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论 |
米颠
我最喜欢他的行书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我喜欢他的碑帖.
細研有理有据,功德无量!
引经据典说米芾。米芾真是有个性,也挺可爱!
行云流水般的书法,画也美。
这家伙,送个砚台给他就跑得脚都没有了。不行。
书法界有“张癫怀狂”之说。米癫第一次听说。
好个米颠!
狂草
米芾,何等人也,艺绝当代,冠被千古。后代书法大家皆仰之。
习过斯人的字帖,领悟了“刷字”的技术,算是我书法的老师啊
俺是襄阳人,那里有个米公祠。
喜欢米芾!
喜欢米芾!
有趣的历史故事!名人名字有出处!
宋朝内忧外患的历史创造了很多文学、艺术界传奇人物。
傻狍子
可见,想明白者常常吃亏
大千世界,动物和人有感情的情景很多,人类该如何保护动物.....
这也是北大荒的特色传奇之一
是真是假?可爱听这样的故事!
看来傻狍子还真有些说道
读了叫人不由地想掉泪。是的,这世上万物都有灵性。而糟践了灵性,那你连兽性都不如,简直就是魔鬼了。因为你糟践了灵性,也就摧毁了这世上最可宝贵的东西。
当年把猎枪都收缴了,不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那时生态已经破坏殆尽。现在,山林很见恢复,野兽也多了,江南,野猪已经泛滥成灾,既没了老虎,也没有猎枪。
……
……
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所有动物皆有灵性,都是与人类共存的好朋友!
古人说得好:心留三分善良地,留与后世子孙耕。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当怎样对待和保护自然界的动物呢!
写的真好,“心留三分善良地,留与后世子孙耕”,是这个理呀。
咱们东北人都喜欢说傻狍子,特别是山区里的人,经常用这个词来互相调侃。
原来和打猎有关。
呼唤人类同情心回归,保护狍子,让它有野生种群。
我也曾是一个‘猎人’,打过兔子,经常在死兔子肚里面,发现那多小兔子。我当时遗憾的是;如果不打死这只兔子,明年我有多少兔子供我打。我是山东人,没亲眼见过‘傻狍子’当年,我妹夫每年都要到黑龙江林区搞木材,有一年春节,他搞回来一整只狍子,但我只吃过狍子肉,连死狍子长啥样,我也没见过。
那母狍子的故事很感人!动物也是地球上的居民,我们要保护它们。
有时,人连狍子都不如!现在,人是该好好想想该怎样对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了!
怀念那一片深情的黑土地……
大千世界,世上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狗能报主,虎不食子,古人说得好:心留三分善良地,留与后世子孙耕。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当怎样对待和保护自然界的动物呢!
动人的故事,我不会做再吃狍子肉了,,,保护大自然!
人与动物……好故事!
感人至深!人们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吧!
保护自然,爱护动物是何等的重要呀!
在东北常听说傻狍子,现在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傻狍子这个词在北京也通用。
有些人还不如动物。善行天下功德无量。
做人要善良些,善良必有善报。
只见那母狍子突然曲下前腿,跪了下来,然后带着小狍子走进了被落日染红了的树林里……
傻孢子,感觉褒义的成分更多些
哈
荔枝故事
想吃了啊
“一骑红尘妃子笑”原来是这个典故
我记得最清楚是63年在西安买了几斤荔枝,一斤八毛钱。当时小国光0.27元,大国光0.13元,红香蕉0.25元,红玉0.22元。当时没有冰箱,也不时兴空运,不知怎么运来的。
现在荔枝和芒果都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我觉得画的荔枝更可爱。
也爱食荔枝,却不知有这么多品种,再读故事,更加想吃了。
荔枝故事真的回味无穷
荔枝好吃,每年只吃一次。
荔枝有这么多品种,,,这么多典故,,,这么多有关的诗赋,,,哈哈,再吃荔枝时,又多了一种甜香!
可口香甜的荔枝,令人驻足。问候朋友。
哦,荔枝,那是点燃我思乡的红火。
平生啖荔无数,今朝方闻典故。
刘虞
一路诸侯,也算有些仁义
虞以恩厚得众心,无悔忠厚怠战机,欣以恩后得安葬,半世英明半世评。
“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
黄巾起义期间,朝廷任命刘虞为甘陵相,前去安抚灾荒后的百姓,以俭朴为下属榜样。
刘虞一例足可说明,乱世虎狼当道,仁义行不通也,唯有以牙对牙,尚可棲身一席。若欲安天下,仁善君子之辈更非其人也!
陶谦忧惧而死
人生得意者少。
一打眼儿,误以为讲陶潜了。
陶恭祖三让徐州,看来是杜撰了。
在乱世中,看一个政治家是否高明,主要是看他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本领。陶谦缺少的正是这一点。
陶谦名为谦,实不为明智之君,谦谦君子。其踞徐州而不求进取,图小利而失进退之据,实眼光短浅,胸无韬略,不足以成大事也!由此可见一国之君、一方之领,对百姓的厉害得失,是何等的重要。
衣被天下,温暖人间
“花开不为人赞美,花放不求谁闻香。只是献花送温暖,只是用花作衣裳。”
看到白花花的棉花,总是感到很亲切。
最舒适还属棉织品。
《咏棉》曰:“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花开不为人赞美,只为他人做衣裳!
花开不为人赞美,花放不求谁闻香。只是献花送温暖,只是用花作衣裳。
棉花真是神奇的花朵,造物的恩赐!
我对棉花也有感情。
我们晋北地区不种棉花
棉花永远是最舒服的取暖用品。
好一朵棉花,不香不艳,却泽被中华。恰似寒门贤士、广大百姓,不显山不露水,却托着整个国家。
看到这几张棉花的照片好激动,当年俺就是头顶炎炎烈日,肩挑百斤重担来回在棉田里浇水、施肥、喷洒农药来着……
棉棉情深!
棉花人人离不开它。
引经据典,棉花成就大文章!
解读衣被,融入大爱。
有一位青年女子原是个童养媳,为逃离婆家的凌辱就躲进了一条船,没想到这条船走得很远,更没想到她所到达了一个言语不通的黎族地区,恰恰是当时中国和世界的纺织圣地。。。女人学纺织天经地义;她就在黎族姊妹的传授下很快也成了纺织高手;一过就是三十年。。。。那时候她已五十出头,因思乡心切带着棉纺机具坐船北归。她到松江老家后被人称为黄道婆。。成了一位闻名遐迩的棉纺织改革家,从弹花、纺纱到织布的每一道工艺都根据黎族已有的先进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传授,一种全新的纺织品驰誉神州大地,四方人士赞美道:“松郡棉布,衣被天下”。
爱是雪,情是花,变成雪花飘你家,铃儿响,鹿儿跑,把我的心儿带给你,平安夜,狂欢夜有你有我才精彩!
不是闲花野草流,羞死牡丹称花王!后一篇:美术(101)吴冠中很少卖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