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格里拉的千湖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的另一片组成区域,徒步的两天遇到的是阴雨连绵的天气,也许雨后并不是一个观赏森林湖泊和高山草甸的好时机,但是在雨水的浸润之下,万物滋长,脚下的这片原始森林也变成了一片物产丰饶之地,也许大自然才永远都是寓教于乐的最佳学堂。



前往千湖山徒步首先要从香格里拉包车南下,经小中甸镇前往下吉沙村,还必须从村里找上一位向导陪同上才能上山。过了下吉沙村之后便是土路了,很快就到千湖山的进山登记点,在这里扫码进入,以便监测进山的游客是否都平安出山。过了登记点之后汽车还能再继续向前开十公里左右,直到土路的尽头便是徒步登山的起点。




刚开始徒步的时候便是一段大约1公里长的猛烈上坡,不过向导说这段上坡路是当天徒步全程中唯一的一段上坡,之后便是稍微缓一点的起伏路,相对好走。上坡路是在草地中硬走出来的,两侧的草坪中分布着一些被伐掉的树桩。



走完上坡路之后便来到了一个小小的平台,就像是一个袖珍的花海,红色、黄色和紫色的花朵绽放在绿色的草地上,争奇斗艳。




过了小小的花海,可以算是正式走进了森林之中,比羊肠稍微宽一点的小道便在林中延伸,两侧是高大的云杉和冷杉,挺拔俊秀。枝头挂满的松萝在向我们显示着这里空气质量的上城,毕竟只有在氧气含量充足的地方,这种像挂件一样的植物才能生存。




徒步没多久便下起了细雨,细雨中的森林中弥漫着木头的香气,这是来自大自然最纯粹的味道。放眼望去,密不透风的林子林似乎找不出除了绿色之外的第二种颜色,漫步森林,不光在嗅觉上,视觉上也是一次清新愉悦的享受。




森林中除了笔直地树干,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树干,它们也许是风的杰作,溪水便在树根下缓缓的流淌。



忽然穿出森林,两栋小木屋矗立在山间,给这片原始森林增添了几分人间的烟火气,走到这里算是走了当日徒步单程的三分之一。雨忽然下的大了起来,索性在树下躲了一会儿雨再继续向前。




雨稍微小了一点,再一次走进了森林。千湖山在一年之中只有几个月是开放的,每逢冬季便封山,可以说夏天是这片森林最绿的时节,不过同样也是雨水最多的季节。森林之中随处可见倒下的树干,树干上长满了地衣青苔,展现出了另外一个微观的世界。



不知不觉之间便走出了森林,徒步的行程算是单程过半了。回头再看一眼来时走过的路,从森林中延伸出来,沿着山坡便接上了高山草甸。头顶的乌云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并且还变得愈发的厚,一场倾盆大雨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了。






海拔已经从山下的3200多米走到了现在的接近3900米,远处有一个尖尖的山头笼罩在云雾中之中,那是当地人的神山,向导说叫做唢呐神山(音译),我知道今天徒步目的地之一的大黑湖就在那座神山的脚下。





一边摄像一边走着,远方发出了叮叮当当的铜铃声,听起来相当悦耳,放眼望去,那是一队牦牛在淌过小溪,草甸上开满了黄色的小花。此时的雨已经越下越大了,不得不撑起雨伞加快脚步朝花海尽头的小木屋走去,在那里稍事休息之后再继续出发。




7月初这个时节大杜鹃已经谢了,小杜鹃也开始枯萎,变得黯然无色,一个天上的花海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记得很多很多年前我从丽江来香格里拉(那个时候还没改名,叫中甸),沿途遇见一片蓝色的勿忘我花海,那是我对香格里拉最初的记忆。如今再没有遇见过蓝色的花海,眼前这片黄色的花海似乎能弥补我一点点的遗憾。



沿着简易的木板走过小河,离木屋越来越近了,向导已经升起了火,呼唤着我赶紧进去取暖。







这些山中的小木屋都是山下的村里人为了放牧而搭建的,作为临时休息的场所,正好也为那些远道而来的徒步者提供了一个扎营搭帐篷的地方。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木屋内却燃着熊熊篝火,噼啪声带来的是无比地温暖。








小木屋的后面的一片面积不太大的原始森林,远远地就能看见笔直地杉树排成一排。其实这片原始森林是最后走到天鹅湖之后下山的捷径,虽然是最后走的一段路,不过按着事先想好的叙述顺序就先放到这里吧。





森林中有一棵被连根拔起的大树横卧在路中央,它的树干倒是成为菌子生长的好地方。让这棵大树倒下的毫无疑问是风,它早在几十年前便成为了一场惨剧的推波助澜者。



原始森林的后半段其实是一片火烧林,那是几十年的一场急速蔓延的森林大火,如今这些高大的树木已经失去了生命,永远定格成这样了。这片火烧林具有特殊而荒凉的美感,但是这种美感却在向所有人昭示着那段惨烈的往事,提醒大家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