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2024-01-10 23:09:17)
标签:

乃古石林

世界自然遗产

杂谈

分类: 纵横西南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形成石林的岩石分为两类,其中一种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浅色石灰岩,大小石林所在的石林风景区就是这种成分的石林。另外一种是含有较多碳酸镁成分的深色白云岩,相比起石灰岩,白云岩更难被溶蚀,形成石林的难度也就更大。石林风景区北侧的乃古石林,则是一片2.7亿年前的白云岩所形成的石林地貌,这片难能珍贵的石林则是云南石林世界自然遗产的另外一片核心区域。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从石林县城没有公交车前往乃古石林景区,只能包车前往。“乃古”是彝族语,意思就是黑色,走进乃古石林景区的大门之后,冬天没有花海,只有一片正在休养生息的红土地,远处则是无处不在的黑色石林,高大密集,古朴粗狂,和石灰岩质的大小石林在色彩和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乃古石林的游览是妥妥的包场节奏,偌大的景区之中只有我一个人。进入之后来到的是古林瑶池区域,这里除了一个水池之外别无其他,于是直接走进了下一个游览区域——梁祝相会区域。游道在一个巨大的石门前分叉,这是岩石的裂缝被水溶蚀逐渐扩大而形成的,叫做“如意门”,继续朝东走便可以走到鹦鹉迎客。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从鹦鹉迎客返回到如意门,沿着主游道穿过如意门继续向前来到梁祝相会,这也是这片区域的命名之处。只见两棵巨大的石柱被想象成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生动形象,可能是为了和大石林景区中的阿诗玛区别开来。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沿途能看到许多岩石上都遍布着空洞,这些空洞都是早期地下水的通道。石林的前身是汪洋大海,当岩石还埋在地下时,地下水的流动在岩石内部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通道。地壳抬升之后,地下水位下降,岩石裸露出来,曾经的地下水道便形成了现在的空洞。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早在14世纪的时候就有了对这片石林景观的描述:“石门,在陆良西平壤中,石笋森密,周匝十余重,大者高百仞,参差不齐,望之如林,俯仰则植,千态万状,东西行者皆穿其中,故曰石门”。而到了清朝初期编撰的《路南州志》中,有了对石林景观更为形象的描述:“石林,岩高数十仞,攀援始可入。其中怪石林立,如千队万骑,危檐逐窟,若九陌三条。色俱青,嵌结玲珑,寻之莫尽。下有伏流,清冷如雪”。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继续向前就来到了乃古石林的制高点——峰上望,站在这里的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乃古石林的全貌。乃古石林是以剑状石林为标志的喀斯特石林地貌,所谓的剑状石林是具有尖锐峰顶、锋利刃脊和深长垂直溶沟的高大而密集的石峰石柱群,而发育在抗溶蚀能力更强的白云岩上的石林地貌更显珍贵,实为世界罕见。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远眺石林可以发现成簇成片分布的石林高度不一样,通常情况下石林的发育是从上到下进行的,位置较高的石林形成在先,位置较低的石林形成在后,因此位置的高低便反映了新老石林的“辈分关系”。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从峰上望下去之后便走进了高大的石林之中,台阶路比较狭窄,蜿蜒在石林之间的缝隙之中。石林的发育是从地下开始的,碳酸盐被地下水溶蚀之后,形成石芽的雏形,然后经过构造抬升,露出地表,形成了石芽,石芽再不断长高就形成了石林。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走在这片石林之中,经常会看到石壁表面上有黄色的条带,形成这些条带的是水流。雨季时,岩石表面的水流在这些部位流动,泥质、钙质等物质便沉淀在原本呈黑色的岩石表面,形成了黄色条带,镶嵌在黑色之中。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除此之外,岩石表面生长的苔藓和藻类也会改变岩石的颜色和状态,这些生物在生长的时候会分泌有机酸,产生生物溶蚀作用,让灰白色的岩石变成灰黑色,并且形成许多细小的溶窝和溶斑,塑造着岩石表面的微小形态。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除了颜色不同,乃古石林在形态上也和大石林有所差异。