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二) 转

标签:
股票 |
分类: 缠友解缠 |
![[转载]线段(二) [转载]线段(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答】:首先,假设1点是K线图的起始点、或是以无缺口的第一种情况结束的线段终点(这很重要,因为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后面的序列不能当作笔破坏,而必须看包含关系)。
【理解】:
![[转载]线段(二) [转载]线段(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自16点开始的序列中,17-18、19-20处于“第二种情况的第二个序列”中,有包含关系,至22点时这一段仍没完成。
【理解】:
下一步,如果18点高于12点并且19点高于17点,则底分型成立,7-12为一段。如果18低于12点,则该段未完成,需要继续等底分型的出现。
![[转载]线段(二) [转载]线段(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理解】:
《教你炒股票79:分型的辅助操作与一些问题的再解答》相关文字:
这些图形好象很复杂,其实,只要找到其特征序列就可以。由于34都有第一种类型的笔突破,所以后面的特征序列就很清楚了,34、56、78,其中前两者可以进行包含关系处理,因此可以合并为36(指区间),所以78显然和12、36构成底分型,第一种类型笔破坏后延伸出标准的特征序列分型,那显然满足线段破坏的标准。上面的分析,对两个图都是成立的,因此,两者都至少有两个线段。
线段的划分其实一点不难,关键从概念出发就可以。
上面两个图中,有的人对于第二个图很难理解缠师为什么给划分为两段,这里我们先从特征序列分型的角度去分析,3-4一笔破坏了前面0-3的线段,其后所有的走势都在3-4这一笔里面,在这种情况下,当处理特征序列底分型时,3-4笔破坏后的所有包含关系都要处理,处理完如果其后的走势有特征序列底分型结构,那么前面的线段结束,如果没有,原线段就继续延续,如果处理完出现特征序列顶分型,那么该向上线段就完成。如果没有特征序列顶分型,这个向上的线段就继续延续直到出现特征序列顶分型该线段被破坏为止。上面的图处理完包含关系后,该线段就延伸到了10,那么10-11仅仅是一笔破坏,这样一来,缠师为什么划分两段就该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下面是有关线段划分争议的问题:
教你炒股票
再例如,64 课里,由于没说特征序列的元素之类的概念,所以里面关于线段一些论述都如同用高、低 点定义上涨、盘整一样,不太严格,到 67 课说了特征序列之类的东西后,定义就是严格的,所以在 67 课 里,本 ID 说“本课,就是把前面“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精确化了。因此,以后关于线段的划分,都以此精确的定义为基础。”
为什么说原来的不精确,因为按照原来没有特征序列的定义,那么线段里都要继续存在类似小级别转大级别的情况,而有了特征序列后,就不再需要这种情况了,这样才能把线段给精确划分。
由于本 ID 目前的讲课,一开始就没有按正常课程应该的顺序,所以,这种开始不精确后来再精确的情 况才会发生。本 ID 愿意先不引进复杂的概念,先把大方向给说了,然后再说复杂的概念。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理解能力差的,可以接受简单,不太精确的方式,这样也没什么问题,也可以用。例如,像特 征序列的分型这样的概念,本 ID 就严重怀疑孔男人能理解的机会能超过 10%。所以,如果不能理解精确的,就用不精确的,等有理解力,对市场再了解深了,再学精确的也可以。
关于线段的划分,前后有两套标准和方法,一套标准——按照线段的概念来划分,第二套标准——用标准特征序列来划分。在这两种方法中,标准特征序列更精确、更明确,同时,也解决了“小级别转大级别”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按照标准特征序列来划分。但是有的人却是这么认为第划分线段时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在满足线段最基本定义的前提下,以有利于指导实际操作的划分方法为主,而不拘泥于线段的有关定义。至于怎么划分,是严格按照缠师给出的定义来划分,还是按照自己对市场主观的认识来划分,就是个人的问题了。
由上面线段被笔破坏的定义可以证明:
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破坏。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
第67课
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可以用笔的序列表示:S1X1S2X2S3X3…SnXn。容易证明,任何Si与Si+1之间,一定有重合区间。而考察序列X1X2…Xn,该序列中, Xi与Xi+1之间并不一定有重合区间,因此,这序列更能代表线段的性质。
上面两种情况,就给出所有线段划分的标准。显然,出现特征序列的分型,是线段结束的前提条件。
首先请先搞清楚特征序列,然后搞清楚标准特征序列,然后是标准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与底分型。而分型又以分型的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间是否有缺口分为两种情况。
