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2023-12-05 23:46:07)
标签:

石钟山石窟

石钟寺

狮子关

剑川古城

景风阁古建筑群

分类: 纵横西南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在剑川往沙溪的途中会经过石宝山,石宝山的这些石窟造像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手作之一,也是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教的石窟艺术传播到这里已经是带有浓郁的云南特色了,不知道一千多年前的那批工匠们看着这些诞生于自己手中的造像,是否会有吾心安处的感觉。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石钟山石窟一共17个窟,其中石钟寺石窟区一共8个窟(编号1-8号),狮子关石窟区一共3个窟(编号9-11号),沙登箐石窟区一共6个窟(编号12-17号)。从石宝山山门乘坐景区交通车到终点下车后走上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就到了玉皇阁,这里是石钟寺石窟区的游览起点,向下可以看到半山有个四合院建筑,那便是石钟寺。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下山来到石窟入口,第1窟位于石窟入口的左侧,需要走几步路过去,它的主角是南诏国的第六代国王异牟寻,他是凤伽异之子,阁罗凤之孙。窟中央头戴莲花金刚宝顶,身披圆领宽袖长袍的那个人就是异牟寻,他是南诏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即位之后决定再次归附唐朝,恢复了和唐朝中断了40多年的关系。随着南诏和唐朝睦邻友好的重新到来,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再次传播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发展。窟中议政的场景反映了南诏国宫廷政治生活缩影,也是记录9世纪时期南诏王、侍从、官员的衣冠相貌、用具器物以及风俗习惯的珍贵实物资料。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剩下的窟基本都分布在同一块岩壁之上,接下来看到的是2号窟,它的主角同样是南诏国的一位国王——阁罗凤,南诏国的统一大业就是在阁罗凤在位期间完成的。整座窟有着宫廷式的富丽堂皇,阁罗凤倚坐于双头龙椅之上,脚前踏伏着两头狮子,头戴豪华尖顶珠冠,身着圆领宽袖锦袍,在侍从和官员的陪同下出巡,如实地记录了当时宏大的政治场面,也是南诏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3窟中只有一尊佛像,那是地藏菩萨,他端坐于束腰方形仰莲之上,头戴披风宝冠,双耳坠铛,项圈缀铃,身着低领长衣,右手执锡杖,不过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左手当胸托摩尼珠,裤膝饰络缨,双脚踏在两朵仰莲之上。地藏菩萨背后的身光装饰着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曜纹,用其司善恶,主凶吉。在南诏国时期,地藏菩萨的地位还颇为重要,直到现在,大理的有些地方还保留了一年一度的“赶地藏”习俗。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4窟是一个当地特色很浓郁的窟,非常云南,主角是华严三圣:释迦居中,普贤和文殊分居两侧。普贤坐在六牙白象上,衣裙、饰带和络缨无一不散发出优雅,文殊则是坐在青狮上,不过现在已经脱落了,只留下了一些空洞,面目狰狞的象奴反倒衬托出菩萨慈眉善目般的温润,这些造像比例协调,形象生动,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很好的融入了其中。在释迦的背后,壁画上还隐约能看到两个人影,那是大弟子阿难和二弟子迦叶,这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一象奴一狮奴共七躯完整地构成了第4窟。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5窟是《维摩诘经变》中的“问疾品”造像,由三龛组合而成,居中的是仿屋型结构,坐在正中的便是维摩诘居士,两侧对坐的左为舍利佛,右是文殊师利,跷着二郎腿的造型又是满满的生活气息。维摩诘身体微微向前倾,右手结印,左手扶扇,面带愁容,双目微蹙,带着些许忧郁之感,像是在凝视人间疾苦,怜悯苦难众生,充满着生命力。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左右两龛分别是以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为主的雕刻,中龛的基座上还有两力士,这些造像大多已经残缺不全,但是依旧能看到曾经的华美。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如果佛祖发火,变身之后的“忿化身”对应的就是明王,第6窟的内容就是关于明王的,叫做明王堂,这也是最大的一窟。整个窟被六根立柱分为了五个龛,正中的一个龛便是释迦和他的两个弟子:红袈裟的是阿难,蓝袈裟的是迦叶。