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的时机

标签:
教育 |
分类: 化学教学最佳时机研究进展 |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精心炼制的语言合金,节骨眼上的启示.板书是教学内容和内在关系两大要素与讲授语言同步的动态呈示.我们分析了大量的教学板书后,归纳出板书设计的四项原则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穿针引线、求同存异;同时也认为这是板书设计的四种方式,只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内在关系的特点与注意程度不同在设计时有所侧重与选择。
http://s7/mw690/9e60861agdb57d2fcd876&690
一、板书的作用
(1)提纲挈领
着重于教学内容呈示的层次性关键是对呈示次序、呈示目的与导入方法的构思
格式有:(1)摘要型;(2)概括型;(3)显微型;(4)设疑型
(2)画龙点睛
着重于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关键在于附加的说明文字要简明且与主题相吻合.
格式有: 1.示意图 2.描摹图. 3.轨迹图.
(3)穿针引线
着重在简明揭示知识点间的映射关系与趋向关键在于吃透教材,找出本质的关系据以设计.
格式有:
1.联络图;
http://s12/mw690/9e60861agdb57cfd9c97b&690
http://s15/mw690/9e60861agdb57d732333e&690
http://s15/mw690/9e60861agdb57dad8f6ce&690
(4)求同存异
整合比较事物的个性与共性,显示二维关系关键是表格展示完成后能自然导出纵横关系.
格式有: 1.解析表. 2.对比表.
二、板书的时机
板书出现的时机是很有讲究的,一堂课的板书,虽然在备课时已经作了精心的设计,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板书的出现必须在掌握轻重缓急、分清主次、把握时机,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板书一般都是总体设计,分步出现。而且只有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关键处和思维的障碍处出现板书,才能突出教学重点。板书的出现必须符合教材和学生思维的逻辑顺序。做到与教学内容同步,与讲解的语言紧密结合。教师通过语言阐明板书的内容,学生则通过板书加深对教师语言的理解。板书出现的时机分为三种情况。
(一)板书时机的类型
1.先讲后书
有些教师在讲一个新概念时,先通过举例、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出概念后,再书写板书;或者是分析、归纳前述内容,提出结论后再写板书;或者对一些需要比较鉴别的问题,分别讲述特点,再列表板书。这种先讲后书主要是用于概括知识的要点或揭示规律的总结提纲,但有的教师是在讲到下一部分才去补写上一部分的板书,造成讲与板书脱节的现象。这种滞后不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了学生深入的思考,而且使板书缺乏整体感。
2.先书后讲
有的教师讲课时,常常是先写出问题、标题、以及内容要点,然后再进行讲解、分析。这种先书后讲的做法,可以起到先入为主的效果。但缺乏求知的吸引力,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但向学生提供观察和思维素材的板书,应在学生探索之前写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杨思经验)
3.边讲边书
有些教师讲课,很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善于启发诱导。在分析各类问题的相互关系或反映机理的图示时,利用师生的双边关系,边讲边书,逐步展开。这种板书能很好的与讲解进程有机结合,做到与教学语言紧密配合,能充分体现教者的教学意图。
(二)怎样选择时机?
1.
学生自读课文时
很多老师十分重视板书的设计,却忽略了板书呈现的时机。笔者就曾听过这样一节课:一教师教学《花钟》一课时,在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读课文后,自己极为认真地在黑板上又是画又是写的。当学生读完课文时,教师的“板书”也完成得差不多了,是一个很漂亮的“花钟”,图文并茂。
2.在学生思维时书写板书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们在讲新知识前都要进行提问的,可以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问题前,利用学生思考的时间面对黑板将课题写在黑板适当的位置上。书写课题的时间基本就是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时间。
还可以在讲前五分钟让学生做几个事先准备好的小问题或学案,利用这个空档时间写标题。总之,教师在写标题时,学生得有事可做。
3、师生互动,书写知识点
知识点就是每节课上教学的重点、知识的关节点、构成知识网络的关键词语,这些东西是在老师讲课的同时,必须写在黑板上的知识。
什么时候写好呢?在上课的过程中,师生讨论时、师生问答中,或学生说教师写的过程里完成。它们的书写是很灵活的,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还有授课方法的不同,可以寻找不同的时机,把它们有序地写在黑板上。
我在讲授新课中,常用的方法是问题出时机
4.恰当把握课题的板书时机
课题板书时机大致可分为课首式、课中式和课尾式三种。
(1)课首式。课首式课题板书,是指在上课不久的几分钟里切入课题而板书课题的方式。表现为先板书课题,后讲授知识内容。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使学生以尽早知道要学校的课题,在教师引导下,围绕课题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大多数课题宜采用课首式板书。运用课首式板书课题时,应避免或少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要注重新课引入的设计,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最后一次讲演》可以利用课本中“预习提纲”的内容编一个故事,作为引入新课的开场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仆在昆明被特务暗杀……闻一多先生在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义正词严的讲演”,讲到这里板书课题中的“讲演”二字,接着讲“……三个小时后,他也被暗杀了,这次讲演成为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从而完整的板书课题。
(2)课中式。课中式课题板书,指在一堂课中,先讲授与课题有关的预备知识,板书相关的知识点,但不见课题,切入课题后即板书课题,再接着讲授其他知识点。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讲究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这种方式可用在语文复习课中,新课教学中一般不用。
5.板书布百的时机
例如,化学平衡特点的板书设计为:
⑴
姜小凤 新课程下布白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1(7):35-36
6.随机板书,逐步完成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随时板书。如要板书课题“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可以在介绍哲学家时板“哲学家”,在引导学生猜想哲学家会在最后一课上提什么问题、讲什么内容时板书“最后一课”,再补上“的”形成完整的课题。教师若在预先设计的最佳时机漏板了,可在段落小结或总结全文时补板,切不可惊慌,不看时机想补就补。
