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的意义
(2012-07-25 17:39:28)
标签:
杂谈 |
口述史的意义与规则
口述史是历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像金融史、法律史等等这样一个专业的科目,它是一种方法,研究的理路,在以前,对它的重视不多,更多注重书面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一直存在,比如《史记》,里面有很多内容就是口口相传的资料,不过是古人记录下来的而已。
口述史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在国内外出现已经很长时间,美国有专门的《口述史》杂志,还有专门的机构,如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中心。我们在十年前曾经做过一个口述史的项目,叫做《中美文化交流与中国现代化——中国留美学人口述史》。采访了30多位著名的留美学者,整理了150多万字的资料。原本打算要公开出版,但是因为出版社有自己的规则,难以保证原汁原味出版,所以最终未能出版。我们采访的都是老人,现在,有的已经去世了,他们留下的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于历史研究来说,依旧非常有价值。
做口述史不容易,口述史是有规则的,当初我们做的时候,请了美国口述史协会的主席专门给研究生培训,最终我们组织了40多位研究生,还有几位辅导老师一起,采访了30多位老人,尽可能原汁原味地把他们讲述的内容保留下来。
所以我对于口述史的认识,第一,口述史很重要,应该提倡。其二,做口述史需要专门的训练,采访中要尊重当事人,还要有尽可能详细并且获得当事人的认可的提纲,通过提纲引导采访,而不是漫无边际地谈。其三,研究口述史,应该对这些记录加以鉴别。因为被采访人可能会有意无意地遮蔽一些对他不利的内容,有选择地讲述,而且人的记忆会有偏差,甚至有时候时间顺序都可能记错。所以,不可能讲述的都是事实,也不能把口述史当做真实的历史去对待,而是应该和对待其他的史料一样,要加以鉴别。
目前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做口述史的并不是很多,有个瓶颈,即学术评价机制的问题,口述史是不是一种研究成果,是哪一类的?很难界定。此外,在出版上,出版机构有自己的规则,而口述史应该保留原汁原味,这个矛盾很难化解。我们去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中心参观,那里有大量的资料堆积,但是真正出版的非常少,可能就是有限的几部。
2012-07-08 01:47 北京晨报(文字整理晨报记者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