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岳中,南、北两岳的地位明显不及水平三岳,其中泰山和嵩山都曾经是封建帝王封禅祭祀的地方,可见地位之高。北岳恒山隐秘在沟壑纵横的山西北部,横亘塞上,由于交通不便,相比起其他四岳,造访的客人明显要少得多。

5:38和之门
由于几年前的一场森林大火,恒山的后山从此封山,如果想要游览后山,必须在早上六点之前从和之门进入,之后便会有工作人员把守,无法从后山进入。在天蒙蒙亮之前进入和之门,正式开始北岳恒山的旅途。

清晨进入山里面的大多数都是晨练的当地人,当我上山时,有很多都开始小跑下山了。远看上山的石阶路几乎望不到尽头,只在不高不矮的树丛中延伸开去。


6:06 第一座桥
在恒山后山的登山小径中会先后经过两座桥,第一座是铁桥,过桥之后会是一段比较陡峭的台阶。


6:18 第二座桥
第二座桥是一座白色的石拱桥,由于几乎没有官方的恒山后山导游图,所以难以知道这座桥的名字。过这座石拱桥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高度了,所以能够看到身旁的一些沟壑。恒山后山的植被还算是比较茂盛,但是山势垂直落差比较大一点的地方还是可以清楚看到恒山的岩石层。


6:46 文殊塔
经过了一段在山里迂回的小径以后,达到文殊塔,视野一下就豁然开朗,可以一览眼下的万马平川和浑源县城。这个时候看到的和之门已经是很小的一个建筑了,太阳升起的时候照亮了眼前这片无垠的平原。文殊塔里面供奉着文殊菩萨。

7:02 白龙王庙
白龙王庙是恒山后山唯一的一座寺庙,而且还是后来修建的,没有太多的历史可言,但是这个寺庙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分岔口:一条是在寺庙门口继续延伸的石阶路,另一条是穿过寺庙的土路,以及寺庙门口的一个手写指路牌,上面写着“恒顶”。其实两条路都是通往恒顶的,沿着石阶路是安全的游览道,土路就是传说中的那条野路,会经过大名鼎鼎的“蓝天门”。


为了看到蓝天门,选择了后山的野路,这也是计划之中的那条路,路况也比预计中的好得多。除了地面碎石比较扎脚外,其余都还好,沿途经过许多粉红色的花丛。



7:36 蓝天门
这个“蓝天门”,而不是“南天门”,其实就是蓝天下一扇天然形成的石门,石门前是王母庙和一个香炉,更为绝妙的是从门里进入以后,还有一个修建在山岩之中的玉皇阁和五岳宫。后来想想,北岳中的很多建筑都是修在这种地势之上的,最典型的就是前山脚下的悬空寺了,可能这就是地域特色吧。站在蓝天门前面,北国的风在不断肆虐着耳朵, 从旁呼啸而过。


这个两层建筑完全是镶嵌在山体之中,一楼是五岳宫,供奉五岳大帝,二楼是玉皇阁,供奉玉皇大帝。


过了蓝天门以后,继续一段土路,不同于之前的那段土路,身旁的植物已经比人高了,但是不知北方的春夏是不是要比南方晚,树木还没有长出新芽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终于到了山顶的位置,此山顶不是恒山顶,只是视野终于开阔起来,翻过这座气象站就能看见恒顶了。

右边的那座山峰就是恒顶,隐约间还可以看到通往山顶的路在山脊上。

8:21 恒山气象站
其实有一条路是可以直接绕过去,不上到气象站来的,上到气象站的目的只有一个,可以看到恒顶的全貌。如果选择下面绕过去的那条路就没法看到恒顶了。

从气象站下来以后就和白龙王庙分岔的那条石阶路汇合了,此时此刻只剩下了一小段通往恒顶的路,天空无比湛蓝。


9:09 恒顶
恒山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在五岳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西岳华山的落雁峰。从5:38进入和之门开始,历时3个小时31分钟,达到了北岳恒山的最高峰。一般在各大名山的山顶上总会立有那么一块石碑,记载着重要的地理信息,和石碑合影的人也络绎不绝,但是在恒山的山顶没有见到这种景象,前来合影的人寥寥无几,可能和封山有着很大的原因。

如果说恒山的后山是看自然景色,那前山就是看人文建筑了,在恒顶短暂停留以后开始迈向前山,去造访那些修建在半山之中的一座座宏伟寺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