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快乐的美食家兔兔
快乐的美食家兔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79
  • 关注人气:2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寻根之旅(二)回到父亲的原籍-北田镇田乔村

(2014-04-15 18:51:31)
标签:

梦回家乡

山西榆次

摄影

田乔三宫庙

家谱

分类: 亲情

我的寻根之旅(二)回到父亲的原籍-北田镇田乔村

321吃过早饭,表哥表妹带上我和老伴儿,二姑爷开车径直向我父亲的原籍-田乔村进发,几十年来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多少次想象着她的模样,今天终于就要揭开她的面纱,真实的呈现在我的眼前了,我的心情激动的无以言表,虽说只有十几里路,却依然感觉是那么的漫长,直到车子开进了一个村庄,路旁经过了一棵特别粗壮的大树,在前方不远处车子停了下来,我的思绪才停止,大家先后下了车,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写着「三元宫」的一座院落,再往前仔细看,墙上的牌子注明是「田乔三宫庙」,怎么看都更像是一座普通的院落啊。向左拐到了一户门前,表哥告诉我这是我们家最近的族亲,是五服以内的至亲桂亮的家,进了院子,桂亮和他的妻子迎出来,通过介绍,我才得知他比我们兄妹还小一辈儿,称呼我为二姑,坐下来慢慢聊起了我们的侯氏家族,二姑爷此时更是充当了重要的翻译工作,从侄子的口中,逐步了解到了父亲、姑姑、以及爷爷奶奶的一些不为我知的事情。

原来我的奶奶是老北京人,还是个大家闺秀,当时爷爷在北京已经是有名的山西饭店厨师了,和奶奶结婚后一直生活在北京,姑姑和父亲也都是在北京出生,几年后遵循祖辈的意愿,奶奶带着姑姑和父亲回到了老家,现在的田乔村,而爷爷依然在北京当厨师,我想是否也像目前的男人在城市打拼与妻儿仍居住在原家乡类似吧,直到后来奶奶患了重病,年仅三十多岁就病故了,当时因为天灾加上战乱,老家到北京的道路受阻,爷爷根本无法回到家乡,是家族长辈料理了奶奶的后事,从此以后,父亲就和姑姑相依为命了,生活困苦可想而知。接下来的姑姑出嫁,父亲参加了八路军,战斗中负了伤,回到姑姑家养伤,伤好后无法再找到已经远去的部队,只好离开家乡到北京寻找我的爷爷,听桂亮讲,路上竟然走了四十多天,历尽艰难的到了北京,谁知还是晚了一步,竟然没有见到爷爷最后一面,这也是父亲最大的遗憾,开始父亲就在一家(类似)纸店当了学徒,时间不长,后经爷爷的朋友介绍,在固安县政府做了一名勤务员,这期间由母亲的姑姥姥做主和父亲结了婚,再后来父亲还被抓了兵,几天后逃了出来,母亲一辈子抽烟的习惯就是那时候给逼出来的,父亲为躲抓兵经常在外面不敢回家,母亲一个人天天心惊胆战,只好一边做针线活一边抽烟,以度过难熬的夜晚,这都是后来母亲给我讲的。解放后父亲就在库资胡同的胡同口摆了一个修车摊,以修理自行车挣来的收入维持一家的生活,由于技术加服务赢得了我们这一片的好口碑,活儿越做越多,以至后来很多单位的自行车也都来我父亲这儿修理,收入不错,在母亲的料理下日子过得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1957年公私合营后,以支援城郊建设的名义,父亲就被安排到了老古城的一家机修厂工作,直至退休。以后再仔细写父亲和母亲的专辑,这里略过。

回津后,整理照片,放大了在「三元宫」内的石碑照片,我仔细地品读了上面的《村誌简要》,这样叙述:吾村历史悠久,始建汉代,兴盛明清,建筑高雅,布局考究,古建繁多,仅庙宇就有十一座,故有「小太谷」之称。据记载早在汉代时祖先就在此地繁衍生息,村北《施家沟》留有遗迹,此次修庙就将东汉时期刘秀之所利用。(哇!原来田乔三宫庙这里曾是刘秀居住过的地方啊!)据传本村先有闫、杨圪洞,后有文、夏两家,唐代田、乔两姓占有主体,故村名定为田乔村。元末明初侯氏文入住本村,至今已有七百余年,传宗二十六代,家谱尚存,老五服辈分分明,小三服延续至今。侯氏注重教育,立本农耕,专研技术,祖传铸造,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因受?在外留城市定居者有柏根、定根、伟如,大功等;弃农进京经商者有侯铭、侯二只、侯万镒侯裕隆等;侯氏家族精通铸造,向外扩展的有苏家庄的祖先侯荣;石象村的侯翁;在外发展成大户的有东阳镇德音村、东赵乡上戈村、张庆乡怀仁村、邻近的北田村、中郝村等。

