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2015-10-08 16:04:18)分类: 语文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选编了四篇不同类型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其中《鲸》和《新型玻璃》是精读课文,《松鼠》和《假如没有灰尘》是略读课文。
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科学课教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求真、求知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大自然的人文情怀。
9.鲸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3.在感受作者语言通俗、生动和准确的同时学习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4.尝试着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一事物。。
(二)教学重点
1.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2.学习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三)教学难点
使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四)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
《鲸》 |
设计者 |
|
教学预设 |
设计意图 |
||
一、师生互动,交流动物常识。 1.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引导: 我说一句“哈罗”,你说一句“哈罗”, 只会模仿别人讲话,这是什么动物? 有一身奇妙的轻功,能攀岩走壁,会断尾逃生,它是谁? 2.再启发学生说一说,答一答。 3.教师出个谜语让大家猜 一条大船海上飘,什么燃料都不烧,白色浪花海上冒,货不载来客不捎。(打一水种生物) 二、揭示课题,介绍鲸鱼。 1.根据学生猜出的答案,随机板书课题“鲸” 2.朗读课文,抓住要点了解鲸。 提示:反复朗读课文,看看从作者的介绍中你对鲸有哪些了解? 3.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抓住两点进行引导: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进行概括,如: (1)鲸特别大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3)鲸的种类 (4)鲸的生活习性 另一方面在归纳要点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生字,如:哺、肺、胎等 三、细读要点,学习说明方法。 1.分段朗读。读出鲸的特点。 2.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点拨说明方法。 如:作比较,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比 列数字,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列举具体数字 打比方,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 水柱。 四、说话指导,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用你学到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说明一下。 |
关注动物,交流一些动物常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亲近动物。 互动起来,活跃气氛,互相学习。 为顺利过渡到本节课作准备。 这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说到要点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有预设但要因学生的生成而定。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先把作者的描写的准确、生动读出来,然后在点拨方法。 |
10.松鼠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形状象耗子,生活象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生:松鼠)
2.松鼠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吗?(大屏幕出示一组松鼠的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布封的《松鼠》
二、背景介绍:(大屏幕出示)
1.文艺性说明文
2.布封简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大屏幕出示:驯良
注意提醒学生:“驯”读去声,不要读成阳平;“窄”是翘舌音;勉强的“强”字
是多音字,这里读“qiǒng”。
3.指名逐段读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4.指名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自然段:写松鼠外形漂亮
第二自然段:写松鼠驯良的性格
三、四自然段:写松鼠的乖巧、聪明
第五自然段:补充说明松鼠生活习性
四、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研读,划出相关的词句,并做批注。
2.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把握重点交流第三部分(3、4自然段)
五、与《鲸》对比阅读,体会表达上的异同
1.分组速度讨论、归纳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教师总结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是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比较强的说明文
不同点:⑴说明角度不同:《鲸》侧重于介绍鲸的生活习性;本文侧重于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⑵表达方法不同:《鲸》运用了大量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而本文责侧重用比喻、拟人的表达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⑶语言风格不同:《鲸》的语言平实简练;本为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六、有感情朗读全文
七、推荐阅读:《昆虫记》
11新型玻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学会本科生字新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意思。
3.锻炼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五种新型玻璃的作用和用途
教学难点
表达能力训练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
《新型玻璃》 |
设计者 |
|
教学预设 |
设计意图 |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东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吗?他们有什么用处吗? 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这篇课文中有那些新型玻璃呢?他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说一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板书:夹丝网 防盗玻璃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的语句,用“~~~~”划出描写它作用的语句。 2.学生自学后讨论:指名说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说边体会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四、分组自学二至五自然段 1.学生用上述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以下四中玻璃。每人学一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学生完成板书,填写四中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走进新型玻璃展览馆,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出示表格)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然后看着表格,连贯的说一说每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先同桌间相互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召开展销会 1.以组为单位,选择一种玻璃进行介绍 提示:互相出出主意,怎样能让别人听了你得介绍就能够买你得玻璃 2.准备好之后,现在组内说一说 3.组内派代表,在全班推销 4.评选优秀推销员 三、交流活动心得,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师总结 |
让学生自由回答,正确的教师给以鼓励,激发其学习热情。 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通过默读再次走进文本,边读边思考,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本文层次清楚,非常容易理解,可以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将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说一说,为后面的活动作准备。 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增强了 |
12.假如没有灰尘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
《假如没有灰尘》 |
设计者 |
|
||||||||||
教学预设 |
设计意图 |
||||||||||||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顺。 2.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正音、理解词义: 生息:生活,存在。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干涸:没有水了。 日晕: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现象。在太阳周围形成彩色光环,内红外紫。日晕常被看做天气变化的预兆。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默读课文四至六自然段,勾画相应的语句,完成下面表格:
3.交流学习情况,体会灰尘给大自然带来的美丽。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灰尘的来源。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说一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五、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的和作用的?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用词准确、形象; 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 4.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六、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本课及本单元的收获 2.生活中,你对哪些事物比较感兴趣?你打算怎样把它介绍清楚? |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扫清字词障碍,为顺利过渡到本节课作准备。 这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说到要点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 体会本文中对比的说明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