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生物科学a1_845
生物科学a1_84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6
  • 关注人气: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50801012《生物学教学杂志》之读书心得

(2012-10-14 21:27:11)
标签:

杂谈

1050801012《生物学教学杂志》之读书心得

在上胡老师的《生物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之前我几乎没有认真看过一本有关如何教学的书。在胡老师的指引下我去图书馆找了好几本有关教学的书,例如《新理念生物教学训练》之类的理论书和《生物学教学杂志》、《课程教学研究》等杂志,相比较之下个人觉得看《生物学教学杂志》比看教学论之类的理论书来的有趣。首先,它比较薄,但涉及的内容却很多也很实际还有很多漂亮的彩图,这也就避免了看理论书的枯燥感;其次,它比理论书更加直观更有时效性,直接将课堂中会遇到问题,怎么解决,或教学的最新动向刊登出来,供广大读者分享交流。最后期刊设有不同的栏目,可以根据不同读者的需要,快速、精确地浏览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当然,看期刊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看《生物学教学杂志》,还可以是《课程教学研究》之类的杂志。我提倡看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杂志。

就拿最近看的印象比较深刻的《生物学教学杂志》20129月份的这期来说。

《生物学教学杂志》创刊于1958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向国内外正式发行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杂志设有栏目有:生物科学综述,教育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国外教育动态,实验教学,考试与答题,科技活动。

   20129月份这期它分为:生物科学综述、教育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与命题、科技活动、教学参考、生物学科技信息、读者之窗这几个栏目。

   首先,在生物科学综述这一部分就刊登了几篇比较热门的研究论文,其中就有一篇《植物根瘤菌在农、林、牧业及环境保护重点作用》。我们都知道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重要元素,空气中79%都是氮气,但一般植物都无法利用。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能起到固氮作用,倘若植物固氮作用加强了,那么很多生物上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前两个星期植物生理学的老师也提到了要如何利用空气中的氮气问题,在《植物根瘤菌在农、林、牧业及环境保护重点作用》这本篇论文中刚好也就讲到了这点。这就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了。虽然只是看一篇文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你坚持看这一类的杂志,看多了自然会形成良好的研究精神,也会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待科学的问题。之前生物学教学论的老师也说过,我们学校的学生缺乏后劲,我想多看看最新教学法之类的书,多思考也就能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了。此外,这是一篇论文,看别人的论文,可以借鉴论文的写作的标准格式,以后自己写起论文就游刃有余了。

   其次,在教育教学研究这一栏目中,有一篇《如何培养初一学生生物学学习的兴趣》中也提到:初一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只有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高尔基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目标,学习效果自然就会比没有学习兴趣的同学高。文中提到通过五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它们分别是:1.借助教学多媒体,给学生一个感官冲击2.搜罗趣闻趣事,培养学生的探索欲3.通过实验操作,体会探索发现之乐4.联系生活实际,打造生物大课堂5.运用生物学知识,感受学以致用之乐。其中借助教学多媒体,给学生一个感官冲击和通过实验操作,体会探索发现之乐这两种方法大部分的生物老师都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在此,我就特别谈谈搜罗趣闻趣事,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和运用生物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之乐这两种方法给我的启发。随之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出现了,不读书,不看书,不研究的坏习惯,老师的知识仅仅只是局限于教科书和教材参考书的话就不可能做到在课上通过讲趣闻趣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例如文章中举的例子:在学习“种子植物”时介绍被人称为化石的孑遗植物银杏:银杏是珍稀名贵树种,又是特种经济果树,近年来白果收购价格不断提高,激发了广大群众栽培银杏的积极性。但银杏生长缓慢,实生树结实晚,一般要20多年才能开花结实。因此人们给银杏树取别名为“公孙树”。又因为银杏的叶子形状像扇子,所以银杏还有一个别名叫“蒲扇”。教师用上多媒体投影一些图片同时配上形象而生动讲述,学生听起来乐此不疲,在充分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如果教师没有看一定数量的书籍,没有充分地备课就很难做到这点。因此,我觉得趁现在还是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就要多看书,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不要沦落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

阅读完这篇文章,我也在思考,只要做到书中所说的这五点就足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我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情景,才能很快地吸引学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当然,创设的教学情景要源于生活、生产实际,或来源于科技发展的动态,经典事例等等。例如在学习“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时,可以给学生看在封建社会里丈夫责怪妻子生的全是女儿的一小段纪录片,并提问“有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爸爸妈妈生出你的女儿,弟弟是儿子呢?”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趁此时,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精子和卵细胞的组合特点和结果,学生听起来饶有兴味,教学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者,在这期的教学课堂栏目中,提到了体验式教学方法。如:DNA分子属于微观结构,作为曾经的高中生,学习DNA相关的知识一直困扰着我,由于它是属于微观世界的事物,很难理解,做题目也总会出错,总之还是没有弄清楚它的复制机理。但文中提到可以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知识。它是从激发热情、动手模拟、合作探究、总结强化这四个方面来完成“DNA的复制”一节的体验式教学过程,实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巩固内化,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生物学这门学科不乏有一定量的微观知识,巧妙地运用体验式的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模仿推理能力。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在生物课堂的运用还是比较少的,我觉得应该要广泛地推广传播。作为我个人,也应该要争取多一点的学习体会机会,把这些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中。

其四,几乎每一期的《生物学教学杂志》都有全国各个省份大型考试的试题分析。这期就分析了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第二部分的试题。看试题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今年生物学的考试动向和学生的考试状况,不至于到自己走上讲台时,不知道现在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最新的教学动向及问题等等。

最后,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能把精力放在研究课程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上,未来的教师也应该多读点书,创造出更有效更新颖的教学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