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公元784年一直到1869年,日本的首都一直是京都,而在这段时间内天皇的住所就是京都御所。直观一点来说,京都御所就是日本的故宫,直到现在,它与京都大宫御所、仙洞御所、桂离宫和修学院离宫依然共为皇室财产,由宫内厅管理。

京都御所的历史要从桓武天皇迁都开始说起:公元784年桓武天皇首先将都城从奈良的平成京迁往京都的长冈京,10年之后再从京都的长冈京迁往平安京,平安京就是相当于现在京都市中心的地方。后来开始在这个区域修建了“大内里”,也就是宫城的部分;而天皇居住的区域——皇居,也叫做“内里”,位于“大内里”之中,也就是现在京都御所的区域。这个南北约300米长,东西约220米宽的御所四周被城墙包围,里面保留了寝殿、书院、茶室等多种风格的建筑。

京都御所四周的城墙上一共有六扇门,其中东、南、北面各一扇,西面有三扇,平时开放的只有西面城墙上的清所门所有参观者都只能从这扇门进入。地位最高的门就是正南面的建礼门了,正对着紫宸殿,是天皇出入的门,当然现在各国政要和达官贵人参观的时候为了凸显最高规格的礼遇,也是从建礼门出入。

由于是皇室财产,平日京都御所必须以预约的方式入内参观,每天会在上、下午指定时间各开放一次。如果想要参观京都御所必须现在网站上提前预约参观日子,然后打印出预约信函,在参观当日指定时间持打印出来的预约信函在西侧的清所门集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沿着指定的参观线路免费参观大约90分钟左右。

走进京都御所以后,里面的白砂石和造型奇特的松树最让人印象深刻,参观的那天天气很奇怪,天上的云流动很快,微微细雨就在晴空下持续了大半个下午。自从修建了京都御所以后,这个“内里”历经了很多次的火灾和战乱以及不断的复建工作,如今看到的主要建筑都是在1788年幕府下令按照当时考古学家的考证并依照平安古制的设计和规划而完成复建的。

从休息室出来以后就正式开始了京都御所的参观,第一个来到的地方就是御车寄和新御车寄,其实也就是两扇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铺桧树皮的屋顶有着优美的曲线。御车寄是觐见者获准正式进宫谒见的正门,估计后来换到了新御车寄,如今正好也算是参观御所的起点吧。

与御车寄相连的就是诸大夫之间,名字听起来很奇怪,其实也就是觐见者等候天皇召见的场所。诸大夫之间一共有三个房间,根据隔扇拉门上的绘画内容分为虎之间、鹤之间和樱之间,按照级别高低由东向西排列。

承明门正对着京都御所南城墙上的建礼门,这扇红门的里面则是铺着白沙的南庭,南庭正中就是整个御所的正殿——紫宸殿。

整个南庭的三周被红柱相嵌的白墙所环绕,东西两侧分别是日华门和月华门,南面就是承明门。

紫宸殿是1855年重建的,历史上一直是天皇举行登基大典等重要仪式的最高规格正殿,其地位类似于故宫的太和殿,虽然气势上要差很多。重建以后的大正天皇和昭和天皇都是在此登基的,大殿正面有一块题“紫宸殿”的匾额,下有十八级台阶,台阶的东面,也就是包围起来的地方是一棵樱树,叫做左近之樱;台阶的西面,是一棵橘树,叫做右近之橘。由于保护文物,游客不得踏进沙地靠近大殿,无法参观里面的构造。通过介绍的小册子可以看到到紫宸殿内部主房和厢房的一些照片,包括主房中天皇的御座“高御座”和皇后的御座“御帐台”,不过这些都是遵从古制制作的。

京都御所东侧城墙上唯一的一道门——建春门。


沿着参观路线走到紫宸殿的背后,从东侧进入一个也是铺着白沙的小庭院,庭院的南侧是紫宸殿,西侧是清凉殿,北侧是小御所延伸出来的部分,沙地中种着一些吴竹和汉竹。


紫宸殿背后的木结构,外沿是一圈圆木撑起的走廊。


清凉殿在常御殿建起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天皇日常起居的地方,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至今依然很好地保留着古建筑风格。这里和紫宸殿一样采用了“入母屋桧皮葺”形式的寝殿造结构,但是地板要低很多,而且里面的隔间也更多,置有狮子和神兽镇守的御帐台,是天皇休息的地方。

小御所的一隅和苍翠的松树成为了蓝天最好的点缀。


小御所和御学问所一样都是正对着御池庭,前者是天皇与将军和诸侯会面的地方,后者作为做学问之地,兼做召见臣下等仪式。御学问所使用叫做“舞户良”的推拉门取代了格子门,更接近了书院式建筑的风格。

御所内除了那些古老的建筑,也有一个回游式的庭院,叫做御池庭。整个庭院以一个小池塘为中心,池塘的前面是铺着白沙的沙洲,为了保护生态,庭院同样不得进入,只得脚踏砂石远观。原本以为在万物萧瑟的冬季来到京都,那些精致的庭院中已经一无所有,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依然树荫茂盛、青苔昌盛,一片片绿色充满着生机。京都御所内的庭院是我到京都以后参观的第一个庭院,虽然没有走进去细看每一个细节,但是明显感受到了那种日式特有的庭院之美。



其实远看这些高低不一、粗落有致的松树,犹如一盆巨大的盆景在白砂石中亭亭玉立,层次感分明,浑然中不乏精致。


离开的时候特意走到南墙一侧想去看一看建礼门,低矮的围墙终究是关不住满园的生机。早在吃完中饭的时候其实离预约的参观时间已近没剩多少时间了,本想放弃参观,觉得一切随缘。后来还是拼死地奔跑,在截止时间两分钟之前达到了清所门,得以顺利进入。当我走出来的时候,带着不断的回味和庆幸走在围城旁边,头顶依旧是流云不断,拂过脸庞的是那冬日里和煦的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