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抄一:王晓春著:《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2012-01-09 22:37: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班级管理 |
教育在线网站·班主任论坛·王晓春交流平台(http://bbs.eduol.cn/dispbbs.asp?boardID=14&ID=198364&page=1)
教育有三种类型:权力型教育,道德型教育,智慧型教育。
第一章问题学生诊疗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什么是问题学生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二、问题学生的常见类型
1.厌学型: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写作业,有的迷恋网络,有的干脆辍学,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2.纪律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是不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学习成绩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没有大问题。
3.品德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如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劫钱,小偷小摸,抽烟喝
酒,与异性有不正当交往,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离家出走,不孝敬父母等。他们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这类学生多是“边缘生”,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
4.心理障碍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自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人沟通,等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学习成绩多数不好。品德方面并无劣迹,有些问题貌似品德问题,仔细分析不是。
5.“好学生”型:在学校一般是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处于隐蔽状态,常见问题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挫折能力极差。这种孩子有时会突然惹出大事,如早恋,出走,犯罪,自杀。
第二节 问题学生的三级处理:班主任处理 校园专家处理 社会处理(如特殊学校)
第三节 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
一、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
二、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三、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四、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五、思维缺乏逻辑性
六、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七、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我
八、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
九、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
十、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家长
第四节 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一、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二、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三、不搞“态度挂帅”
四、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五、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
六、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七、确认前,要提出多种假设
八、确认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
九、确认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十、确认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十一、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随时修正之
第二章
一、
学生顶撞教师常见原因:
1.老师冤枉了学生:解决方法:教师开口之前先询问一下调查一下
2.教师不公平:有主观的,有无意的
3.老师提出了学生做不到的任务:作业太多;有的学生动作慢,作业也来不及
4.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伤了学生自尊
5.老师要请家长:尽量不请,与学生商量后再请
6.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教师误以为是顶撞:宽容对待
7.学生心情不好,迁怒于老师:先避后处理
8.学生想压住老师,好为所欲为:不要留下教师的把柄,然后采用软硬兼施办法,抓住其破绽打击其气焰
9.学生想表现自我:先冷处理,再个别谈心,给机会显示才能
10.和老师套近乎:适当亲近,又保持距离
11.学生对教师业务水平有看法;平等对话
12.学生缺乏教养:不要和他较劲,找机会给他点颜色
总之:教师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二要分清是临时顶撞和蓄谋顶撞:
临时顶撞:转移一下话题。事后再解决让学生知错改错。
蓄谋顶撞:更要先转移一下话题,避其锋芒。特别对学生中有了小团体,更要避其锋芒,先退后进。课下一定要再找他谈心,集体的从二三个个别代表入手,查清学生挑衅的原因,如果教师无意中出了岔,勇担责任,能得到学生的佩服的;如果学生问题或对教师人格侮辱,事后要据理处理,让学生或道歉或纪律处分。
二、严重小说小动
一般的小动小说总体看成正常;严重小说小动管教一要注意打击面不要太大过宽,二要区别对待。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看破坏面,二看学习成绩(分析为什么)
小说小动的原因:
1.听不懂,学不会:帮他补一补
2.早就会了:开辟“特区”允许他自学
3.没有规则意识:帮助重新建立规则意识,请家长配合,要耐心
4.自控能力差:训练习惯,家长配合
5.动觉学习者:宽松态度,恰当作一点校正
6.表现欲:学生表现给别人看。对策:一、了解其目的,二、创造机会,三、不理睬
7.多动症:尽量少定性,大多不是
三、经常性迟到
原因:1.恐惧教师,恐惧学校:了解原因后,只能关心,帮助解决其恐惧的原因;
2.家长纵容造成的习惯性迟到:了解迟到史,请家长讲清因果与利害,指点方法,家长不当的带孩子方法,时间耐心。
3.家长包办过多造成的习惯性迟到:家长间是否掣肘。家长包办太多。指导家长,让学生负责自己的行为。
四、同学冲突
找出原因进行预防和干预
1.
2.
3.
4.
5.
第二节 学习问题
一、不注意听讲
成绩还可以的几种原因:
1.其姿态不“标准”被老师误解。劝其小调正,教师包容
2.他早就会了,听得不耐烦:给他一点自由
3.课外有人给他讲:把家长找来,告诉家长这是培养孩子不听课的坏习惯
4.学生是自学者:可能是视觉学习者,可以让他自学,但不懂必须要问
成绩不行又不听讲:了解情况:是新近的,还是老手。
“新手”原因找出来对症下药解决:不适应环境,同学关系紧张,不喜欢任课老师,早恋,家庭关系紧张,休息不好精力不济。
“老手”原因与对策:(有能力问题与非能力问题)
1.
2.
3.
4.
二、不完成作业
了解原因,可能是:
1.
2.
3.
成绩差,作业不交:
1.
2.
3.
4.
三、马虎
1.
2.
3.
4.
5.
6.
7.
四、偏科
分原发性偏科和后发性偏科
原发性偏科是天生的,克服它很难,期望值调正,尽力学好,不感兴趣学科与感兴趣的事一起做。
后发性偏科是外部因素造成:
1.