吾村人杰地灵,地处太行山麓,圪塔河环村而过,土地肥沃,便于灌溉,旱涝保收,因而有米面圪洞盛誉,祖传铸造,精益求精。明清两代三晋就有「田乔侯」之称,清代康熙五十年,奉帝所诏,侯志诚进京受封「铸造师总监」并赏滩地三百亩,长子来山兼营农耕,庄园定为「侯庄子村」

至今传宗十一代,人口三百余名,次子来海师承祖业,定居永定门外「麻峪沟村」侯氏传人几百名。零四年侯德,侯国君,侯敬德三代侯氏传人回田乔村寻根祭祖,次年侯庆林,侯保亨赴京探亲,延续着田乔村侯氏家族的传承。再往后就是叙述本村现实状况,属于多姓之村,除了侯氏旺族以外,赵氏、郝氏闫氏各家族均已传宗十几代,从河北省来到本村定居以张金根代表的张氏家族也有七八代,还讲了一个诚信的真实故事,张氏先人给侯姓「诚德堂」攉谷攉出元宝送回原主,留下诚信的赞誉。解放前夕又有多姓氏旺族迁入本村,吾村虽姓氏繁多,但和睦相处,平等待人,不分姓氏,融为一体,村之大事,全民关心,此次大修「三宫庙」,纯属群众自发,财务愿捐,家园共建,充分体现了我村优良村风的传承。撰文:侯庆林,校阅:侯宗玲、侯来宾,时间:200883

写到这里,对于我的祖先崇敬之心油然而生,这个小小的看似普普通通的村庄,承载着先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累积起来的善良淳朴的民风,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作风,平等待人和睦相处的邻里相处之道,都是我们这些后人引以自豪并将为之继续发扬光大,在当今的社会,也是展示正能量的榜样,鄙弃那些为富不仁者,投机取巧者,要尊重知识,踏实劳动,树立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向我们的先人们致敬!

http://s5/mw690/002TDku7ty6I817T6Ic64&690
一千多年的古树
http://s5/mw690/002TDku7ty6I818zFiY84&690

http://s8/mw690/002TDku7ty6I819jD7h37&690

http://s11/mw690/002TDku7ty6I81a45iGfa&690

http://s8/mw690/002TDku7ty6I81aMfNd27&690
村誌简要
http://s13/mw690/002TDku7ty6I817iBwU4c&690
供奉着“尧舜禹”三位大神

http://s4/mw690/002TDku7ty6I81qozSz83&690

http://s13/mw690/002TDku7ty6I81qUyIcfc&690
在三宫庙旁http://s5/mw690/002TDku7ty6I81rzIWM64&690
村里的田地牧羊人在放羊
http://s9/mw690/002TDku7ty6I81sFiuQ18&690
初春乍暖还寒的田地
http://s5/mw690/002TDku7ty6I81pM3qY84&690
与桂亮一家
http://s13/mw690/002TDku7ty6I834TzHe2c&690
桂亮是续写家谱的参与者
http://s13/mw690/002TDku7ty6I81Mo1OY7c&690
表哥表妹我和老伴儿与桂亮一家
http://s10/mw690/002TDku7ty6I81MTF5D29&690
离开田乔村到了表妹丽花家
http://s9/mw690/002TDku7ty6I81KYx9ma8&690
丽花家的玉米垛
http://s4/mw690/002TDku7ty6I822UEXF33&690
到榆次桂亮的两个姐姐家,大姐桂兰,就是我小时候永远忘不掉的记忆,那时我很小,记得她是一个美丽的大姑娘,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管我叫二姑?儿时记忆,相见却是意外,原来她卖掉了在北京的住房,为女儿在榆次购买了两套房产,现在和女儿一起生活,祝福她幸福快乐!
http://s16/mw690/002TDku7ty6I823virldf&690
我们和桂兰以及她的妹妹桂荣老两口http://s9/mw690/002TDku7ty6I824dJAA28&690
改文大女儿一家
http://s15/mw690/002TDku7ty6I822cPfw0e&690
表弟八斤一家

谢谢欣赏!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