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知、体验、操作——学习《指南》数学领域心得体会

(2020-07-23 17:36:10)
分类: 优秀论文

                           感知、体验、操作

                      ——学习《指南》数学领域心得体会

  王美华

《指南》中明确指出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或在成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儿童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的数学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根据日常教学实际结合《指南》的指导思想,浅谈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设置相应的生活化情景、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方式,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高度概括的学科,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学数的兴趣,实现让幼儿从感知、理解到内化的过程。因此,尽可能为幼儿创设相应教学情境,让幼儿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如:在引导幼儿学习排序时,可为幼儿创设了相应的时装表演环境:让幼儿用夹子在帽子有规律的排序、用不同形状、颜色的珠子串成项链,给衣服按规律设置相应的图案。大班幼儿在学习自编加减法应用题的时候,请幼儿根据场景进行创编:舞台上有几位小朋友,走了(或来了)几位小朋友,一共(或剩下)几位小朋友?让幼儿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题材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场景。

 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是依靠幼儿本身的建构,因而,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环境,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显得相当重要,数学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立的活动方式,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对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区域活动成了当今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精心设计区域活动,选择合适的方式,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意识强、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的年龄特征,因此在设计区域活动时,应采取形象具体、操作性强、游戏性强、独立操作为主的方式,如开展“给动物宝宝喂食”、“蝴蝶花”、“小猫钓鱼”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具有游戏轻捷的操作活动中,有趣地感知形状、数量、颜色、大小等,并在自主的操作中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喜欢上数学,而中班幼儿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合作、竞争意识已产生并逐渐加强,在设计区域活动时,主要应考虑具有合作竞争和挑战性的方式,如棋类游戏、扑克游戏、拼图游戏、走迷宫、转盘游戏等,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学习互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共同感知、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有关数学经验和逻辑知识,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潜移默化的游玩中喜欢学习数学;同时,教师要仔细观察,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目标和材料,让幼儿获得胜利的喜悦,从面促使他们乐于参与,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水平的材料,让数学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每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操作感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的材料也就不同。如引导幼儿识别空间方位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可以提供物品放在相应的位置,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物品在什么位置,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引导他们把物品找出来,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引导其说出其物品的方位并把它找出来。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