7.传统板书与现代多媒体交叉应用的时机
传统板书和现代多媒体二者各有优劣点,强调将二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搭配的原则,达到教和学的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传统板书的优势
相当多的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教学中,板书关系到每一项教学要求的落实,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好的板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显现教师的个人魅力
一堂课教得如何,从教师的板书中就基本上可以看出来。板书在反应课堂内容的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人入胜,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精美的板书设计与漂亮的粉笔字,使得教师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并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2)体现教学意图,突出教材思路
教师备课通常具备明确教学目标与步骤。好的板书能起到领路的作用。板书条理清晰,提纲挈领,能勾画出整节课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揭示教材思路和线索,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的知识要点了解的一清二楚。
(3)提供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在教授课程中,由于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教师在书写板上时,将时间留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做笔记、消化课堂知识等。由于教师通常讲教学重、难点以及关键处留在黑板之上,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改善知识构架中的不足。
板书的劣势
根据一份对教育并不落后的中国江南一个地区的有关中小学及中专的调查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板书使用不当,已经造成了不良后果。
(1)随心所欲的板书动机
在课堂中有时出现板书缺乏计划的情况,这种随心所欲的板书体现了教师教学动机不明,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会支离破碎,笔记凌乱不堪。
(2)繁琐杂糅的板书风格
有些老师板书过勤,过多地依赖板书,繁琐细碎。这样的板书,既花费了过多的教学时间,又画蛇添足,使学生无所适从,不得要领。
(3 )相对单调的板书内容
传统板书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调。在需要大量图片或图形时,利用板书容易造成所占用的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影响课堂效率,降低教学质量。
多媒体的优势
(1)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视频、音频和动画等结合起来,模拟逼真的现场环境以及微观与宏观是将的事物,以便代替、补充或加强传统的实验手段,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一些抽象的原理。
(2)巨大容量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的信息量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多媒体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多媒体的劣势
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多媒体像电影一样,画面一闪即过,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没有思考的时间,重点知识点还没完全理解就过去了。同时,本来非常系统的知识也被这样的放映方式打乱了,有点得不偿失;多媒体的知识容量大,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播放速度较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整节课下来,眼酸、头晕、困乏等。如果多媒体的一些图片、文字不清晰,就会大大地影响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另外,有的教师机械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堆积到计算机上来,再加几张图片就成了课件,有的教师一整节课都盯着屏幕不停的一张张的放映课件进行讲解,缺少了与学生的眼神交流,这样对课堂的纪律和气氛就很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学生是否听懂就更没时间去留意。课堂上教师变成了课件的放映者,学生成了机器的灌输对象,这样也势必造成讲课质量的下降。
传统板书与现代多媒体结合运用的原则
上述分析可知,传统板书与现代多媒体皆有优劣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体现动态美的多媒体教学与理性美的板书教学结合起来,实现生动形象与精辟简练的相互交融,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想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对教学内容及其特征烂熟于心。因为“内容决定形式”,根据每次的教学内容及其所包含的美,来确定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
(1)将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的配比
分配好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比率,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动画、图片、视频和实验等多媒体手段以及板书设计来组织教学,以体现直觉与理性统一的美感特征。既增强直观美感、生动有趣,又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的严肃性,切实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抓住智慧闪光点,不失时机多鼓励
在课上多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给以极大精神鼓励。以体现愉悦性与功利性的统一美感特征,因为人们会从显示自己力量的智慧过程中获得很大的愉悦感,这正是功利性的美感,也是愉悦性与功利性同一所在。
(3)贯彻快乐学,不失时机巧结合
原则上,在确定配比下,适度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增加生动形象美,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板书教学,如用多媒体动态播放实验现象和进程、呈现概念、定律、定理、公式、结论、例题题目。而对定理,定律等推导细节及例题的讲解则用板书教学。教师应牵引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应形成互动,根据学生的反应微调讲课内容,如对疑惑及时增加板书予以讲解、对反应不上来的内容及时回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