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者如何身心双修?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已有涯随无涯,殆已。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这话说出了修道的两层次,也是我们学习真意太极五行功的“加减法”。
修炼的第一层次“为学日益”。
是指在初学时,我们不但要勤学苦练,还要多向老师请教,平时要细细揣摩老师的功法细节。要多交手,多接触高人,从多方面吸收营养。因为只有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才能促进我们功力的进步,才能更深刻的领悟功法的道理,才能在对功法的一招一式的锤炼中,把我们练功中的错误习惯、错误观念看得更清。通过阅历丰富和知识修养的积累,来促使对功理的豁然开悟。所以要多下功夫,多思考,乃至于多读书多历练,这就是“为学日益”的道理。是加法。
修炼的第二层次“为道日损”。
是让我们学会扔掉,扔掉来自身心的一切束缚,所谓的功法、功理,不过是引导你领悟太极五行奥妙的方法而已,是渡海的船。
所以老子说:“为道日损”,还要“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要扔掉了由偏执、妄念、所带来的种种毛病,使我们原有的本能得以活泼泼地显露出来。
身心双修,大道至简,要随其自然,顺其自然,不要人为干扰,道法自然,万法归一。也就是说要归元守一。
进一步就要归元更新,修炼出更高层次的功夫。
太极五行功的修炼过程就是一个返本还原的过程,由回归自心的本能,达到应物自然的境界。
要想达到应物自然的境界,光从肢体的训练是不够的,更要从修心上下功夫。
一点一点的由“渐悟”而“阶及神明”。
镜子的照物,只是如实来,如实显;不存分别,不留痕迹,是因为镜子的“无心”,将镜喻心,就是要让我们的心像镜子一样,学会“无心之用”,去掉自我的一切主观和先入为主。
镜子的照物,只是如实来,如实显;不存分别,不留痕迹,是因为镜子的“无心”,将镜喻心,就是要让我们的心像镜子一样,学会“无心之用”,去掉自我的一切主观和先入为主。
把我的心像明镜一样还不够,六祖慧能大师更有一首悟道的偶语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说,我们还要把心这面“镜”空掉,去掉你我的分别,更不需“照”。到了这个境界,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法不是法,拳不是拳,一法不可得。对方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我的一切就是对方的一切。我与对方完全溶为一体。
心归于“空”的状态,则感应极为敏锐,外力自然不能相强。这才是真正的“舍己从人”,你会感受到一种无挂无碍的大自在,会领略到那种“英雄所向无敌”的大境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