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酸教学设计
(2013-05-21 14:36:09)几种常见的酸教学设计
我是双鸭山市第二十九中学教师唐肖玉,教龄三年,中教三级。我的教学设计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酸。
一、教材的分析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化学要求全面系统掌握且能灵活应用的重点知识。盐酸是初中学生所接触酸碱盐知识的第一种物质,学好盐酸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喜欢化学做好铺垫。在这一节中教会学生学习酸碱盐知识的基本思路,为下一步学习其他酸碱盐类物质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⒈掌握盐酸和常用酸碱指示剂
⒉巩固学生使用滴管的操作技能
⒊培养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⒈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⒉通过探究化学魔术的原理和开化学晚会
的方式,使学生认识盐酸的化学性质。
⒊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对
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通过化学魔术,化学party等活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⒉通过化学家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开拓进
取,求实创新,勇于克服困难的科学品质。
二、教材处理
我对教材的处理注重以下三个问题:
1、凸显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我在讲酸碱指示剂知识时,以化学魔术“雨落红花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花变色的原因,我又对浓盐酸的挥发性和盐酸使石蕊试液变色进行探究,让学生设计两个探究性实验,证明从浓盐酸瓶口冒出来的“白雾”是盐酸的小液滴。盐酸中的那种粒子使石蕊试液变红。我认为通过探究活动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探究思维。
2、注重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课,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注重以兴趣为主的科学态度的教育。所以,我在这节课的开始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在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活动中,我以花变色的“魔术”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以及开一个化学晚会来认识酸碱反应,使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最后,我用顺口溜来总结全节课内容,让学生兴趣盎然、情感优化的情况下上完一节课。
3、联系实际生活
在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中巩固提高阶段,我设计了三个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又培养了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事物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讲述化学学科的开山祖师,罗伯特·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为后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奠定基础。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通过演示魔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求知欲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花变色的原理。再回到引入新课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波义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之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盐酸中的什么粒子使紫色石蕊变红。
3、师生活动,情趣教学
开一个有趣的化学晚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教学中,在一个情感优化、思想优化的情况下学习新知。
4、巩固迁移,应用提高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设计一个探究性实验,证明浓盐瓶口冒出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
5、提高兴趣,总结归纳
以顺口溜形式总结全课
6、开放性作业
上网或查找有关资料解决下列问题:
1、胃内的盐酸足可以消化掉锌片,为何没有消化掉自己。
2、利用植物的茎、叶、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且检验家中常用物品的酸碱性,如:洗衣粉、肥皂、洗发水、面碱、食盐、食醋、茶水。让课堂内容延伸到生活中,使课上课下联系起来,还可以让学生养成查找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