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电商微信电商 |
文/陳海寕
上一篇文章《微信朋友圈真的是门好生意?》发布出去后被不少媒体推荐,朋友圈电商这个话题又被炒起来,在不少自媒体群里都有人在谈论这个话题,绝大部分人还是赞同我的观点的。也许是触碰到相关培训行业的利益,自称朋友圈电商第一人的@万能的大熊 发文反驳(文章地址http://weibo.com/1095240537/A3tijq7DG),本文算是对他的一个回应。
大熊是个聪明人,有的人看了他的文章后跑过来跟我说他讲的好像也挺有道理的。当然,大熊老师好歹写了这么多文章,水平不至于太差,这点洗脑能力都没有,也干不了培训这个活。我记得念大学的时候,我的导师跟我说:一般情况下,有一点点能力而又自命非凡的人提出的观点一般都不会犯逻辑性错误,如果你要反驳他,就要从他提出这个观点的假设条件或者前提来寻找突破。显然,大熊老师也是错在前提上。
首先,大熊老师只从卖家的角度考虑到利用朋友圈卖货的可操作性,完全忽略了用户对这种行为的反感。
也许是因为培训的对象都是卖家或者潜在卖家,为了给这些学员更好的洗脑,大熊老师找准了一个点去分析朋友圈电商,当然也获得了不少人的追捧。此前大熊老师说朋友圈是基于熟人关系链的平台,信任度高,对此我提出社交上的强关系到了交易层面就变成弱关系,大熊老师又搬出他的中关系理论。我说大部分人无法做到持续性的优质内容生产,会导致朋友圈粘性下降,大熊老师又说这个根本不是问题,他以百度的推广广告为例验证朋友圈广告对小白用户来说毫无大碍。显然他对互联网用户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三年前,实际上现在的互联网用户都是资深玩家,小白定律已经成为过去式。更何况在朋友圈看广告的成本要比PC端高出数倍,而屏蔽广告的代价却又比PC低出数倍。
看来跟大熊老师进行理论交流还是比较困难的,那我就借用户的反馈来给大熊老师介绍下现在的互联网的用户心理吧,他总是忽略用户,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
下图是我的原文章《微信朋友圈真的是门好生意?》在新浪创事记发布后参与讨论的用户观点,从参与讨论的用户跟帖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人反感朋友圈卖东西的行为,对待这种行为用户的反击动作就是拉黑。有不少用户在担忧,如果朋友圈卖货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又将失去一个干净的社交阵地,这也是我所担忧的,但大熊老师显然不关心这个问题。
http://s12/mw690/9e79337cgx6BDNqkUcjfb&690
为什么用户这么反感在朋友圈卖货的行为呢?从心理学上看,这是用户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发布交易性质的内容,就本能的假定对方跟自己成为微信好友就是为了卖他的东西。而用户这种本能的假设无疑就是朋友圈电商的一大心理阻碍。另外,维护朋友圈的用户粘度也是另一个门槛。任何一个人在朋友圈卖东西,必然少不了广告、宣传,但是硬性广告信息会骚扰用户,为了避免用户反感,在用户感兴趣的优质内容中植入广告几乎是唯一选择,这个要求不要说普通卖家,就连专业的营销人也很难保证持续性优质内容产出。大熊老师只看到了B端的可操作性,却忽视了C端的可接受度。
其次,大熊老师只看到了在朋友圈卖货成功的例子,却忽视了大量的失败案例。
几乎所有的培训大师都有着无比辉煌的案例,有些没有能力又没有节操的培训师直接把别人的案例搬过来或者完全杜撰一个伟大的案例出来以期获取学员信任。当然,我相信大熊老师说的案例都是真的,参加大熊老师培训的学员也确实也做成功的,但很显然大熊老师又犯了一个类似幸存者偏差的错误,他只看到那些做成功了的案例,然后加以大肆宣传,却完全忽略了没有成功的失败教训,而失败的案例占据了主流。
我提出微信朋友圈电商的所谓成功案例,大部分都只是一种渠道的转移,大熊老师对此歪曲理解,说什么淘宝也是线下渠道的转移。我们来看看大熊老师说的成功案例Nancy,就连大熊自己也承认Nancy在利用朋友圈做生意之前就已经在美甲行业有了十多年的经历,并且还做的不错。这种长期的客户资源、产品了解、行业认知度的积累已经给Nancy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微信朋友圈只不过是Nancy十年美甲行业经历后的一个补刀,对Nancy的成功并不具备决定性意义。卖佛牌的柒柒也是一样,这些案例根本不具备普适性。
相比于大熊老师只看到少数成功案例,我可是实实在在的了解过很多尝试在朋友圈卖货的朋友,他们自己都承认朋友圈根本就不是一个卖货的地方,不光陌生人,就连熟人都会对他们感到反感。看到这里大熊老师又喷他们无能,那我只能表示呵呵了。
最后,大熊显然过于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弱化了依附于大平台的风险。
一切依附于大平台的生意都要看平台的态度,微信朋友圈卖货的太多势必会导致朋友圈活跃度下降。从本质上看,朋友圈只是好友间的分享平台,是一个干净的地方。随着心灵鸡汤、销售广告等一系列垃圾内容的泛滥,用户会产生审美疲劳,由此造成整个朋友圈用户粘度下降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向以重视用户体验著称的微信团队显然是不会希望这种情况发生的。
针对我的这点担忧,大熊老师喷我不了解互联网产品,他认为这种广告官方是没有办法加以区分和屏蔽的。好吧,我再从未来可能的产品设计上来说下这个问题。官方完全可以设计出一个类似于举报按钮的防骚扰工具,事实上现在的朋友圈权限设置已经有了这样的功能,只不过目前大部分用户还不懂这个功能的便捷操作方式。如果这样的操作更加便捷,大熊老师那些卖货的徒弟就极有可能成为第一批牺牲品。
关于朋友圈电商的这个话题已经讨论得太多了,希望大熊老师看到这篇文章能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看问题的时候要多个角度去分析,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会更加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