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前的一个周末,看到北京卫视的美食节目正在介绍京郊美食,其中说到一个叫水峪村的地方,美食很有特色,兴致顿起,离家不远,凑个热闹吧!
水峪村是位于房山区南窖乡,地处北京西南的深山腹地,村域面积达10平方公里
水峪村是个传统村落,是西山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古宅、古碾、古道、古中幡为代表的“四古文化”
水峪村依山而建,格局错落有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山村四合院风格,其中的代表性建筑有杨家大院、娘娘庙等
与门头沟的爨底下村同为第一批的中国传统村落,历史的沿革却更为久远,因水峪古商道的存在而兴起
水峪村以太极八卦圆形图案,形成独特而完整的风水布局。北部远处中窖梁为水峪天然屏障,风水中曰屏,当地人俗称靠山,使水峪村北高南低,与传统风水观点相符
东面沙帽山高耸挺拔,与东翁桥形成对景,整个村庄呈现自发形成的圆形布局,以南岭古商道和水系为十字轴的空间格局
以一条临水小路为村落主轴线,依山势蜿蜒而上,村庄因而也依山而建,南低北高
南、东、西三面存水,形成背山面水,水峪村以水为特点,村落形状以水为中轴,向水而建
住宅顺应山势,依山而建,背山面水,形成错落有序的割据形态,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呈现出阴阳鱼的形状
与爨底下村的明清建筑不同的是,这里的建筑多就地取材,小巧质朴实用
水峪村起源是与水峪古商道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唐天复年间刘仁恭修建的出山道路,成为后来水峪古商道的雏形
古石碾用于碾压粮食,而水峪村共保有石碾128盘,其中最早的清道光年间的石碾至今仍为人所用,2008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认证为“石碾收藏世界之最“
水峪村经数百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中幡、打鼓、秧歌等为主的庙会文化,可以追溯到明洪武永乐年间,盛于清咸丰年间
村中最大宅院为杨家大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宅院主体建设以北方风格为基准,石砌而成;蟠龙门岭,檐下石雕花卉簇拥;院门有石鼓把守,门上是三根分别刻有福禄寿的椽子
炎热夏日,转完整个村子,除了游客人烟稀少,民俗民居仅开了一家,电视上介绍的美食,也没有吃上。等待的观赏的中幡表演,还要等一个多小时
等待之中,平静的村中,另类小朋友出来添趣,有英俊的二哈、萌萌的土狗、私家小灰狗,还有尽职尽责的金毛小犬,以及一只翠绿的小螳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