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中龛的两侧各有两个龛,每个龛中并列有两个明王像,合计八大明王,这完整的八大明王像在全国的石窟中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受到了西藏和印度佛教密宗的造像影响,也是佛教密宗雕刻中的珍品。明王是愤怒的化身,外观上自然浓眉倒竖、青面獠牙、发如火焰,这些呈怒吼咆哮状的三头六臂的八大明王造像,和菩萨并列在一起,把指教扬善和惩恶结合起来,把佛教的感化力和威慑力集于一身。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八大明王的两侧是两天王,左为多闻天王,足立于覆莲台上,右为广目天王,足立于夜叉鬼背上,现在依然能看到天王身上精致的甲胄。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7窟是最精美的一窟,如果要选一窟来代言石钟山石窟,那毫无疑问是这一窟——甘露观音。观音是西方三圣之一,但是在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观音的地位却堪比释迦。当年的匠师门在雕凿观音像时将白族妇女的特征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都寄托在了观音身上,让这尊造像有一种文雅娴静的内秀之美,让宗教艺术世俗化,充满着人间生活气息。石壁上的诗词是大理文人李元阳在1562年重游石宝山时,对石钟寺天然胜景的绝妙写照。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8窟是阿央白,表现的是当地的一种生殖崇拜,阿央白在白族语言中便是对女性生殖器官的称呼。龛中阿央白立于束腰仰莲上,两侧壁线右刻毗卢佛及菩萨,左刻阿弥陀佛及菩萨,左右还各有两龛,分别雕刻增长天王和持国天王,这龛石刻历史上一直是当地信众求子的地方,被认为是母系社会留下来的历史遗迹。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8窟参观之后便继续往下走,来到了石钟寺,这是一座修建年代已无法考证的古寺,院内有一座突兀的巨石,跟丽江老君山的龟裂纹丹霞是一样的地貌,犹如龟背,顶端矗立着承露亭。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沿着一折一折的台阶下到山底,走过石桥穿过沟壑之后便开始走上对面的山了,这上面的3个窟算是狮子关石窟区了。其中第9窟是一圆拱形浅龛,正中刻一石像,为波斯国人,不过被一个小的阁楼式建筑保护了起来,只能透过门缝看看。第10窟是一梵僧造像凿在一凌空石壁上,身披袈裟,左手持净瓶于胸前,右手举持大梵天印,一犬只立于左脚旁,脖子上还有一个显眼的铃铛。根据旁边的题记,这尊造像开凿于1179年。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狮子关这边的山遍布龟裂纹丹霞地貌,台阶显得更加陡峭,从这边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面刚参观过的石钟寺和石钟寺石窟全貌,以及满山的苍翠。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在石钟寺的那一侧山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面有一阁楼式建筑镶嵌在山中,走到这里发现那其实就是第11窟,狮子关石窟区的最后一窟,这一窟同样不开放,只能隔着门缝参观,不过规模比第9窟大一点,相传是国王的全家福照,国王和王后居中,中间为太子,国王头戴的高冠样式和第12窟中的如出一辙。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看完第11窟之后继续走上一段就回到了公路上,石宝山上还有一宝相寺,不过由于时间比较紧,就没来得及去了,与之相应的便稍微多了些时间逛逛剑川古城。古城依旧保留了明朝时期的街道走向,民居之中还有超过20个保存完好的院落,140多处清代建筑和40多处明代建筑,这些院落有很多都以“西门街古建筑群”的名义列入了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大多都不对外开放,无缘参观。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剑川古城内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一处是2013年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风阁古建筑群,它是由景风阁、大成殿、启圣宫、关岳庙、财神殿和灵宝塔等建筑构成,走进景风公园之后首先看到的便是灵宝塔,始建于明朝,清朝1782年重建,是一座九级方形密檐石塔,和一旁的古树相映成趣。灵宝塔后侧的三层八角亭便是景风阁,始建于1673年,原为喇嘛寺转经阁,后改为魁星阁,把剑川历代明贤牌位供于阁内,寓景仰先贤遗风之意。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继续往里走就走到了大成殿,最早始建于元朝,清朝1745年改为文庙,单檐回廊式歇山顶抬梁式建筑,大成殿的一侧是关岳庙,后侧则是启圣宫,园内的一株绽放的梅树和这些造型优美、雕工精致的古建筑屋檐混搭在了一起,预示着春天已不再遥远。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云南】石钟山石窟:吾心安处的归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