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河头在泗州东北二十里,是紧贴古汴河的一个小集镇。别看它小,可就是出名。楚汉相争时它叫“哭活头”,隋朝开挖汴河时改叫“哭孩头”,到隋炀帝坐着龙舟去扬州看琼花路过这里时,才改叫现在的名字“枯河头”。它三次改名字,却记着三个悲惨的事儿。
先讲讲它为啥叫“哭活头”:当年楚霸王在徐州九里山被韩信打得大败,带着爱妃虞姬和残兵败将刚刚退到垓下(灵璧东南濠城镇),又被汉军铁桶一样团团围住。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真是到了绝地。这时汉官张良用箫吹起楚地的曲子,引得楚兵思念家乡,无心打仗。楚霸王见了,悲痛欲绝,猛地拔出剑来对着虞姬一边舞一边唱:“我力拔山呀英雄盖世,时运不好呀被困在绝地,驮我的乌雅马呀跑不出去,虞姬呀可怎么办哪?”这悲壮凄楚的歌声,象把尖刀刺痛着虞姬的心,她也舞起剑唱起歌来:“汉军已把我们团团围住,四面又响起楚地的歌声,大王的意气已经尽了,虞姬我也不愿再生!”唱罢,用剑使劲往脖子上一抹,头身相离!楚霸王见虞姬已死,痛哭一场,把心一横,将虞姬尸首放在马上,好不容易杀开一条血路,逃到灵璧城东十五里处的一个小村镇,眼看又要被汉军追上,万不得已,就将虞姬尸体草草埋了(即现在的虞姬墓),把虞姬的头揣在怀里,趁着黑夜又逃到泗州东北一个集镇上。想起八千子弟兵只剩十几人了,八九年得来的地盘也失光了,大势已去,虞姬已死,捧着虞姬的头,止不住落下泪来。就在这当口,虞姬的头却慢慢地睁开了眼,楚霸王见了放声大哭,士兵也个个挥泪,这时又听到西边战鼓齐鸣,人喊马叫,汉军又追上来了,楚霸王用戟挖了个坑将虞姬的头埋好,带着人马杀奔乌江而去……
因为楚霸王在这个小镇哭虞姬时,虞姬的头睁开了眼,后人就把这个小村镇叫“哭活头”。
听老人说,“哭活头”南边就有虞姬头墓,到隋炀帝开汴河时方被挖掉。还听说后来“哭活头”和“虞姬墓”两地长出一种鲜艳的红花,就是虞姬的血浸到地下生长出来的,所以后人就把它叫做“虞美人”。
到了隋朝末年,昏君隋炀帝要到扬州看琼花,就命大将麻叔谋带兵押着河南一百多万民夫开挖一道从汴梁直通扬州的汴河。四十里为一站,限期完成,哪一站民夫挖不好就要杀头。麻叔谋不光凶,还最馋,喜欢吃熊掌。每到一个州县,地方官吏、财主、豪绅个个拍他马屁,都花大价钱买熊掌给他吃。一天,河挖到“哭活头”,这里没有山林,也逮不到狗熊,当然也就没有熊掌给他吃,麻叔谋馋极了,狼性大发,就叫狗腿子陶柳二人偷老百姓的小孩来,剁掉小孩手掌烹熟了吃。老百姓知道后,都把小孩藏起来。偷不到,麻叔谋就命陶、柳二人带兵去抢,一时小孩被害死了无数,哪个爹娘失去了孩子不痛哭呢?老百姓为了记住这个仇,就把“哭活头”改为“哭孩头”了。
因为麻叔谋如馋狼饿虎一样残害百姓,当地老少都叫他是“麻虎子”。要是谁家小孩哭闹,只要吓唬一声:“麻虎子来啦!”小孩就立时不敢出声。这里的老百姓还把猪肉、青菜剁碎,再掺上鸡蛋花、面筋丝和佐料做成一种又便宜又好吃的“麻虎汤”,让后代吃起“麻虎汤”就想起对麻叔谋的深仇大恨!
汴河开好了,隋炀帝带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宫娥彩女,奸臣蠢将,坐着龙舟凤船开往扬州,船到“哭孩头”时,正是枯水季节,河底干的能跑马,就是行不了船,他怕错过了看琼花的时间,就不管老百姓死活,强征黍子、稷子,用香油掺了铺在河床上,再用八百名童男童女,擦上粉,抹上胭脂,穿上花兜肚,拉着彩绸做的纤绳,使龙舟凤船从上面滑过去。这里的老百姓又把“哭孩头”改叫“枯河头”,好让子孙万代永远记住隋炀帝的荒淫暴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