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去粉刺

(2012-03-02 14:42:36)
标签:

女性

辛夷

粉刺

紧致肌肤

雄激素

健康

 粉刺是青春痘的根本,是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炎性皮肤病,这些小颗粒将你原本平滑的脸蛋变得粗糙不堪,以说成为很多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从医学角度上讲,粉刺也叫痤疮。粉刺形成的原因与个人的体质、肤质、家族遗传性都有关。那就应该想办法如何去粉刺,将粉刺驱逐出境。现在我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去粉刺的一些基本常识和粉刺产生的原因。

    一、产生粉刺的内在因素

    1.雄激素分泌过盛:是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青春期男女雄激素分泌过盛是形成"青春痘"的主要原因。雄激素可直接刺激皮脂腺增多,促进毛囊的角化,堵塞毛孔引起炎症,造成粉刺,面疱的产生。

    2.与女性生理周期有关:有些女性在月经来临之前,面疱加剧。主要与激素分泌改变有关。

    3.身体内在疾病或功能紊乱:如胃、肾、肝等脏器病变,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等会诱发痤疮的产生。

    4.精神紧张、疲劳过度、睡眠不足等。

    5.过食油腻,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甜食。

    二、产生粉刺的外在因素:

    1.清洁不当:致使毛孔堵塞,细菌感染引起。

    2.乱挤、乱抠、针挑不当:有些人长了粉刺后,乱挤压引起细菌感染。

    3.应用劣质化妆品,如两用粉饼、粉底等。

    4.紫外线及某些化学物质等。

    知道了粉刺形成的原因,下一步就应该如何去粉刺了。那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如何预防粉刺产生,再来对症介绍如何去粉刺的方法。

    预防粉刺的护理方法

    1、T字部位是最容易产生粉刺的地方。因此用指尖以转圈的方式来按摩,让过多的油脂与脏污慢慢的融出。
   
    2、洗脸是相当重要的步骤。若脸洗不干净,则容易造成粉刺。先从T字部位开始清洗,是为了让泡泡有足够的时间吸附在皮脂
   
    3、保养时,最好再加上调节或抵制皮脂的单品(一些品牌都有专门针对T区的产品),让T字部位水油平衡,这样粉刺就不易产生。

    已生成的粉刺的护理方法

    1、将化妆棉套在手指上,就像在擦拭化妆水一样轻轻的涂抹与粉刺明显的T区。

    2、再将面膜涂抹于T区的肌肤,等到完全干后,再由下往上将面膜撕去,彻底清除已形成的粉刺。

    3、以化妆棉沾取适量的精华液拍在敷过面膜的肌肤上,让毛孔更紧致,同时也让形成粉刺的物质不易产生。

    中医去粉刺药方

    1、黄连、黄芩、大黄各4份,五倍子、红花各2份,硫黄粉1份,择净,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清水适量为稀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3次,连续1-2周。

    2、大黄、雄黄、白芷各等量,择净,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每晚1次,2周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3、苦参、生何首乌、当归各50克,白醋500毫升,煮沸约1小时后取液早晚2次外擦患处,20日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4、土大黄、大黄、蛇床子、白芨、白芷、硫黄、枯矾各50克,加入75%酒精100毫升中浸泡3周,而后取药液加入雄黄10克拌匀即成。每日用棉签沾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次,连续1-2月。

    最后再给大家推荐几款去粉刺效果比较好的产品,相信加上这些去粉刺产品的辅助,那如何去粉刺就将不成问题:

    产品一:箐润净颜原液

    主要成份:樱花萃取液、鼠尾草、辛夷、金缕梅、山金车、甘草、冰片、薄荷精华等中草药植物精华。

    去粉刺效果:纯中药植物配方,能迅速深入肌肤,平衡油脂分泌,收敛紧致肌肤,杀灭痤疮丙杆菌和糠秕麻辣色菌,对痤疮、粉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产品二:净颜疗肤霜

    主要成份:樱花萃取液、鼠尾草、甘草精华、辛夷、隐形苦内酯、冰片、薄荷等

    去粉刺功效:迅速深入肌肤,平衡油脂分泌,收敛紧致肌肤,收敛紧致肌肤,具有消炎、稳定生物膜、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

    产品三:木瓜酵素粉刺浮出液

    主要成分:木瓜酵素有超明显的角质剥落功效,明显的浮出鼻头的粉刺,更容易清除粉刺,而萃取牛蒡成分则可调节皮脂分泌,特别适合皮脂分泌旺盛的人使用。

    现在如何去粉刺的问题应该解决了吧,还在走野路子护肤偏方的朋友们不要再抓所谓的救命稻草了,采用科学有效地方法才能解除如何去粉刺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