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戎识李》教学设计

(2015-06-16 08:32:33)
标签:

育儿

教育

《王戎识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视频、注释,学会口译文章。

2、熟练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及美德。

教学过程
一、回顾重点古诗。

出示PPT:请同学们看目录部分,回顾我们本学期学过的古诗,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本学期我们总共学过几首千家诗,题目分别是什么?(生回答:四首,《湖上》、《山居夏日》、《秋月》、《雪梅二首》)

2.《雪梅二首》中描写的哪两种事物?还记得其中的名句吗?(生回答:雪和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在《神童诗·卷首诗》第二首中,“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描写的是哪里?(生回答:华山)

4.《随园诗话》讲的是什么道理?(生回答:谈读书)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是一句与什么有关的格言?(生回答:珍惜时间)

6.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还有一篇重要篇目需要掌握,它的题目是什么?生回答,《世说新语》(王戎识李)。好,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视频导入

1.看一看: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古代少年的故事,好吗?请大家仔细地看。(观看视频《聪明的王戎》)

2.讲一讲:刚才同学们看得真认真!谁来讲一讲你刚才看到的故事?(指名复述故事)

3.过渡: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中的《王戎识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王戎识李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读一读:

1)出示原文。这是一篇文言文,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试读课文)

2)同学们要读准字音,拼音可是我们的好帮手,让我们试着读一读65页的课文吧!(自读课文)

3)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斜线。

王戎识李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现在读起来就通顺多了,不信你试试。(自读课文)

4)这篇短文共有几句?(指名答)请用数学数字在课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

5)那我们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准确、通顺吗?(指名读)

6)这四位同学读得真不错,我们男生、女生比赛读吧,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男女生分工读、交换读)

7)男生、女生的朗读各有特色,真好听呀!我们四个小组各读一句,好吗?(分组读)

2.译一译:

读了这么多遍,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我们来试试吧!

1)指名逐句翻译原文。

2)同学们翻译得对吗?让我们打开66页读读课文的意思吧!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齐读译文)

果然和我们翻译得一样。同学们太棒了,都成文言文翻译家了!

3)理解了文意,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3.填一填: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让我们来填一填:

王戎( )

王戎( ),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 ),折枝,诸儿( ),唯戎(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此必( )。”取之,( )

4.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5.说一说:

1)同学们,积极动脑,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识”字在古代有四种意思,知道、懂得。认识。识别;辨认。知识、见识。题目“王戎识李”中的“识”是哪种意思?(指名答

2)那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指名答)

(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原来你也是一个小王戎呀!

(3)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答)

(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板书:观察、聪明、动脑)

看来,文章的题目真是文章的眼睛呀,一个“识”字看出了王戎的聪明、机智之处。

6.演一演:

同学们,文言文只用了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太简洁了。我们读的时候要进行丰富的想象呢!

1)这个故事中至少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指名答)

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说得真生动。想不想把这个故事演出来?请五位同学上台表演《王戎识李》的故事。(配乐表演课本剧)

三、《世说新语》故事会:

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3、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