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四章 形态理论
前面的K线理论已经介绍了一些有关对证券价格运动今后波动方向进行判断的方法,不可否认,它对于作出正确的证券投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K线理论注重短线的操作,只分析3-5日的K线组合,因此它的预测结果只适用于往后的很短的时期,有时仅仅是一两天。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图表分析师将K线的组合形态中所包含的K线的根数扩大到更多更远。这样,众多的K线就组成了一条上下不断地进行波动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证券价格在这段时间里移动所留下的轨迹。与前面K线理论中的K线组合形念相比,这里所包括的内容要全面得多。
证券价格曲线上下波动的过程实际上仍然是多方和空方进行争斗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多方和空方力量对比的大小就决定曲线是向上还是向下。这里的向上和向下所延续的时间和波动的幅度部要比K线理论中所说的向上和向下深远得多。
形态理论也可以看做是K线组合理论的扩展,是通过研究证券价格所走过的轨迹,分析和挖掘出曲线波动,告诉分析人员的一些有关多方和空方力量的对比结果,进而有利于指导投资者的投资行动。
证券价格趋势方向发生变化一般不足突然来到的,变化一般都会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形态理论通过研究证券价格曲线的各种形态,发现证券价格正在进行的行动方向。其分析方法有很多是K线理论的和支撑压力线理论的方法。
第一节 价格移动的规律和两种形态类型
一、价格移动规律
价格的移动是由多方和空方力量大小决定的。在某一个时期内,多方处于优势,力量增强,证券价格将向上移动,这是众所周知的;同样,在某一个时朗内。如果空方处于优势,占据上风,则证券价格将向下移动,这也是显然的。
多方和空方的一方占据优势的情况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只是稍强一点,证券价格向上(下)波动不了多远就会遇到阻力。有的强得多一些,可以把证券价格向上(下)抬高得多一些。有的优势是决定性的,这种优势完全占据主动,对方几乎没有什么力量与之抗衡,证券价格的向上(下)移动势如破竹,没有任何阻挡的力量。完全可以认为,价格移动的规律是完全按照多方和空方力量对比大小和所占优势的大小而进行的。
一方的优势大,证券价格将向这一方移动。如果这种优势不足以摧毁另一方的抵抗,则证券价格不久还会回来。这是因为另一方只是暂时退却,随着这种优势不大的影响的消失,另一方还会站出来收复失地的。再者,如果这种优势足够大,足以摧毁另一方的抵抗,甚至于把另一方的力量转变成本方的力量,则此时的证券价格将沿着优势一方的方向移动很远的距离,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回来,甚至于永远也不会回来。这是因为此时的情况发生了质变,多方和空方原来的平衡位置发生了变化,已经向优势一方移动了。上一种情况的多方和空方的平衡位置并未改变,所以,证券价格将会很快回到原来的位置。
取得决定性优势的一方把证券价格推向自己方向时,并不是无限制地可以随意移动到什么位置。随着证券价格向自己一方的移动,原来属于本方的力量将逐渐跑到对方的行列中去。例如,多方取得绝对优势(例如,有一个绝好的利多消息),证券价格一路上扬,买入者蜂拥而至。随着价格的升高,将使买入者心有余悸;同时,原来在低位买入证券的获利者也可能会抛出手中的证券,获利了结。这两方面原因就会限制证券价格无休止地上扬。
根据多方和空方力量对比可能发生的变化,可以知道证券价格的移动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1)证券价格应在多方和空方取得均衡的位置上下来回波动;(2)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后,证券价格将寻找新的平衡位置。
可以用下面的表示方法具体描述证券价格移动的规律:
持续整理,保持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再打破平衡,再寻找新的平衡……
价格的移动就是按这一规律循环往复,不断地进行的。证券市场中投资的胜利者往往是在原来的平衡快要打破之前或者是在打破的最初过程中采取行动而获得收益的。原平衡已经打破,新的平衡已经找到,这时才开始行动,就已经晚了。
二、价格移动的两种形态类型
价格的移动主要是保持平衡的持续整理和打破平衡的突破这两种过程。这样,可以把证券价格曲线的形态分成两个大的类型:(1)持续整理形态;(2)反转突破形态。前者保持原来的方向,后者与原来的方向相反。
1.反转突破形态。反转突破形态有时简称为反转形态。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形态所在的平衡被打破以后,价格的波动方向与平衡之前的价格趋势方向相反。例如,之前是上升趋势,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平衡整理之后,价格的波动趋势是下降。
