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眼中的管理学

(2012-03-24 10:01:36)
标签:

杂谈

分类: 对“管理学”的认识公管1101

     我眼中的管理学

彼得·德鲁克说“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诚如其所说,在人类社会中,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自从有了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根据史实证明,公元前5000年,生活在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理活动。管理活动的出现促使人们对来自于这种活动的经验加以总结,开始形成一种朴素、零散的管理思想。但直到19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管理理论才有真正形成,人们才开始把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系统的研究。

戴维·B·赫尔茨曾说“管理是有心智所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管理活动”。在人类社会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活动,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以预期目的而进行的。为了实现其目的,人类经过不断的劳动、思考、合作,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其自身必须与周边环境相互依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试图改变周边的环境,在不断的失败和成功的同时,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掌握各种生活和改变社会的技能。而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完善,其生活工作的组织、机构、方式、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一定形态的管理机构,逐步发展为管理系统。虽然管理机制的不断改革推进,却离不开人类的相互协作,其各种特征为管理学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管理学应运而生。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工作队其拥有的资源(如人、财、物、信息、技术、专利、社会关系、品牌、声誉等)进行合理配置后有效的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但谁是管理者?什么样的人能称为管理者?一般人认为一些企业的董事、部门经理或政府部门的部长、厅长就是管理者。这些观念是正确的,但也是片面的。那如何定义管理者呢?根据管理学概念,管理者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因此管理者的工作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可能意味着监督几个单独的人,还可能包含协调一个团体的活动,如一些经营的部门,几人组成的商店老板,又或者是一个家庭的决策者都是管理者。

管理的主导者是管理者,一个管理者合格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的履行情况。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管理就是决策”体现管理者自身所扮演的决策角色,要求其必须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而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因此,管理者还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还要有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得住,会办事,能共事,不出事等各方面能力。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而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信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从而进一步影响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决策本身所具有的动态性也是管理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动态变化。所以管理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充实和变化,不断融合新的内容,是其逐步完善,从而形成比较系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

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提高劳动效率到巴贝奇的“边际熟练”;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从埃尔顿·梅奥的“行为科学”人群关系论到亚布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到道格拉斯·麦格雷特的X理论和Y理论,再到威廉·大内的Z理论,于此同时,融合东方儒家“以人为本,道德教化,以仁爱治天下”和道家“以道为中心,以德治国,无为而治”,形成管理学中中外管理理念的结晶,使管理理念趋于完善。

总之,管理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科,虽然其形成学派时间很短,但其对社会的贡献是无法估计的。对于这门学科,我只是通过看书有仅仅很少的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总结,积累,创新,同时学习中外好的管理经验,才能很好的体验管理这门生活艺术。

 

                                                             公管1101

                                                             12号邢倩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