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2018-10-09 14:00:37)
分类: 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测量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具体内容安排:
1 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 m 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3在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4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5单位换算。 
6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及质量单位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

      
第一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   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2P5 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毫米                1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10分米

 
第二课时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3-7题。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
2、填空  
1=  )分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你们是怎么想的?
二、导学阶段: 
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

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应该这样想: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10毫米,所以

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  
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
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34 题。

1)第3
2)第4    
重点观察第1小题:  
1-2分米=   )分米  
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   
5分米=  )厘米  
43毫米+17毫米=  )毫米    
4分米=  )厘米=  )毫米

60=  )厘米

22分米+8分米=  )分米=  )米

30厘米=  )毫米

90毫米=  )厘米

45分米-36分米=  )分米=  )厘米

86厘米-46厘米=  )厘米=  )分米

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7厘米=70)毫米

            80厘米=8)分米

   1-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第三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7千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难点: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卷尺。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师: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二、导学阶段: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比米大的长度单位,那就是"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比如,我们说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
从某地到某地的路程是100千米等等,这些都是用千米做单位的。
1 出示P7第一幅图   
说明:公路上路牌上的"21千米"指的是从这里到叶镇的路程是21千米。“23千米指的是从这里到灵山还有23千米。  
2、出示第二幅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体育吗?谁知道通常体育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吗?2圈呢? 
2圈半是多少米呢?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板书:1000=1千米)
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
分组以人或树为起点量出100的距离,并仔细观察一下。
按一般的步行速度走一走,并计时。
想象一下10100米有多远。
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
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3、教科书P8"做一做"
组织学生尽量实际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的第1-2
1题连线。
说说这些交通工具每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
2题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又叫1公里

              1千米=1000

 
第四课时     千米和米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85"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3-6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知道长度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2.难点:长度单位间简单的计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准备: 
1、填空   
1千米=       )米   
1000=      )千米

4=           )分米

1分米=          )厘米

6厘米=          )毫米

500毫米=        )分米

二、导学阶段;
1、教学例5

出示例5 
3千米=          )米 
出示问题: 
1千米是多少米?

3千米是几个1000米?

谁知道例5的空格里应填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     5000=     )千米  
问:多少米是1千米?5000米是几个1000米?空格里填几?
"做一做"中的题目。
师:题里给出的两个条件单位名称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中的第3-6`题。
1、第3  独立完成。

2、第4

独立完成。指名说说推理过程。
3、第5

说说图意再独立做。
5、第6题小组讨论,全班反馈。

板书设计:
           千米和米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千米=3000

              5000=5千米

 
第五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将书上大米袋示意图制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我们都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让学生描述一下1克和1千克具体有多重。
25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1000克=( )千克   8千克=( )克
二、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比如,一袋糖重500克,一袋盐重1千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重量单位(引出新课)。
出示书上第一个直观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然后教师指出: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教师:谁能说一说还有什么物品用吨作计量单位?1 吨到底有多重呢?
教师直接引出:1000千克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教师: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
教师:你还能说出哪些东西大约重1吨?
 2. 教学千克和吨的换算。

 4吨=( )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算,不用写出推理过程,启发学生想出:1吨是1000千克,5吨是51000千克,51000千克是5000千克。所以5吨是5000千克。
3.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给有困难的学生一定提示。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三、小结
四、课堂作业
教师还可以再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说出合适的单位名称。

 

 
第六课时    有关重量单位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的第1-4
三维目标: 
1.加深对吨的认识。

2.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重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重量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00千克=        )吨  
1=           )千克

4000=         )千克

5000=         )吨

8=            )千克

6千克=             )克  
二、练习:
练习三的第1-4题。
1、第1题连线。说说为什么。

2、第2  补充  
4=              )千克   
2000千克=         )吨

1-30千克=            )千克

8000千克-7000千克=           )吨

独立做,并说出推理过程。
34 Ο 1500毫米

3 О 4050千克

提示:
单位不同的两个数能直接比较大小吗?怎么办?
4、第3

教师解释"载重2"是什么意思。说说题意,小组讨论,口答。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1吨是多少千克?1000千克是几吨?
四、第4
回家与爸爸妈妈合作完成。
板书设计:
              有关重量单位的混合练习

          1000千克=`1    1=1000千克

 
第七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