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解读
(2014-10-28 08:54:12)分类: 理化生学习 |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解读 |
一、教材的总体介绍 (一)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教材的体系 1.目标体系2.知识体系3.活动体系4.图表体系5.检测体系 二、教材体系分析 下面我就七年级生物学下册教材的目标体系、知识体系、活动体系、图表体系、检测体系5个方面进行分析: 1、目标体系 每一章的学习目标和章的小结,应该是相互呼应的;在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都有每一节的教学目标,供我们参考。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形的目标因素。 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不同层次的要求。知识性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的要求;机能性的目标分为模仿、独立操作两个水平的要求;情感性的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三个水平的要求。 2、知识体系 本册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线,安排了7章23节内容。主要学习有关人的由来、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的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本单元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知识框架,由七章组成。这七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这一章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这部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章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3、图表体系 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图名的图48幅,另外,还安排了15个表格。这些图表是服务于知识和活动的。 4、活动体系 本册共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活动37个,包括观察与思考7个、资料分析5个、探究6个、演示实验2个、调查1个、设计一个模拟探究1个、课外实践3个、进一步探究4个、技能训练6个、拟定计划1个。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这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注意: (1)课前的准备和预演; (2)注意演示的直观性和进行观察的指导; 各种类型活动的设置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按照要求完成,也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也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由于活动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所以,上述活不肯能全部完成。 5、检测体系 教材中安排了“思考与练习”。在“思考与练习”中安排了5类题:选择题:28题;简答题39题;连线题3题;判断题12题;填表题1题,共83题。 检测体系中设置的一系列题目,试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并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同时考虑与高中生物教学和学习接轨。 老师们已经有了多年的教学体验和经验,相信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步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地进行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造就一代创新人才。希望大家在教学实践中,把使用新教材作为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树立成果意识,取得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成果,为课程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