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801012《生物学教学杂志》之读书心得
(2012-10-14 21:27:11)
标签:
杂谈 |
1050801012《生物学教学杂志》之读书心得
在上胡老师的《生物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之前我几乎没有认真看过一本有关如何教学的书。在胡老师的指引下我去图书馆找了好几本有关教学的书,例如《新理念生物教学训练》之类的理论书和《生物学教学杂志》、《课程教学研究》等杂志,相比较之下个人觉得看《生物学教学杂志》比看教学论之类的理论书来的有趣。首先,它比较薄,但涉及的内容却很多也很实际还有很多漂亮的彩图,这也就避免了看理论书的枯燥感;其次,它比理论书更加直观更有时效性,直接将课堂中会遇到问题,怎么解决,或教学的最新动向刊登出来,供广大读者分享交流。最后期刊设有不同的栏目,可以根据不同读者的需要,快速、精确地浏览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当然,看期刊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看《生物学教学杂志》,还可以是《课程教学研究》之类的杂志。我提倡看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杂志。
就拿最近看的印象比较深刻的《生物学教学杂志》2012年9月份的这期来说。
《生物学教学杂志》创刊于1958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向国内外正式发行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杂志设有栏目有:生物科学综述,教育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国外教育动态,实验教学,考试与答题,科技活动。
阅读完这篇文章,我也在思考,只要做到书中所说的这五点就足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我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情景,才能很快地吸引学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当然,创设的教学情景要源于生活、生产实际,或来源于科技发展的动态,经典事例等等。例如在学习“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时,可以给学生看在封建社会里丈夫责怪妻子生的全是女儿的一小段纪录片,并提问“有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爸爸妈妈生出你的女儿,弟弟是儿子呢?”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趁此时,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精子和卵细胞的组合特点和结果,学生听起来饶有兴味,教学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者,在这期的教学课堂栏目中,提到了体验式教学方法。如:DNA分子属于微观结构,作为曾经的高中生,学习DNA相关的知识一直困扰着我,由于它是属于微观世界的事物,很难理解,做题目也总会出错,总之还是没有弄清楚它的复制机理。但文中提到可以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知识。它是从激发热情、动手模拟、合作探究、总结强化这四个方面来完成“DNA的复制”一节的体验式教学过程,实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巩固内化,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生物学这门学科不乏有一定量的微观知识,巧妙地运用体验式的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模仿推理能力。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在生物课堂的运用还是比较少的,我觉得应该要广泛地推广传播。作为我个人,也应该要争取多一点的学习体会机会,把这些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中。
其四,几乎每一期的《生物学教学杂志》都有全国各个省份大型考试的试题分析。这期就分析了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第二部分的试题。看试题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今年生物学的考试动向和学生的考试状况,不至于到自己走上讲台时,不知道现在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最新的教学动向及问题等等。
最后,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能把精力放在研究课程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上,未来的教师也应该多读点书,创造出更有效更新颖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