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PI与CPI的对比关系对股市的决定作用

(2012-12-06 10:08:18)
标签:

股票

分类: 研究历程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从2005年6月份到2007年6月份,PPI先经过两三个月的迅速下跌后基本维持水平波动,CPI则先经过14个月的水平波动后不断上涨。此期间股市的表现是大牛市,并于2007年5月份达到历史天量的成交量。

从2007年4月份到9月份,CPI快速上涨,PPI继续维持水平波动,股市先经过剧烈波动后上涨速度比之前明显加快。

在2007年9~10月间,由于CPI开始滞涨,而PPI却开始上涨,于是股市开始下跌,即使在开始下跌之前仍然继续上涨期间,成交量也是明显萎缩的。

从2007年10 月份到12月份,PPI快速上涨,而CPI继续水平波动。此期间股市经历第一波大的下跌浪潮。

从2007年12月份到2008年2月份,PPI继续上涨,CPI也同步上涨。此期间股市经历一波强劲反弹。当然,由于2008年元月出现南方严重冰雪灾难,使股市提前结束反弹进入暴跌之途。

从2008年2月份到2008年9月份,CPI先水平波动两个月后快速下跌,而PPI则继续不断上涨。此期间股市经历一波又一波大幅度下跌。

股市运行情况:上证指数于2005年6月份见最低点998点后进入新中国最大的大牛市,于2007年10月份见最高6124点,又转入新中国最高强度和幅度的历时一年的暴跌;然后又于2008年10月份见最低1664点。在2005年6月份之前,PPI远高于CPI,差距达到高峰,并于当月开始PPI向下快速运行,与CPI迅速靠拢,然后波动性缓慢靠拢,最终粘合,又于2007年3月份PPI与CPI开始迅速反向分开:CPI快速向上运行,PPI继续低位运行,CPI高于PPI.从2005年6月份到2007年3月份,PPI从大大高于CPI的水平与CPI靠拢并最终重合,此期间股市经历一个上证指数从998点上涨超过3倍的大牛市,最高达到3049点;上海股市成交量逐级放大,于5月份达到日成交量历时最高2572.3344亿元人民币。后来上证指数虽然在3049点基础上再翻了一倍,于10月份达到6124点,但是成交量却逐级下降。从2007年10月份开始,PPI迅速上涨,CPI继续滞涨,于是股市进入空前强度的大暴跌期.

从分析PPI与CPI关系曲线与股市曲线的规律可以看出如下三个规律:

