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801002——《创新生物教学方式》读书心得体会
(2012-10-14 12:48: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物学教学论 |
时代呼唤创新型教学
——《创新生物教学方式》读书心得体会
一本好书,能够让读者在黑暗中寻到明灯,在迷茫中看到方向,在彷徨中找到出路。这是我读了胡继飞老师的著作《创新生物教学方式》后最深的感受。现向同学们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读后也有所收获。
当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如果运用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不能符合新世纪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出路就在于创新。作为在校师范生的我们,应该跟进时代的脚步,用创新教学来包装自己,让自己跟上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
《创新生物教学方式》是一本教育技能、策略训练集,为读者搭建了一个系统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平台,以此来引导读者进行理念提升和实践反思。
一、此书的具体内容如下: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生物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学方式”。本章分了两个小节,分别是“生物新课程新在哪里”、“生物课教学行为方式的变革”。第一节中用了新旧生物课程标准进行对照的方式从教材内容体系、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评价方法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新课标的“新”,帮助读者解读新课标,了解新课标。第二节主要从生物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第二、三、四、五章围绕“创新”两字结合初、高中的教学案例分别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做中学”四大模块介绍了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此来提升读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以达到具备教学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此书的特点。
在此我概括了此书的几个特点。
1、书本的结构是亮点。
采用“学习目标——问题导入——认知学习——资源链接——交流讨论——核心提示”的教学设计。“问题导入”中的“想一想”不仅是与书本内容相关的问题,还通常是实际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因此“问题导入”不仅能激发读者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书本在“认知学习”部分渗入了教学理念,增强了读者的理性认同;在“资源链接”中提供了相关文献,拓展了读者的思考空间。此外,每节的核心提示结合了当代中国的教育背景、政策、方向等问题,对读者进行创新教学改革起到了提示和鼓励的作用。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全书的结构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特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每个模块前半部分是理论,后半部分则是初、高中的案例。此外,作者在论述理论部分的时候还时时紧扣初、高中的课程与教学问题。说理式的论著往往让人读起来枯燥无味,从而没有兴趣读下去。但是《创新生物教学方式》一书却可以让读者兴致盎然地往下读,而且还对读者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
3、书中的教学案例是“创新教学”的精华。
看了此书,读者往往会惊讶于:原来生物还可以这样教。
例如在第二章《自主学习与教法创新》中列举了这样一个初中的案例。
在“细菌”一课中,整个课堂都是学生来主导,教师仅仅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了四组,每组都有不同的任务,分别探讨细菌生活的条件、细菌的特点、细菌的繁殖和细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师根据每个小组探讨的内容不同分别设计了独具心裁的题目:细菌乐园、细菌档案、细菌的一生、细菌的祸害和贡献。每组的学生在课后已经做完这些探究,此课堂是学生的小组成果汇报。其中第二小组的汇报方式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他们小组汇报的是他们上网收集的细菌资料,建立的细菌档案。他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三个小组成员分别扮演细菌、植物细胞、和询问者,以对话的方式把细菌的结构、特点以及与植物细胞的异同点详细生动地向全班同学展示出来。
这个案例说明,教师的创新教学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当然,书中还有很多让人惊叹的案例,读者还可以从这些经典案例中得到启发,创设出更多的创新型教学方式。
4、体现了以“学”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此书的四大模块虽然都是从教师的教法去论述创新教学,但是这四大模块都是以学生为本的,全书都是围绕如何去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去论述,鼓励教师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等要素,努力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我的收获。
1、更正了对“创新教学”认识的思想误区
我一直认为“创新教学”的创新仅仅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只要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创新的,那么就做到了“创新教学”的改革。换而言之,我对“创新教学”的认识存在着误区。看了《创新生物教学方式》后,我明白了“创新教学”不仅要从教师的教法上创新,还要以学校的政策、学生的学法去创新,创新教学不应该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正是因为要改变学生的学法,才要改变教师的教法,以达到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2、“创新教法”在于“两互”。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教学互惠。“互动、互惠”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彼此之间分享各自的认识和思考,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教师也能根据教学经验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达到互惠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只会培养出会考试的机器,只会背诵,不会思考,只会墨守,不会创新。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教学互惠的话,教育就不再是培养机器,而是能够培养出具有自主能力、合作精神、懂得探究的创新型人才。那么怎么样去实现“两互”的效果呢?我们可以根据书中介绍的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做中学中体现出来。
3、在书中认识了很多优秀的生物教师。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然,我们不是牛顿,也很难有牛顿那样的成功。但是我们大部分知识、技能都是前辈们总结的经验,教育也是如此。书中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各种独具风格的、优秀的生物教师,如我国第一位中学生物特级教师顾巧英老师、上课生动明快的朱正威老师、语言精彩的李寿仙老师等等,他们都具有独特的魅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4、教师应要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书中提到:“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师的目标追求,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可见教学风格的形成对于生物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教学风格能让教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所以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应该从具有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的意识。
当然,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还需要长期的实践和训练。
5、让“创新教学”成为自己就业的竞争力。
在过去的求学经验中我们可以得知,大多数初、高中的教师不具备创新教学的能力。特别在高考的压力下,大多数高中的教师已经没有精力去探索和专研创新的教学方式,以致当下的教师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作为在校师范生的我们,只要下苦心去学习创新型教学,让自己拥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在当代激烈的就业压力下,我们就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时代呼唤创新,时代呼唤英才。创新能力是社会进步与时代的要求,要完成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应该自己首先具备创新的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生物教学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创新教学方式的平台,是值得我们阅读的一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