2.
3.
读书摘抄三:心理与品德问题
第二章 第三节 心理和品德问题
一、早恋
误区:变成“防早恋教育”后又简化为“性教育”再简化为“性知识”钻进了牛角尖,早恋应该是心理因素,健康的感情教育,而不是生理因素入手。
早恋有共同的原因:青春期的性萌动、性躁动、性紧张。从这点上看早恋有其合理性。
发现早恋最好的办法是引导,进行“肩并肩的教育”;
不当的办法:1.围追堵截,纪律处分,
2.“我理解你”,放任纵容。
针对早恋的许多类型运用的对策
1.前青春期的“过家家”式早恋。特点模仿性、易变性、非持续性、非弥漫性、易受周围影响。对这种所谓的早恋不“大惊小怪”,不公开批评,不公开承认。合理引导
2.家长关注孩子不够造成的情感饥渴式早恋。特点是情感需要。请家长多与孩子沟通,请同性同学做知心朋友,告诫双方不要有非分要求。
3.单亲家庭造成的寻找情感寄托式早恋。单亲母亲带女孩会对男孩产生恋父式;单亲母亲带男孩找女孩显示大男人;指导家长让孩子生活中既不缺爸爸,又不缺妈妈,找叔叔或阿姨来替代。
4.父母不和造成的心理补偿式早恋。孩子找个异性给他或她有个安全感,因家庭不和关系影响,往往双方关系不稳定,走向另一个极端:害怕异性,仇恨异性,最好进行心理干预。或者建议孩子看心理医生
5.父母行为不检点,或者行为不端,刺激孩子性紧张引起的模仿式早恋。特点:早恋一是张扬,二是讲实效,求速效,不知廉耻,办法一发挥他们的某方面特长,转移他们的精力与视线,良好的班风暗中抵制他们的邪气,必要时给予纪律处分,但也要进行劝说、安抚。
6.学生父母想抱孙子支持孩子搞对象造成的奉命式早恋。稳住双方父母,稳住双方同学,二人关系和两家关系毕业后再说。在校尽量不能让别人觉察。
7.同学起哄造成的弄假成真式早恋。同学起哄“拴对儿”,及时发现及时查出“拴对儿”学生,进行暗中谈话、予以警告,公开装无事。这种“拴对儿专业户”有三种:一为早恋的风云人物,找人陪伴,减轻自己的压力。二为早恋的“后备军”,缺乏胆量与经验让别人来“演习”,从中学习准备。三是傻呵呵的人,图热闹,瞎起哄。对第一三种人要严厉批评,第二种人也要温和的批评。
8.班集体早恋风气触动的“跟风”式早恋。这种班级原班主任已经不适应再担任这个班级的工作,新班主任要采取断然措施一是“抓尖”一两个人给予纪律处分,压住早恋之风,二是索性在班会上讨论早恋问题,事先做好正派骨干学生的工作务必让正气压倒邪气。最后进行分类教育,组织一些有益活动引开早恋生的注意力。
9.老师处置不当造成的逆反式早恋。老师公开定性形成“拴对儿”效果,学生关系暧昧只能暗地里采取具体措施把他们隔开。
10.学习受挫、情绪低落,用早恋的办法来寻找寄托的精神安慰式早恋。老师要帮助其解决学习失败问题,抓一两科的成功,在班集体活动中展示其才华。
11.成绩很好,但是学得非常疲倦,生活很枯燥,搞点早恋来休息的放松式早恋。给学生减轻学业负担,给学生合理的放松机会。
12.其他事情上无法领先,但早恋有点资本,用早恋来出风头的自我实现式早恋。给他们另外出风头的机会,转移他们早恋的注意力。尝试一些有益的活动。
13.媒体影响造成的童话式早恋。这类早恋者有的较内涵,而有的很猖狂,很放荡,甚至拿无耻来夸耀,老师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分清现实与梦想,让他们从梦中醒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必要给处分。
大多早恋不是单一的一类,而是复合型的,老师要综合地进行分析灵活处理。
中小学生的早恋一般不宜公开处理,不宜进行道德谴责,不宜请家长。
最常用的办法是先稳住大局,调查研究后再干预,还要学会等待。
二、偷拿钱物:
老师应付的简单且无效办法:1.吓唬
以上六种方法共同特点,缺乏从事实出发。却把动作搞得很大,破坏了班级稳定。
出现了偷拿钱物情况:一要有大局意识,二要有“破案”能力:从了解情况入手,找线索,进行推理,进行排查。进行“无罪”推理,而不是先搞有罪认定。常用办法,先冷处理,再仔细调查推理分析情况。
类型:
1.不良习惯型。自己的东西丢了不知道,别人的东西乱抓。对策:一要指导家庭教育,不良习惯的根子在家庭;二要在学校立些具体的规则,正确使用钱物。
2.心理型。一为报复,对人不对物从了解受害者发生过矛盾人入手,解决人际关系。 二为心理问题,有心理疾病,是一种病态,看心理医生,情感按抚。
3.品德型。集中精力破案,注意:作案的动机、时间、消费情况、物品来源、反常举止等,这些情况学生最清楚,破案靠学生,可秘密建立“小侦探”队伍。
4.被迫型。一定要找出勒索者,绳之以法。
5.一时糊涂型。教育外要关心解决困难。
三、迷恋网络
围追堵截的办法效果不佳,关键仍然是先搞清楚原因:
错误的归罪:1.“拉”:网络拉过去的,2.“陷”孩子的陷进去的
正确的说:是家长或老师“推”进去的。因为:
1.
