气,办事缺德。二槐一路受尽辛苦,回到家中,一气之下,在张庄他岳父家学堂里写了一篇《即嬖人与臧仓者》骂人的文章,骂这位不仁不义的小人,有一回,到傅巷庄,念这篇文章给他一位嫂嫂听,嫂子问这人是哪里人,姓啥名谁?他说:“不知道。”嫂子说:“你连人家姓名住址都不知道,写此文章有什么用呢?”气得就把他的文章夺过来扔在地上。他明知道不起作用,他也要把胸中之气写出来,宣泄出去。
傅二槐文中讲的是一个典故中故事,嬖人(BI)与臧仓。嬖人是受宠的人,臧仓是一个人名。是四书《孟子》一书中,梁惠王下篇中所写鲁平公外出准备见孟子,被近臣臧仓说孟子的坏话所阻止。后来孟子知道后说:“一个行动,或许有人促进他;停止了,或许有人制止他。行动和停止不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所以,不能与鲁君相见,天意呀!臧仓那小子怎能使我们不能相见呢?之所以傅二槐引用此典故是骂那位同行者是臧仓类小人而外,还说这是天意,不是你能左右了我的。这里傅二槐用哲学的理念来表达自己当时无奈与悲伤之心情。
3、北徐州扬名
傅二槐有一年骑驴去徐州。到徐州后,从驴身上下来,向小驴作个揖,说:“驮我一路辛苦了,你回去吧。”而后就不问坐骑的事,把驴丢掉,一个人自由闲逛。在大街上行走,因他不懂达官出行有回避、肃静的规矩。他只埋头走路也不回避,冲撞了太守的前导。卫队呵斥他,要他避开。他说,我正在揣摩米襄阳“岳海图”呢!太守以为他是贾佛子一类人物,就是像唐朝诗人贾岛一样癫痴的人。贾岛早年为僧,所以称贾佛子。而贾岛也是因在路上考虑诗中推、敲二字,冲撞了韩愈的卫队,与韩愈相识,所以这样比喻。于是太守便把他带到官署问个究竟。太守得知他会画画后,就问:“你会画画,能不能画一幅给我看看?”二槐随声答道:“可以”。于是,太守叫人拿来纸墨笔砚,当场作画。墨磨好后,二槐不慌不忙,展纸润笔,忽然起身端起砚往纸上一泼,再用笔迅速勾勒、涂抹。结果一幅画就画成了。当时,有人说好,也有人说一般。二槐说:“我的画只宜远观,不宜近看。”众人后退几步,定睛一看,果然象真山真水般的意境。太守赞叹:真神人也。暗想:此人定是世外高人,非凡夫可比。随命人把画收好。把二槐带到府衙同吃同住,并结拜为兄弟。整日游历徐州的景致。后又安排在云龙山居住,怡情养性。在徐州留连数月余方回。别时,太守设宴为他饯行。黄河岸上,安排了十几桌饯行酒席。太守及文武官员列队相迎,酒酣耳热之际,傅二槐高呼“笔砚侍候”!只见他笔走龙蛇,墨泼珠玑,随成绝句一首:红杏花飞二月天,黄河远送酒如泉。彭城太守开春宴,醉倒东南泗上仙。在座的客人,无不倾倒。席终,他徒步回家。有人问:“先生,为什么不骑驴?”他答道:“我忘了。”实际他来时骑的驴早已丢了。几个月过后,或许真的忘了。可见他性情古怪。超乎常人常理的处事风格,从此,他更加扬名于徐州及江淮地区,他的画作也更加珍贵。
4、傅二槐妻子的促归诗
傅二槐喜遨游,经常外出云游四方,数月不归。有一次,傅二槐游于西南时,长期不归,那时,只能用书信,互通信息。因为他妻子也能文善诗,曾寄诗促归,诗题为:寄远方丈夫,诗曰:
廿载风尘聊未休,劳劳何事觅封侯。
画成楚岭三千树,吟遍吴江十二楼。
难遣客情君自重,无为家计妾堪筹。
鸿书一纸遥相寄,北地乡园早已秋。
傅二槐之妻张氏,失其名,仅存遗诗一首。
5、友人戏弄
傅二槐后来家道中落,贫穷潦倒。他有一个开杂货店的好朋友姓张,店里卖些烟、酒、糖、食之物。开始,这位张先生对傅二槐很是同情,常常给点帮助,或设酒食招待。后来,渐渐厌烦、冷淡、不大理睬。可巧,有一次,傅二槐坐在糖稀罐子旁边,临别,抓了一把糖稀,笼在大袖筒里走了。精刁的张先生发现了,便设计捉弄傅二槐。于是他把黄泥巴装在糖罐子里,仍放在原来位置。异日,傅二槐又来了临走时,又抓了一把糖稀。回来一看,“啊”!是泥巴!险些放到嘴里。恼怒之下,坚决与张某断交,并作小诗一首:
人心如水下瞿塘,六月忽飞万里霜。
罐里稀糖何处去?嘤嘤黄鸟变黄狼。
其诗是说,人心就象长江三峡的水一样不平,人心变化就像六月下霜一样,不可预测,使人寒心。糖稀没有了,知音好友却变成了狠心的黄狼。
前一篇:玩石与养花(朱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