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265643144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不可或缺的爸爸
(2015-06-01 09:27:14)
标签:
杂谈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statics_xiumi_us/38022426384f2a00a33aa280386fc45d.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statics_xiumi_us/caed8ff58a9eb2efa74eb3a4a39593e5.gif
世上不止妈妈好,爸爸也很重要~
许多时候,我们谈到养育孩子,总会想到妈妈的重要作用。确实,妈妈是孩子第一个认识的人,妈妈喂给孩子第一口奶,妈妈最先给了孩子温暖的拥抱和安全的养育环境。一开始,爸爸需要上班,也许没办法马上跟孩子亲近起来,面对宝宝他可能会觉得陌生,可能会害羞,可能还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能帮上忙,还是会碍妈妈的事。
尽管如此,当我们听说了单亲妈妈拉扯孩子有多么辛苦,听说了孩子违反规则可能是为了呼唤男性力量的约束,就会明白爸爸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爸爸代表着家里的权威,象征着严肃、规则、决断、力量等等特性。爸爸在帮助孩子长大、独立走向社会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爸爸的间接作用(0—2岁)
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小婴儿基本上都需要依恋妈妈。良好的母婴依恋关系是为一个人的人格发展打下基础。直到一岁半左右断奶之前,婴儿还没有完全分化出自己的性别意识,没有形成“我”的意识。这段时间里,爸爸不太容易插进这种母婴依恋关系中,甚至还可能感到被排斥在这种关系之外。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可以不在身边,撒手不管。恰恰相反,这一时期,爸爸需要在下班后、休息日等可能的时间在家,这也是大部分家庭的自然状态。爸爸不见得直接参与了养育婴儿,但他在家能让妈妈感觉到家境稳定、情绪平和、心情愉悦,而妈妈的状态直接关系到养育质量。换句话说,爸爸像一个背景人物,在支持着、保护着妈妈和宝宝。如果这段时间爸爸在家中总是缺席的,他以后可能要花更长时间去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熟悉自己的爸爸。
爸爸的介入作用(2岁—5、6岁)
两岁以后,孩子才开始意识到自己还有一个爸爸,而且是和妈妈不一样的人,家庭三角关系才开始渐渐形成。面对幼儿,爸爸的重要作用是帮他们完成与母亲的分离。爸爸会逐渐接替管教者的角色,成为规则和秩序的代言人。
孩子因为断奶、长大、不能老粘着妈妈等原因,可能以为被妈妈讨厌了,所以会难过、发脾气、不听话、捣乱,要是爸爸出面管一管,孩子就可以把一些讨厌的感觉指向爸爸,而继续保有对妈妈的爱,并相信妈妈还爱着自己,这对整个家庭有极大的稳定作用。此后,当孩子看到妈妈和爸爸彼此相爱、关系稳定,就会试着也把自己的喜欢和讨厌的感觉放到一起,学着包容对立、差异和不同。
由于爸爸的介入作用,孩子可能觉得爸爸是来破坏自己和妈妈亲密关系的人。实际上,如果婴儿期爸爸正常在家,这时的出现就不会那么突兀,孩子会渐渐明白妈妈早就有爸爸,自己才是那个后来的人。虽然孩子可能因此失落一阵子,但很快会对爸爸产生好奇,开始和爸爸亲近,想了解爸爸和妈妈有什么不同,这种对爸爸的兴趣是孩子迈向复杂人际关系的重要一步。
如果爸爸这段时间缺失了,一方面,妈妈不得不一人分饰两角,既要当慈爱的养育者,又要当严厉的管教者,抛开妈妈的辛苦不说,这种在成年人看来容易理解的事,对小孩子而言却很困难,孩子在有能力完整地看待好与坏的对立统一之前,会把妈妈这种转换理解为喜怒无常、阴晴不定,从而影响到自己对一个人稳定一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没有了爸爸这个新鲜人物的吸引,孩子就难以放下对妈妈的兴趣和依赖,可能会长时间停留在两人关系的模式中,延迟了个体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许多任性、不合群、交往困难的孩子都与此有关。
爸爸的示范作用(6岁—青春期)
上学后的孩子往往愿意多和爸爸在一起,喜欢询问爸爸的意见,特别在意爸爸的认可。这个阶段,爸爸会和孩子玩闹,带全家出游,关心孩子的学习,在和孩子的互动中示范社会化的尺度和规则。爸爸不是以强压的方式束缚孩子,那会泯灭孩子天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欲望。爸爸告诉孩子规则是什么,同时灵活的维持家里的规则,也让孩子自己去试探规则。这一过程中,孩子体验到的是自控力,并学会更有建设性和指向性的使用自己的能力。
到了青春期,孩子会延续独立自主的势头,和原生家庭进一步分离。孩子开始拒绝和反抗父母的意见,质疑和否定爸爸的权威性,这是孩子在树立自己的社会角色。这种否定会引发一个心理成长的艰难岁月,因为孩子否定父母的同时,也在否定自我。爸爸的隐忍和大度在这个阶段有很大的作用,能让孩子看到一个成熟的榜样,也能给孩子以坚强的力量感。
如果爸爸不能陪伴孩子走过这段时间,孩子对规则、秩序、对抗、力量的需要都会受到挫折,有的孩子不惜用撒谎、偷盗、打架、品行不端来体验规则的存在和力量感,其实内心深处是在呼唤爸爸的出现。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第三届“北京卫生计生系统优秀院报”网上评选
后一篇:
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