反转突破形态是形态理论研究的重内容。判断反转形态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股价原先必须确有趋势存在,才能谈得上趋势反转的问题。
(2)某一条重要的支撑线或压力线的被突破,是反转形态突破的重要依据。
(3)某个形态形成的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则反转后带来的市场波动也就越大。
(4)交易量是向上突破的重要参考因素,但向下突破时,交易量可能作用不大。
2.持续整理形态。持续整理形态有时简称为持续形态。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形态所在的平衡被打破以后,价格的波动方向与平衡之前的价格趋势方向相同。例如,之前是上升趋势,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平衡整理之后,价格的波动趋势仍然是上升。
持续整理形态也要考虑平衡被打破的问题.不过这不是研究持续整理形态的重点。持续整理形态与反转突破形态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比后者少。持续整理形态仅仅是事先就有的价格运动趋势方向的暂时休止,时间一般不长。
虽然上面将形态进行了分类,但是实际中的形态有些是不容易区分的。“这个形态究竟属于哪一类”经常是个问题。例如,一个局部的三重顶底形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有可能被认为是矩形形态的一部分;一个三角形形态有时也可以被当成反转突破形态,尽管多数时间我们都把它当成持续整理形态。其实,一个形态究竟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我们所关心的是这个形态之后价格将向何处去。
各个时期的证券投资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各种价格曲线的形态进行了综合分析整理,总结出了十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形态,每个形态都会告诉人们一些有用的内容。下面将对这些形态作出详细介绍。
第二节 反转突破形态
反转突破形态是投资者应该花大力气研究的一类重要的技术形态。这一节将分别介绍双重顶底、三重顶底、头肩顶底和圆弧顶底一共四种反转形态。所谓的顶和底是指阶段的高点和低点。对这四种形态的正确识别和正确运用将使证券投资者受益匪浅。
一、双重顶和双重底
双重顶和双重底(double tops and bottoms partern)就是市场上众所周知的M头和W底,这种形态在实际中出现得非常频繁。图就是这种形态的简单形状。
从图中可看出,双重顶底一共出现两个顶和底,也就是两个相同高度的高点和低点。下面以M顶为例说明一下双重顶底形成的过程。
M顶就是存在两个位置相同的高点,在上升趋势过程的末期,证券价格在第一个高点A建立了新高点,之后进行正常的回档,受上升趋势线的支撑,这次回档将在B点附近停止。往后就是继续上升,但是力量不够,上升高度不足,在C点(与A点等高)遇到压力,证券价格向下,这样就形成A和C两个顶的形状。
M头形成以后,有两种可能的前途:第一是未突破B点的支撑位置,证券价格在A,B,C三点形成的狭窄范国内上下波动,演变成今后要介绍的矩形。第二是突破B点的支撑位置继续向下,这种情况才是真正出现了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前一种情况只能说是出现了一个潜在的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
以B点作平行于AC连线的平行线(图中中间一条虚线),就得到一条非常重要的直线——颈线(Neck Line)。颈线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确认形态;而是计算形态高度。
前面已经说过,一个真正的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的出现,除了必要的两个相同高度的高点以外,还应该向下突破B点支撑,该点的位置就是颈线。只有突破颈线,M顶的形态才得到确认,形态的含义即趋势将反转才能成立。突破颈线就是突破支撑线,所以也有突破被认可的问题。前面介绍的有关支撑压力线被突破的确认原则在这里都适用。主要的是百分比原则和时间原则,前者要求突破到一定的百分比数,后者要求突破后有多日成立,通常至少是两日。
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一旦用到确认,就可以利用它对后市进行预测了主要功能是测算功能。测算功能可以叙述如下:从突破点算起。证券价格将至少下跌到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
所谓的形态高度就是从A或C到B的垂直距离,亦即从顶点到颈线的垂直距离。如果形态得到确认,通常认为价格将继续运行至少一个形态高度。如图中箭头所指位置可能是证券价格至少下跃到的位置,换句话说,证券价格必须在这条线之下才能找到像样的支撑,这之前的支撑都不足取。