虽然67课已经给出了线段划分的标准,但由于那里用的是比较抽象的类数学语言,所以理解上可能还有困难,因此,逐一进行再分辨。
首先要分辨的,是特征序列中元素的包含关系。注意,特征序列的元素包含关系,首先的前提是这元素都在一特征序列里,如果两个不同的特征序列之间的元素,讨论包含关系是没意义的。显然,特征序列的元素的方向,和其对应的段的方向是刚好相反的,例如,一个向上段后接着一个向下段,前者的特征序列元素是向下的,后者是向上的,因此,根本也不可能存在包含的可能。
在67课里,把线段的划分分为两种情况,显然,分清楚是哪种情况,对划分线段十分关键。其实,在那里已经把问题说得很清楚,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特征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这个分型结构中所谓特征序列的元素,其实是站在假设旧线段没被破坏的角度说的,而就像所有的分型一样,就算是一般K线的,都是前后两段走势的分水岭、连接点。这和包含的情况不同,包含的关系是对同一段说的,而分型,必然是属于前后的,这时候,在构成分型的元素里,如果线段被最终破坏,那后面的元素肯定不是特征序列里的,也就是说,这时候,分型右侧的元素肯定不属于前后任何一段的特征序列。[证明:这个道理其实很明白,例如前一段是向上的,那么特征序列元素是向下的,而在顶分型的右侧元素,如果最终真满足破坏前线段的要求,那么后线段的方向就是向下的,其特征序列就是向上的,而顶分型的右侧元素是向下的,显然不属于后一段的特征元素,而该顶分型的右侧元素又属于后一段,那么显然更不是前一段的特征元素。]
所以,对于顶分型的右侧特征元素,只是一般判断方面的一种方便的预设,就如同几何里面,添加辅助线去证明问题一样,辅助线不属于图形本身,就如同顶分型的右侧特征元素其实不一定属于任何的特征元素,但对研究有帮助,当然是要大力去用的,如此而已。
有了笔以后,就是线段了。线段划分的最基本原则,就是线段必须至少有三笔,这是十分显然的,否则,一笔都能构成线段,那笔和线段又有什么区别?至于两笔为什么不能构成线段,这理由更简单,因为两笔,那么线段的两段的分型的性质肯定是一样的,和笔一样,一个完整线段的两段的分型不可能是同性质的。也就是说,和笔一样,线段也不可能从一个顶开始结束于一个顶,或者从一个底开始结束于一个底。由此可见,线段中包含笔的数目,都是单数的。
各位肯定注意,在第二种情况下特别强调,第二特征序列,其实就是对应着线段C对线段B的破坏,不再分第一、二种情况了。这,其实是一个简化的方法。为什么?
正因为这样,所以在第二种情况中的第二特征序列判断中,就不再分第一、二种情况了,这样是免得有一串线段串不断收敛后倒推回来的麻烦。这在数学上当然是绝对完美,但操作起来太麻烦,而且这种特殊的情况很少见,就更没必要了。
第78课
在实际划分中,会碰到一些古怪的线段。其实,所谓的古怪,是一点都不古怪,只是一般人心里有一个印象,觉得线段都是一波比一波高或低,很简单那种,其实,线段完全不必要这样。一般来说,在类似单边的走势中,线段都很简单,不会有太复杂的情况,而在震荡中,线段出现所谓古怪的可能性就大增了。
所有古怪的线段,都是因为线段出现第一种情况的笔破坏后最终没有在该方向由该笔发展形成线段破坏所造成的,这是线段古怪的唯一原因。因为,如果线段能在该方向出现被线段破坏,那就很正常了,没什么古怪的。
从上面这个例子就知道,笔破坏与线段破坏的异同。
经过标准化处理后,所有向上线段都是以最低点开始最高点结束,向下线段都是以最高点开始最低点结束,这样,所以线段的连接,就形成一条延续不断、首尾相连的折线,这样,复杂的图形,就会十分地标准化,也为后面的中枢、走势类型等分析提供了最标准且基础的部件。
第79课
第83课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能由笔构成最小中枢?因为实质上,也可以用笔当成构成最小中枢的零件,但这样构造出来的系统,其稳定性极差。
众所周知,一笔的基础是顶和底分型,而一些瞬间的交易,就足以影响其结构。例如,突然有人打错单,或者有人给老鼠仓送货,那么全天走势的分析就大变样了。而由线段构成最小中枢,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线段的改变,不会因为一个偶尔一笔的错误而改变,也就是说,线段受偶尔性的影响比较少。
1,第一种方式,第一笔攻击就直接攻破上一段的最后一次打击,证明这反攻的力量是有力的,再回来一笔,代表着原方向力量的再次打击,但反攻力量抗住并再次反攻形成特征序列的分型,这证明,这反攻至少构造了一个停歇的机会。最坏的情况,就是双方都稍微冷静一下,去选择再次的方向。而这,就恰好构成了最小中枢形成的心理基础。
中枢,其实就是买卖双方反复较量的过程,中枢越简单,证明其中一方的力量越强大。(说明控盘强)
中枢的复杂程度,是考察市场最终动向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一个超复杂的中枢过后,就算一方赢了,其后的走势也是经常反复不断的。
而且,在同一趋势中,相邻两中枢的复杂程度、形态,经常有所区别。为什么?人都有提前量,而提前量,经常就是找最近的模本去抄袭,这样,等于在买卖的合力中,都加了一个提前的变量,从而造成整个结构的变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理,所谓不会二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这本质上由人的贪嗔痴疑慢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