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的风流寡妇孟玉楼
(2012-01-07 14:09:44)
标签:
西门庆南京孟玉楼金瓶梅月琴文化 |
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嘴杏花天。
这两句诗是咏吟金瓶梅中的另类主角——西门庆的三娘孟玉楼的。我写了金瓶梅中这么多文章,为什么现在才开始写孟玉楼呢?原因有二,一是孟玉楼也是金瓶梅中的一位相当重要的角色,她几乎贯穿了整部金瓶梅的始终,西门庆家中的兴盛与衰亡,她是直接的见证人。第二,说是三娘重要,但孟玉楼几乎没有什么单独的情节可写。她的出现,几乎都是跟大家伙在一起,说话也是和大家伙搭茬。她的个人心理活动,原著中几乎没有做特别的表述,这样这个人物就比较难写。但是,只要是人物,她就会有闪光点,她就会有可以写的情节。因为人不能脱离开她所处的客观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归纳,我对三娘孟玉楼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她在西门庆府中的地位可以用“夫不争,世莫与之争”这一句名言来概括其中。
孟玉楼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眼里,是通过媒婆薛嫂的嘴中显露出来的。西门庆原先的第三位小妾叫卓二姐已经病死。这可是机会,聪明的薛嫂连忙找到西门庆想给他说这门亲事。若是说成了,赚他大官人十几两银子,那是不在话下呀。
西门庆看到薛嫂来到自家,就问:“你来了有甚话说?”这老油子薛嫂却故作神秘,把西门庆由家中拉到外边一个墙角僻静处悄悄的含笑说道:“俺有一桩亲事,来对大官人说,感情一定中您老人家的意,而且能代替已经死了的三娘的窝,咋么样?”西门庆一听,是说媳妇的,就先有几分欢喜:“你先说这件亲事是谁家的?”薛嫂道:“这位娘子,说起来,你老人家也知道,就是清河县南门外开布铺的老杨家的大娘子,她可有钱啦,是个女老板(富婆),光是南京产的拨布床(当时的名牌床)就有两张,衣服多的没法数,金银首饰更别说,手里的银子少说也有一千两(折合人民币大约二十多万元),正好的布料也有三百匹。谁知,她男子汉杨宗锡,去年到南方进货时死在外边,她守寡一年多了,只有一个小叔子才10岁,自己又没有儿女,瞎守什么,她还有一个娃,妈姓杨,是她丈夫那边的。主张让她改嫁,这位娘子才二十五六岁,生的一表人才,扮出一看,嘿,那真是一位灯下美人呀(当时只有油灯蜡蝎,半明半暗的,灯下看美人,若明若暗,有立体感、轮廓感,十分漂亮,所以灯下观女人,脸上的一些皱纹和麻子是不容易看见的),而且她还风流俊俏,聪明伶俐,能当家,会做针线,还能下棋呢,又会弹的一手好月琴,大官人您一见肯定立马就会喜欢她。”西门庆一听,这女人还会弹月琴,就立刻喜欢了。因为西门庆平时也很喜好音乐,大家不要以为西门庆是个恶霸,除了打人就是骂架,又笨又奸,其实西门庆是个很有艺术品位的人,他对于音乐情有独钟,他会谱曲,会弹月琴,而且对于诗词歌赋、戏曲都有独到的见解与研究(这件事我会单独写文章加以说明)。所以,西门庆一听这女人会弹月琴,故而非常高兴,就问薛嫂:“既是这样,咱们什么时候去相看一下呀?”薛嫂一看,心中就明白了,西门大官人肯定是乐意了。得,这钱算是有赚头了,但嘴上却说:“相看一下到没什么,不过,我先跟您打声招呼,如今她们家是杨老姑妈当家作主,另外还有一个舅舅叫张四,也是杨家那头的(就是孟玉楼婆婆的弟弟),他也想中间插一杠子。不过,他管不了啥事,倒是这位老姑妈是个老寡妇,只求将来有人养老送终,大官人您只要在老姑妈身上多下点功夫,问题就不会大了。您家里有的是那缎子,给她送一匹,另外再买一担子礼物送给她,您再送她几十两银子,当场一拳打倒她,随旁人爱说什么,这老姑妈一人作主,谁敢能咋的?”
真是媒人的一张嘴,能叫淮河发大水,薛嫂这连珠炮似的几句话,把个久经考验的西门庆同志都给侃傻了。这亲事真是势在必行啊。首先,这位娘子太有钱了。不光是现金有二十多万,而且南京产的名牌床两张,每张60两银子,两张120两,合现在约三万元钱。另外,首饰、布匹加在一起,也得合十多万两银子,合在一起算,这位娘子身价在四十多万元呐。而且长得也好,并且很能干,外加针线女工,特别是还有音乐修养,能弹一手得好月琴,按现在来讲,她起码是个音乐学院进修出来得,而且年龄也不大,不仅当时,就是现在,孟玉楼也是众多男士得追求对象呀。更别说西门庆了,作者在孟玉楼还未露面时就借薛嫂之口,把一位秀外慧中得娘子推到大家面前,就是告诉我们,西门庆发财的原因不是偶然的,结婚也是西门庆揽财的手段之一。这一点和现在有些人的心思不是一样的吗!
前一篇: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
后一篇:公司起名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