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江南乡村风》的读后感
(2014-12-10 08:23:44)
文中自有美如画
文中自有诗如潮
——读《诗画江南乡村风》
杨跃红
陆令寿作家的游记《诗画江南乡村风》读来倍感亲切,慢慢读着把我引入了江南水乡:这里仿佛一幅江南清明上河图,这里宛如一首江南水乡新诗赋,这里恰似一曲悠扬的小调曲,这里更是一帘水乡幽然梦,这里正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让人醉美其中。陆令寿老师的游记有他独特的风格,在我看来有三个特点:首先,行文常常采用美术中的白描手法,用语朴实,生动有趣的娓娓道来,如拉家常.讲故事一般自然流畅。其次,他总是在朴实描述中创造意境,含蓄地表达一个深刻而重大的主题。如本文的主题我认为就是"乡村风情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冲突。正如作者所说:"以抚平这个残酷飞速发展时代給人们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找到精神上的皈依"。三是,注重在文中描写人物和挖掘历史史料。巧妙的借用小说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追诉历史,深度解读。读陆老师的作品,像我这样水平的读者只能说点读书体会,不够格评头品足,但读后确控制不住思绪,做起评论来。下面言归正题,还是讲讲我的读后感悟,谈谈在文中看到的作家智慧与情商,以及那文采飞扬。搜索那些天考察的记忆,再反复阅读陆老师的美文,思想开始徜徉于江南水乡……
(一)一帘奇幻的江南幽梦。说起"梦",有美梦.恶梦之说.我对梦的解读,历来认为是精神状态和心里状态的反映。"美梦与恶梦"常常被用来描绘人和事物的处境。在此我用了一帘"幽梦"形容江南,何为幽梦?即唯美伤感之梦为幽梦。西湖边的古朴农家别墅,溪水缠绕的狄浦村庄,竹林里的宝隆人家,这些渐行渐远的乡风,都市人很难见到,都市的青年一代连梦中的景色或许就从来就没见过。还有咖啡.红酒装入陶土茶壶的神秘,酒缸私房菜的怪异,这不是梦幻的生活嘛?都市人的生活太呆板,都市人的生活太多重复,都市人的去处不多了,梦回自然,梦回远去或者消失的祖辈的生活,自然感叹"邂逅此君,三生有幸!”这就是作者描绘的一帘江南水乡幽梦。
(二)一个久违的记忆老家。对"家"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但我认为对老家的感觉是一样的,那就是童年和青年生活时期,那时的刻骨铭心的环境,那时留下的童趣轶事,那时形成的生活习惯,妈妈的做的美食,爷爷的旱烟杆,与同伴的恶作剧,总是久久的记忆,不弃不舍,追逐亦难。这就是那无法忘却的乡愁。我虽然没有江南的生活经历,但 从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等诸如文学作品中,曾有一些文学记忆。陆老师花很大的篇幅写村庄的打造,写农居的陈设 ,写农家的生活情趣,写乡村的宁静,写农民的精神风貌等等,似曾相识的水乡,溪流环绕的村庄,古树荫蔽下凉亭,乡愁缭绕在桑椹何首乌…… 曾垂涎三尺的江南农家菜 。还有牛栏咖啡屋里喝咖啡,猪圈包房里作一次"灿烂猪,春光猪,幸福猪",以及野生小溪鱼.酒缸私房菜,让人再回梦里老家 。对老家的思念在今天也成了思想奢侈品了,因老家渐行渐远,怎么也看不见它的面容了。然而在浙江老家是渐行渐近,直至回归。
(三) 一首朦胧的水乡新诗赋。人们往往对说不清的美丽总是感叹"如诗如画",用这个抽象的词来形容。其实古诗词的美往往在词句的文字之美和哲理之美,现代新诗之美,则美在意境。文中那一个个"牛栏圈里喝咖啡","西湖边上赛车技",更会联想起"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的西湖故事意境。本文描绘和放眼的是乡村"宁静甜美.古朴迷离.惬意神秘.风荷曲院"风情的大意境。行在浙江的乡村既是走进现代文明,也是越来越感到身处农家乡下,江南水乡风情愁绪飘逸。
(四)一幅精美的江南上河清明图。 文中一幅幅图画,有静谧之图,有动感之图,有似静非静似动非动的风情之图。本人曾经也是美术爱好者,学习过画国画,且小有成就。读此文感觉作者运用了诸多美术技法,把"浓淡干湿深浅"的用墨表现在文中,西湖边的客栈.青芝坞.宝隆人家等等就是浓墨重彩之笔,其他则轻笔点染。更是把"点染擦皴"的四法巧妙运用。且看"皴"的技法,文章由"蘭桂坊"的室内外装饰,由墙上的车牌号想到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图等等。这些图画中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些有动感灵性的人物和场面,狄蒲村人为体现孝顺給老人"放生鱼",还有若干的生活流淌的风情曲,都在涌动流淌。这些都很像"上河图"的构图和写生。
(五)一曲悠扬的江南小调。读《诗画江南乡村风情》仿佛在欣赏苏南民歌《茉莉花》,《茉莉花》为苏南小调,是生活中的哼唱的小曲,为徵调式,其旋律以阶进为主,婉转流畅。"好一朵茉莉花,香也香不过它",歌中的"5 5__6 5_"音符,婉转悠扬。读《诗画江南乡村风》,我也情不自禁的写了几句歌词来:"好一个江南风,人见人爱人发疯……人间仙境少,江南风情好,画意舒卷开,陶醉心菲妙。"《诗画江南乡村风》是一曲小调,乡愁就是那五线谱,线线串联着古往今来,烟雨水雾就是那飘飞的旋律旋转旋转,炊烟烧烤香味就是那咏叹的徵调羽声,找回那永不忘却的童真和年少,那是永久的4/4的音符。读罢此文如同在小调声音乐中慢步.
(后记:作者率团考察浙江乡村旅游,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读陆老师的游记,对他的深度观察与思考,本人佩服至极。以此写点读后感以表我的敬意)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