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观摩课给我的启发与收获
(2014-11-12 18:36:30)
标签:
教育成长故事 |
分类: 个人原创 |
一节观摩课给我的启发与收获
今天有幸聆听了长庆中学张锐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按照两校的活动安排是“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可是,研讨课的教学课题是我校确定的,当初看到我校教师确定的课题是“语文实践——如何搜集材料”时,我心里就想,选这样的课题对外校教师来说,无形中就给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增加了难度。
但是,观摩完张锐老师的这节课之后,我惊叹于她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佩服她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和扎实的知识功底。观了张锐老师的课,我一直思考的三个问题今天终于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问题一:什么是好老师?观摩完张锐老师这节语文实践课之后,我从她身上和课堂上终于明白,“好老师”应该具备三个特征:
1.头脑有学问。有学问的老师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时做到触类旁通,在启发学生思考时能做到旁征博引。张锐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我猜想,她能做到这些,离不开张锐老师平时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学习、思考、实践和总结。这正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上所缺失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身上有绝活。张锐老师的绝活用一句话说就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当我得知这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确定好课题之后,我心里一直悬着一个担忧,就是面对陌生的学生、陌生的学情和陌生的环境,长庆中学的作课老师如何设计教学、组织课堂呢?然而,张锐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精妙的课堂组织和精当的教学手段,让我心中的担忧荡然无存,反而心生敬意和佩服之情。
3.心中有学生。从课堂导入到课堂活动组织,从学生讨论交流到教师评价总结,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张锐老师把学习目标展示出来,让学生的课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把思考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有了思考的内容与话题;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了探究的手段与工具;把时间和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了交流和训练能力的机会。总是张老师的课堂,时时处处考虑的是学生,真正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去探究知识,获取信息,掌握能力。
问题二:什么是好教法?既教知识又重方法也能适合教情学情的教法是好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便于掌握和运用的方法也是好教法,而张锐老师的教法不仅具备这些,而且更高于这些,她的教法让所有观课者真正领略到好教法就是既教学生学会又教学生会学会用,她的教法实现了真正的用教材教。虽说教学课题是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怎样收集资料”,但是,教学内容完全是张老师自己确定和选择的新内容,但这些内容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因而,并没有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反而更让学生有兴趣。
问题三:什么是好课堂?好课堂起码具备四个特点。
一是有知识。课堂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这是首要的任务与目的,张锐老师做到了,她让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方法有三种,即图书馆或图书室查找、网络搜索和实地调查收集,这就是这节课的重点知识。
二是有方法。张锐老师的课堂教学总是先交给学生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探究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学生不论是面对陌生的老师,还是面对老师设计的几个陌生的新问题,都能通过小组讨论记录、交流反馈来得心应手的完成,如果没有巧妙得当的方法,可签订一切设计都会功亏一篑。然而,张锐老师却收获了自己的成功,给听课者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三是有生活。语文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语文学习自然离不开生活。张锐老师这节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她能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设计的问题都是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的,不论是对学校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对校长采访活动的开展,对莲花相关资料的搜集,还是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调查,都能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觉得有知识储备,有生活体验,因而,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活跃发言,密切配合,才确保了课堂各环节紧密衔接,顺利完成。
四是有境界。不论是课堂导入,还是课堂组织与评价,张锐老师都能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谈自己中秋节的月饼是做的,而且是从网上、书上查找资料学会的,这既让学生从内心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敬佩感,从而消除陌生感,又悄无声息地把话题转到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来。这是境界一。境界二是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难时,张老师不轻易打断终止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在信任和关爱中继续思考学习。比如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明明是知识欠缺、思维受阻所致,但细心的张锐老师却说不要紧张,请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说,当学生仍然语不成句时,她以商量的口吻说:“你的情绪好没调整好,是继续还是坐下?”征得学生同意后,她才把机会和问题交给其他学生。对于学生的评价更是及时中肯,这不得不说是另一个境界。至于为了让学生牢记和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与步骤,张锐老师给学生总结了一些口诀,是应该是第四个境界。第五个境界是最高境界,就是张锐老师把语文学习不仅从课堂引到了生活,而且从课内引到了课外。有境界的教学其实就是这样:课堂45分钟到了,一节课结束了,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浓厚了,探究知识的行动不但没停止,反而更主动积极了。这就是有境界的课堂教学。
不仅张锐老师的语文课给我校教师的震撼很大,跟学校其他学科的老师交流时,从他们的言谈和神情中,无不流露出对作课教师的敬佩之情。
这样看来,长庆中学提出的这种交流学习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大胆地创新,而这种创新也让我们看到了长庆中学教育人(领导和教师们)的自信与卓越,因此,与其说今天我们学校与长庆中学教师开展的是“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交流研讨,倒不如说是长庆中学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变相的给我校来传送新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方法。
真的要感谢长庆中学的每一位作课老师的精彩展示,毫不夸张地说,长庆中学五为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给我校教师给以了心灵上的震撼和思想上的触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希望这次交流活动能成为两校友好交流的开始,希望这次交流活动能唤醒我校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视,更希望这次活动能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