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63)画竹的故事
					
											标签:
																				
                            散文文同关羽苏轼郑板桥 | 
					分类: 美术 | 
画竹的故事
竹子,虚心有节,为文人墨客喜爱,今天就讲几个画竹的故事。
1、关羽画竹
刘备兵败小沛,刘关张三人失散,关羽为了保护皇嫂,同曹操约法三章,留在了曹营。曹操感到关羽忠勇义气,非常想把他留在身边。这一天,天气苦寒,曹操请关羽喝酒,席间,赠给他一件锦袍,关羽推辞不得,只好穿在身上,外面还套着自己的那件绿袍。宴席结束后,关羽回到住处,想起大哥刘备杳无音信,曹操又执意挽留,不禁觉得胸中气闷,他提起青龙偃月刀就在园中舞了起来,一会儿,觉得神清气爽,不由凝神看起园中的翠竹,只见竹子竿直如枪,叶子片片如箭,不由被竹子高风亮节、不妖不媚的气质所感动,他回到屋里,研磨铺纸,画了一幅墨竹图。第二天,就差人送给曹操。曹操展开一看,赞不绝口,再仔细一看,不由惊出声来,原来那力如刀箭的竹叶,构成了一首五言诗,诗曰:“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霎时,曹操明白了关羽的志向。
2、月下弄影巧画竹
在墨竹出现以前,画竹子的方法都是用双钩勾出竹叶,再在空白上填上竹叶的色彩。后来,五代时期,有一个姓李的美貌女子非常擅长书画,在一次战争中她被俘做了北汉军师郭崇韬的老婆,她整日闷闷不乐,以书画派遣自己的苦闷。一天夜里,她隔窗赏月,看见窗户纸上竹影婆娑,觉得十分有趣,就用笔墨在窗纸上摹写竹影,第二天天亮一看,竟是一幅墨竹图。从此,文人们就开始画墨竹了。
3、画竹须胸有成竹
宋代画墨竹的高手首推文同,苏轼说他画竹之先,已是胸有成竹。文同画竹的名气越来越大,求他画竹的人也越来越多,他应付不过来,就发牢骚说:要把送来的绢帛拿去做袜子穿。文同十分爱竹子,为了把竹子画好,他在住宅周围栽了许多竹子,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竹坞”、“墨竹堂”,他时常仔细观察竹子各个时期的生长特性,说:竹子从笋开始,才几寸到高达十几尺,始终是一个整体,画竹如果不考虑整体,一节节、一片片地描,是画不出生动的竹子来的。文同以深墨画竹叶面,以淡墨画竹叶背,形成了有名的“文湖州竹派”。
4、世间何见墨色竹
大文豪苏东坡不仅能诗会词,而且通书善画。一次,他看见宫廷画院中许多画家都在画墨竹,便提起公案前沾满朱砂的笔画了一幅红色的竹子。众画家一看,颇为惊异地问:“世间哪有朱色竹?”苏东坡当即反问:“世间何见墨色竹?”大家当即哑口无言。道理确是在苏东坡一边,因为墨竹、朱竹都是写意画,而用绿色画竹子就属于写实了。
							
		5、郑板桥画竹
一次,郑板桥装扮作李鱓的书僮一同前往镇江金山寺会见大和尚,大和尚请李鱓画画,李鱓笑眯眯地把笔在砚台上蘸蘸掭掭,摆开架势,刚要下笔,只听“卜笃”一声,砚台从郑板桥手中一滑,掉在宣纸的正中间,墨汁洒了一片。李鱓的脸气得像个紫茄子,把笔一摔,对着郑板桥气呼呼地说:“你写吧!”“我写?”郑板桥看看急得满面通红的李鱓,又望望宣纸,笑笑说,“我不写,我画。”说着,郑板桥拿起笔来,蘸了些墨,在宣纸上涂了起来。大和尚可急坏了,这是好不容易从安徽宣城定做的大开张的宣纸,让书僮画岂不糟蹋了。本想上前阻拦,可看看李鱓不吱声,他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只能干瞪眼。“书僮”在洒满墨汁的纸上勾勾、划划、点点、戳戳,一会功夫,一丛清瘦秀拔的墨竹亭亭玉立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大和尚不由得脱口而出:“妙哉!妙哉!好一幅墨竹图。”这时郑板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玉章,盖上了“郑燮”两字。大和尚立马呆住了,他万万没想到站在眼前的竟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连忙双手合十,接二连三地打招呼:“贫僧不知先生来镇江,望先生恕罪。”
 
 
http://s13/mw690/9e526ae1tx6BPWzDjpG7c&690
 
http://s4/mw690/9e526ae1tx6BPWByQ3V03&690
 
后一篇:生活趣事(*158)蝉鳴秋愈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