以上是以双重顶为例,而双重底有完全相似或者说完全相同的叙述。只要将对双重顶的介绍反过来叙述就可以了。
【例】双重底案例。下图是宇通客车(600066)2010年4月到8月的价格走势,图中明显看出一个双重底的形态。
二、头肩顶和头肩底
头肩顶和头肩底(head and shoulders tops and bottoms partern)是实际证券价格形态中出现得最多的形态,是最著名和最可靠的反转突破形态。图 是这种形态的简单形式。
从图中看出,头肩形态一共出现三个顶和底,也就是要出现三个局部的高点和局部低点。中间的高点(低点)比另外两个都高(低),称为头,左右两个相对较低(高)的两个高点(低点)称为肩,这就是头肩形名称的由来。以下以头肩顶为例对头肩形进行介绍。
在上升趋势中,不断升高的各个局部的高点和低点保持着上升的趋势,然后在某一个地方趋势的上涨势头将放慢。图中A和B点还没有放慢的迹象,但在C和D点已经有了势头受阻的信号,这说明这轮上涨趋势可能已经出了问题。最后,证券价格走到了E点和F点,这时反转向下酌趋势已势不可挡。
这种头肩顶反转向下的道理与前面所介绍的支撑线和压力线的内容有密切关系。图中的直线L1和直线L2是两条明显的支撑线。在C点和D点突破直线L1说明上升趋势的势头已经遇到了阻力,E点和F点之间的突破则是趋势的转向。另外,E点的反弹高度没有超过C点,D点的回落高度已经低于A点,都是上升趋势出了问题的信号。
图中的直线L2其实就是头肩顶形态中极为重要的直线——颈线。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在头肩顶形态中,颈线是支撑线,起支撑作用。但颈线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确认形态。头肩顶形态定到了E点并调头向下,只能说是原有的上升趋势已经转化成了横向延伸,还不能说已经反转向下了。只有当曲线波动到了F点,即证券价格向下突破颈线后,才能说头肩顶反转形态已经形成。同大多数的突破一样,这里颈线的被突破也有一个被认可的问题。百分比原则和时间原则在这里都适用。
一旦颈线突破,反转确认之后,投资者就应该知道证券价格下一步的大方向是下跌,而不是上涨或横向盘整。对于未来下跌的深度,投资者可以借助头肩顶形态的测算功能进行估计。从突破点算起,证券价格至少要下跌到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
头肩顶形态高度的测算方法是这样的,量出从头部到颈线的距离(图中从C点向下的箭头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头肩顶形态的形态高度。上述原则是证券价格下落的最起码的深度,是最近的目标。证券价格的实际下落的位置要根据很多其他的因素来确定。上述原则只是给出了一个范围,只对投资决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预计证券价格今后将要跌到什么位置能止住或将要能到什么位置而调头,永远是进行证券买卖的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不易回答的问题。
以上是以头肩顶为例、对头肩形顶底形态进行了介绍。对于头肩底而言,除了在成交量方面与头肩顶有所区别外.其余可以说与头肩项一样,只是方向正好相反。例如,上升改成下降,高点改成低点,支撑改成压力。
【例】锦州港(600190)在2010年5月到8月间走出了以4.31为底的头肩底的形态。
三、三重顶底形态
三重顶和三重底(triple top and bottom patterns)可以看成是头肩形态的一种小的变体,它是由三个基本上一样高或基本上一样低的顶和底组成。与头肩形的区别是头的价位回缩到与肩差不多相等的位置,有时可能甚至低于或高于肩部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三重顶底与双重顶底也有相似的地方,前者比后者多反复了一次。
图是三重顶底的简单图形。三重顶底的颈线差不多是水平的,三个顶和底也是差不多相等高度的。
应用和识别三重顶底主要是用识别头肩形的方法。直接应用头肩形的结论和应注意的事项。在头肩形中适用的叙述对三重顶底都适用,这是因为三重顶底从本质上说就是头肩形。有些文献上甚至不把三重顶底单独看成一类形态,而直接纳入头肩形态。与一般头肩形最大的区别是,三重顶底的颈线和顶底(或低部)连线是水平的,这就使得三重顶底具有矩形的特征。比起头肩形来说,三重顶底更容易演变成持续形态,而不是反转形态。另外,如果三重顶底的三个顶(底)的高度依次从左到右是下降(上升)的,则三重顶底就演变成了直角三角形态。这些都是我们在应用三重顶底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例】天津松江(600225)在2010年5月到8月间,明显走出了一个三重底的形态。
四、圆弧形态
如果将证券价格在某一段时间的顶部高点用曲线连起来,每一个局部的高点都考虑到,有可能得到一条类似于圆弧的弧线,盖在证券价格之上。将每个局部的低点连在一起也能得到一条弧线,托在证券价格之下图。