乃古石林的岩石中含有硅质岩层,硅质层比较坚硬但是非常脆,不容易被水溶蚀,反而非常容易在受到挤压的时候碎裂和崩塌,因此形成了一些上粗下细或者是中间有明显凹陷层的石柱,像是梁祝相会区域深处那根形似释迦摩尼的石柱就是典型的例子。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这种像一层层波纹一样的“水平层理”是岩石还在水里的时候,由于沉积物的成分不同等原因而形成的层状结构,这些岩石之中,厚层的是石灰岩,薄层的是硅质岩,它们就像是砖墙上的砖和砖缝一样。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乃古石林中的岩石表面分布着大量的凹洞,这是另外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这些凹凸不平的表面犹如浮雕,这是由于“差异溶蚀”的作用形成的。这些岩石的物质组成成分不均匀,浅色的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蚀,不断被溶蚀后就往下凹陷,而深色的白云岩则不易被水溶蚀,相对来说就往外凸出了,进而形成了这种粗糙凹凸不平的岩石表面。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两座相隔不远的石柱,犹如两头威武的狮子隔空相望,叫做双狮恋,走到这里算是走出了梁祝相会区域来到了倒影池区域之中。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倒影池区域的中心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水池,碧绿色的水面倒映着四周的石林。雨水从天而降,自上而下沿着岩石表面不断溶蚀,再顺着岩石间的裂隙来回穿梭,最终汇集在低洼处,形成了这个溶蚀湖。湖底又和地下的暗河相通,将溶解的物质源源不断地排到外围的巴江,周而复始地塑造着这片石林地貌。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在乃古石林中穿梭感受最深的就是会不断地从各种大大小小的石门中穿来穿去,有门的地方大多都是空心的石柱,它们就像是建筑物一样,这样的结构同样是由于不同流向的水而形成,空心的部分就是曾经的落水洞,底部的门就是以前地下暗河的通道。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倒影池区域的南侧部分便是飞仙幽谷,这是乃古石林中最为深幽险峻的地方,两侧群峰壁立、千嶂叠翠。由于岩石受到挤压,在垂直方向上形成裂隙,地壳运动使岩石不断抬升,地下水则不断地沿着裂隙往下渗透和溶蚀,日积月累,裂隙就变成了又窄又深的溶沟。如今游客行走的狭窄通道就是曾经水流的通道。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从倒影池区域来到了白云洞区域,这是乃古石林中最靠西的一片区域,主要的景点白云洞已经关闭,沿途基本只看了几个其他的小景点,太子宫就是其中之一。这其实是一个天然的溶井,里面还有天然的石床、石桌和石凳,相传是东海龙王三太子生活的宫殿,当然传说只能当成是传说。有时候从狭窄的通道中穿出来回头一看,很难相信自己竟然是从如此之小的洞口中走出来的。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继续朝南走就走到了相依为命和大象汲水两个景点,走到这里的时候天空已经放晴,蓝天显露。像大象鼻子这样的巨大空洞,也曾经是地下暗河的通道,地壳抬升之后水位便下降,这些通道如果再崩塌一点,便显得更加单薄并且裸露在地表之上。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最后一个区域是八仙亭区域,因为八仙亭而得名,八仙亭是一个和太子宫类似的溶井,石凳和石座应有具有。八仙亭附近有许多倒塌的石柱,这些石柱的倒塌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溶蚀垮塌”,石柱的底部被水流溶蚀掏空,导致头重脚轻失去平衡倒塌,这应该就是八仙亭最后的结局。另外一种是“动力倒塌”,石柱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倒塌,例如地震等等。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走出八仙亭区域就又看到了乃古花海,乃古石林的大环线也就走完了。眼前能看见一些黑白相间的花石头,灰白色的岩石中分布着许多奇形怪状的黑色团块,这种岩石叫做“虎斑灰岩”。虎斑灰岩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物质成分相对集中造成的,灰白色的部分是石灰岩,很有较多的方解石,而黑色的团块是白云岩,含有较多的白云石。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云南】乃古石林:被忽略的世遗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