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巫官文化和史官文化

(2012-04-01 08:52:44)
标签:

范文澜

中国

《春秋》

文化

《尚书》

杂谈

分类: 巫文化

    看过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青春期》,了解了好多,才知道镇北堡影城。在网上看他对话易中天,里面提到这个真是不懂原来还有这么一说,摘一篇了解一下。
 

    以下内容摘自网络:  

   “ 关于“史官文化”的范畴,有两位著名史学家的定义我比较推崇:一是范文澜的:所谓“史官文化”,是指由封建史官所记载、推广联系上下历史的文化.从孔子开始中国就形成“重人事轻鬼神重官事轻民情”的格调外国的神是人中国的神是官;二是顾准的:所谓史官文化者,以政治权威为无上权威,使文化从属於政治权威,绝对不得涉及超过政治权威的宇宙与其他问题的这种文化之谓也。应该说,中国的一切,都是由史官文化决定的.换言之,研究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必须从此入手.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强调中国文化传统是“史官文化”是一点不错的。这种文化的对像,几乎是唯一的对像,是关於当世的政治权威的问题,而从未“放手发动思想”来考虑宇宙问题。阴阳五行是有的,数学神秘主义也是有的,不过都是服从於政治权威的,没有,从来没有独立出来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通史,即由“世为史官”的司马迁修撰的。史官制度,自商代、周代诞生发展,逐步完备并一直流传下来。在后来的数千年中,史官文化就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统治地位和主导地位,对中国古代文明、中华民族文化、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较之世界上许多国家,我国保存有浩瀚的古代典籍,有煌煌巨著二十五史,正是因为从很早的古代起,我国就有完备的史官制度,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没有此一制度,史书就不完整。

 

  史官文化起源于河洛,由华夏族首先形成并发展下去,这已经是许多研究者的共识。范文澜说:“史官文化的发育地在黄河流域。”又说:“史官文化在哲学上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夏商相传的五行论;一种是周朝新创的阴阳论。”河南大学著名教授陈昌远说:“西周史官的兴起,所记《八诰》,记载了有关周公东征、营建洛邑、封邦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是周初极为重要的文献。其中《康诰》、《召诰》、《洛诰》、《多士》、《无逸》等篇,大都与新洛邑有着密切关系,其中有的就是在新洛邑完成后,由史官记其事的。所以西周史官及其史学的兴起,也当在洛邑,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并经考古发掘证明,夏、商、周三代均建都于河洛地区。因此,以洛阳为中心、以伊洛平原为核心部位的河洛地区,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史官制度、史官文化的诞生之地。“史官文化的主要凝合体是儒学(其次是道家学说)”,而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则分别由周公、老子开创于洛阳,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了史官文化和洛阳及河洛地区的渊源关系。

 

    范文澜先生曾经把中国上古文化划分为“巫官文化”与“史官文化”,他说,重人事的、现实主义的、黄河流域的“史官文化主要凝合体是儒学”。(但范文澜说史官文化除儒家学说外,“其次是道家学说”,则不太准确。)他又说,“战国时期北方史官文化、南方巫官文化都达到成熟期,屈原创《楚辞》作为媒介,在文学上使两种文化合流。”(3)而我们认为,比屈原时代早得多的老子则在哲学上使北方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跟南方所特有的那种浪漫、优游、柔静、华美的精神特质结合起来,并得到思辩性的升华。或者说,老子思想是南北文化耦合的产物。史官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东汉史学家班固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在我国,最迟自商代开始,已有了“史官”的设置,甲骨文中所见之“贞人”,就是当时的史官。史官在王的左右,掌管祭祀和记事等。西周、东周亦皆置史官,“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周代的史官制度已经较为完备。除周王室之外,东周时的各诸侯国也多设有史官,记载的鲁国史称《春秋》、晋国史称《乘》、楚国史称《梼杌》。在当时,史官是社会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世代承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记载历史。东周王室的老子、鲁国的左丘明等,都是当时的史官。《尚书》的内容,就是史官所藏的重要典诰,即所谓“言为《尚书》”。如其中的《洪范》篇,据说就是史官所记录的箕子所言的殷朝政治文化的纲要。“春秋”,本为各国史书的通称,后在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失传,唯鲁国史书《春秋》保存了下来。鲁国的《春秋》,本为鲁国历代史官所记的鲁国历史,称为《不修春秋》,后经孔子修订,成为儒家经典的《春秋》。一般认为,《左传》是对《春秋》的补充和丰富,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但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左传》并非“解经”之作,而是独立的编年体史书。清代著名史学大家章学诚称“六经皆史”,学术界多从其说。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一切有关文化的记载,都归史官掌握,子孙世代传习,供少数贵族咨询与使用。”又说:“儒家的六经,原来是周史官所藏各种历史记录。”班固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两大学说——儒家学说、道家学说,都是由史官文化所升华、所凝合而成的。


附:
    "史官文化"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所谓史官文化是指上古三代到秦汉时期以史官为代表的知识阶层所创造的文化.这种文化从巫文化发展而来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人伦关系为本位注重“隆礼”、“敬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巫史文化即巫官文化和史官文化,巫官文化“指的是萌发于原始巫术和宗教的一种原生的文化形态”,史官文化“则是指我们的祖先走进文明社会以后继生的新的文化趋向。


3、所谓“史官文化”’是指由封建史官所记载、推广联系上下历史的文化.从孔子开始中国就形成“重人事轻鬼神重官事轻民情”的格调外国的神是人中国的神是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