1,股指与CPI呈同向运行。

2,股指与PPI呈反向运行。

3,股指运行曲线取决于CPI数值减去PPI数值之差的变化曲线。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居民消费性购买力与企业和个体生产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对比关系的直接反映。而这个对比关系的变化直接反映了股票购买力的变化。CPI上涨时,既表示居民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购买力提高,也表示企业和个人生产者的生产活动获利空间提高;同时当然也表示居民表明个人,机构和企业购买股票的能力同时提高。一句话,CPI上涨表示社会购买力提高,包括股票购买力提高,也表示企业利润空间提高。所以CPI与股市呈同向运行。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工农业生产者(企业和个人)购买原材料的购买力与原材料供应量的对比关系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企业和个人生产者生产成本的直接反映。PPI上涨时,表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生产者能够获取的利润率空间受到压缩。所以PPI与股市呈反向运行。当CPI运行到最高位而PPI运行到最低位时,CPI减去PPI数值之差处于最大的正值状态,表明企业和个人生产者(包括产品与服务提供者)的利润空间处于最大状态,企业经济效率最高,同时个人,机构和企业对股票的购买力最大,于是股市必然运行于最高状态。当CPI运行到最低位而PPI运行到最高位时,CPI减去PPI数值之差处于最大的负值状态,表明企业和个人生产者(包括产品与服务提供者)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限,企业和个人生产者处于最困难时期,同时个人,机构和企业的购买力(包括购买消费品与股票的购买力)处于最低的状态,于是股市必然运行于最低状态。2005年6月份之前,PPI运行于最高位而CPI运行于最低位,CPI减去PPI数值之差处于最大负值,此时股市运行于自从2001年6月份到2005年6月份历时4年的大熊市之最低点上证指数1000点附近;2007年6月份到2008年10 月份,CPI运行于高位而PPI运行于低位,CPI减去PPI数值处于最大正值,此时股市运行于上证指数大概4000~6000点之间的高位。从2007年10月份到2008年10月份期间,PPI持续上涨而CPI先滞涨后下跌最终导致PPI处于最高位而CPI处于较低为,并且CPI减去PPI数值之差再次处于最大负值状态,于是上证指数下跌到1664点的低位,此后股市出现回稳。由于现在(2008年12月份)已经知道11月份的PPI数值为2.0而CPI数值为2.4,二者皆经过迅速下跌已经处于低位,并且PPI已经跌到CPI之下方,企业的利润空间大致处于跌无可跌的地步,大量非上市中小企业破产使处于困难中的上市公司的竞争压力开始降低,故可以预期股市正处于逐渐结束熊市的底部阶段。自从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见最低1664点之后,大盘成交量持续放大,一改之前的成交不断低迷的状态,这是结束熊市的市场征象。但由于CPI尚未出现止跌征象,而PPI是否已经回稳暂时不明确,故暂时还不能确定股市就此立即进入牛市。今后需要观察的问题是,CPI是否已经回稳,PPI是否继续下跌或者至少不明显提高。假如CPI回稳或明显提高而PPI至少不明显回升,这是确定进入牛市的直接证据。假如CPI继续下跌,则无论PPI是回稳还是下跌还是底部震荡,股市都不能进入牛市。

在企业和个人生产者的生产活动中,一方面要购买必须的原材料,企业还需要雇佣劳动力,劳动力需要消费,工资与消费支出呈正相关。于是原材料,中间工业品和消费品的价格和服务价格都反映于CPI。但是,CPI是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指数,是消费者支付给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价格,对于工农业产品来说包括了中间商获取的利润。PPI则是工农业产品生产者获取的价格,即工业品出厂价格。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生产者来说都需要购买原材料。譬如火力发电企业需要购买煤炭,电视机生产企业需要购买各种元件,农民需要购买农药化肥种子,建筑企业需要购买钢筋水泥,这些对相应企业来说都是原材料,PPI就是反映原材料价格的指数。所以PPI是企业必须支付的生产成本。PPI上涨表示企业生产成本提高,PPI下跌表示企业生产成本降低。

但是,PPI变化对于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造成的结果有显著的差异。虽然总体上说PPI上涨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利空因素,但是利空作用主要发生于下游企业,譬如家电企业,服务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机械制造企业,这些都是只消耗原材料的行业。而上游企业则主要是生产原材料的企业,譬如石油开采企业,煤炭开采企业,铁矿石开采企业,这些都是基本上只生产原材料而极少消耗原材料的企业,原材料价格提高对它们来说反倒是一个大利好。但是,由于PPI上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利空因素,例如铁矿石和原油涨价太多必然最终导致下游企业破产而造成其自身的产品突然失去销路,因此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给上游企业带来了隐患。对于诸多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来说,譬如炼铁企业,电子元件生产企业,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PPI上涨也是一个利空因素。

那么可以这样说:

1,PPI上涨初中期对于上游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大利好因素,上涨到高位时就可以成为一个利空因素,尤其是PPI持续高于CPI的时候。PPI下跌对上游企业是利空因素。

2,PPI上涨对下游和中游企业是利空因素,对整个企业界是利空因素。于是对股市是利空因素。PPI下跌对下游和中游企业是利好因素,于是对股市是利好因素。

3,CPI上涨对所有企业都是利好因素,CPI下跌对所有企业都是利空因素。

4,因为PPI和CPI都是整体上分别反映工业品与消费品价格的指数,而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一般并不同步,因此需要具体观察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来判断具体企业的未来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