对策:少批评禁止讽刺挖苦。
2.
对策:家长老师少说教训话,多认真倾听,多与孩子平等交流,多聊天。
3.
对策:教育慎用权力,少念紧箍咒,允许孩子失败,放低不切实际的要求。
4.
对策:平等的人际关系,指导交友,指导活动,而不是硬定,暗中防止不当行为。
5.
对策: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点自由说话的机会,允许他说一些大胆的话,引导他发泄郁闷,为他排解。
6.
对策:家长老师应该想办法和孩子找到一些共同语言能和孩子聊一聊。
7.
对策:不要轻易给孩子下结论,不要把好学生处处作榜样,想法让他们在某方面特长上发挥,享受成功的快乐。
8.
对策:找到孩子的强项,让他取得真实的成绩,让学生有个“增长点”,以建立“信心支柱”。
9.家庭和学校生活枯燥无味,网上有乐趣。
对策:给他找到生活中的知心朋友,让他有倾诉的对象;把家庭和学校变成有乐趣的地方:学习有乐趣,交往有乐趣,活动有乐趣。
10.任性、意志薄弱、无能,这些毛病在现实生活中会为让人出丑,在网络中却比较容易掩盖。
对策:一不要总挑学生毛病搞完美主义;二要教学生面对现实,正视现实,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了解自己的强项,发挥之不去。
11.学校和家庭教育着眼于孩子未来的学历,而网络则能给孩子带来眼前的快乐。
对策:一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活得快乐一些,二想办法 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提高他们的忍耐力。
孩子迷恋网络总是有深层次的原因,教育不当可能是主因。教育纠正是持久战。
家长最好先在孩子前面学会上网,和孩子在网上干有益的事。预防孩子上网吧。
四、暴力倾向
1.
2.
3.
4.
5.
6.
7.
8.
9.
二要及时化解。
10.图财:收“保护费”、“借钱”、逼人偷钱中施暴。一关键破案,二要处分,三教育其他学生防范。
11.争夺异性:作好预防:一要了解情况公开装不知,暗地里干预;对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12.自卫过当。弱者被欺负忍无可忍的行为。关键是预防。老师要主持公道,保护老实人,打击霸道强势学生,教给弱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另外,还有孩子对家长施暴。了解情况,纠正家长的不当教育,对无礼学生进行教育乃至处分,打击邪气。
五、离家出走:
原因一般是家庭、学校的共同失误而且配合造成的。
处理要搞明白学生想躲开什么?
1.学习长时间受挫2.学习成绩突然下降 3.面临留级或升学无望 4.成绩虽好而极度厌倦 5.人际关系不好 6.应试家庭 7.矛盾家庭 8.暴力家庭
学生想追求什么?为什么这样?
1.
因为学生来自:1追求吃喝玩乐的家庭2.溺爱的家庭3.专制的家庭(家长要控制和占有孩子的几乎全部业务时间和空间)
家长处理离家出走的孩子易犯的两个极端错误:一、严打,二、无原则让步。
正确的办法:先稳住,再了解孩子的心态,调正教育策略,讲理、平等对话,请孩子信服的人作工作。
六、自杀倾向:
学生自杀前总有一些征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以上是14种自杀的可能原因,关键是及时发现学生自杀的征兆:
1.随时观察学生的异常表现:突然沉默,突然大说大笑,见同学就躲,没事发愣,发呆,眼睛发直,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等。
第三章 培养“校园专家”
第一节 校园专家是做什么的?
普通班主任无能为力时,心理专家就要出马。他们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且要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教育经验。学生一旦出现问题会研究,能诊断,有办法,是班主任的好指导员、好参谋、好帮手。
第二节 什么人可以做校园专家
第三节 校园专家如何发挥作用
一、指导教师处理个案:与班主任一起理清思路,分析问题,诊断问题,开出药方,让教师去做。给教师指点具体操作的办法措施,而不是代替班主任。
二、直接出面处理个案:教师与学生已经闹僵,无法对话,直接出面做学生家长的工作。
三、把问题学生集中起来,办学生培训班:给问题学生办短期培训班,进行特殊教育,
四、主持“教育问题研究沙龙”:专家帮助老师梳理思路,反思教育行为,转变观念,找到具体的对策。作好讨论的组织,总结,作好老师的高参和朋友。
五、给教师举办专题讲座:针对问题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现象,应该用专业的思路和语言,给教师出好各种主意。
六、给家长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给家长科学的育子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