圆弧形顶和底(rounding top and bottom patterns)又称为碟形、圆形、碗形等,这些称呼都很形象。不过应该提醒投资者的是,图中的曲线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圆,也不是抛物线,而仅仅是一条弯曲的曲线。投资者已经习惯于使用直线,在遇到图中这样的顶和底时,用直线显然就不够了,团为顶底的变化太频繁,一条直线应付不过来。
圆弧形在实际中出现的机会较少,但是一旦出现则是绝好的机会,它的反转深度和高度是不可测的,这一点同前面几种形态有一定区别。
圆弧的形成过程与头肩形中的复合头肩形有相似的地方,只是圆弧形的各种顶或底没有明显的头肩的感觉。这些顶部和底部的地位都差个多,没有明显的主次区分。这种局面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机构大户炒作市场的产物。这些人手里有足够的证券筹码,如果一下抛出太多,证券价格下落太快,手中的证券可能不能全部卖出,只能一点一点地往外抛,形成众多的来回拉锯直到手中证券筹码接近抛完时,才会大幅度打压,一举使证券价格下降到很深的位置。此时会形成圆弧顶。反之,如果这些人手里持有足够的资金,如果一下子买进得太多,证券价格上得太快,也不利于今后的买入,也要一口一口地吃。直到证券价格一点一点地来往拉锯,知道建仓目标完成,接近圆弧边缘时,才会用少量的资金一举往上提拉一个很高的高度,因为这时证券的筹码大部分在机构大户手中,别人无法订压。
在识别圆弧形时,成交星也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圆弧顶还是圆弧底,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成交量的过程都是两头多,中间少。越靠近圆弧的顶或者底,成交量越少,到达顶或者底的时候成交量达到最少。而在突破后的一段,都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
圆弧形形成所花时间越长,今后反转的力度就越强,越值得投资者去关注这个圆弧形。一般来说,应该与一个头肩形形成的时间相当。下图是一个圆弧形的实际例子。从中看出,圆弧形之后的上升过程是巨大的。
【例】天山纺织(000813)在2008年到2009年间走出了一个大的圆弧底,之后有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五、V形反转
V形(V-shape Reversal)是一种反转形态,它出现在剧烈的市场动荡之中,底和顶只出现一次,V形没有试探顶和底的过程,而是迅速地到顶或底,又迅速地反转。出于形态酷似英文字伪V,所以叫V形。下图是V形的基本形状。
V型反转事先没有征兆,无论是V型顶还是V型底的出现,都没有明显的形成过程,这一点同其他反转形态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往往让投资者感到突如其来,甚至难以置信。而一般的反转形态都有一个较明显的步骤:首先是原来的走势趋缓,市场多空双方的力量渐趋均衡;接着价格也由先前的走势转为横向徘徊;最后,多空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走势发生逆转,股价反向而行。但V形走势却迥然不同,它没有中间那段过渡性的横盘过程,其关键转向过程仅2-3个交易日,有时甚至一个交易日内完成整个转向过程。
在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中,V形基本上是由某些突发的利好或利空消息而引起的,这些消息我们是不可能提前知道的。从技术的角度看,只能根据其他技术分析方法得到V形可能会出现的信号,例如,可以用技术指标寻找到V形的低点。而且V型反转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在转折点必须有大成交量的配合,且成交量在图形上呈倒V型。若没有大成交量,则V形走势不宜信赖。
【例】下图是国风塑业(000859),在2010年4月到8月间的V型反转的形态。
第三节 三角形态和矩形形态
一、三角形
三角形态(triangles patterns)是属于持续整理形态的一类形态,价格运行近似走出了一个三角形的形态。三角形主要分为三种分为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第一种有时也称正三角形,后两种合称直角三角形。以下分别刘这三种形态进行介绍。
1.对称三角形Symmetrical Triangles Pattern
对称三角形情况大多是发生在一个大趋势进行的途中,它表示原有的趋势暂时处于休整阶段,之后还要随着原趋势的方向继续行动。由此可见,见到对称三角形后,今后走向最大的可能是原有的趋势方向。
图 对称三角形和测算功能
图是对称三角形的一个简化的图形,这里的原有趋势是上升,所以,三角形态完成以后是突破向上。从图9—6中可以看出,对称三角形有两条聚拢的直线,上面的向下倾斜,起压力作用;下面的向上倾斜,起支撑作用、两直线的交点称为顶点。另外,对称三角形要求至少应有4个转折点,图9—6件有6个转折点。4个转折点的要求是必然的,因为每条直线的确定需要两个点,上下两条直线就至少要求有4个转折点。正如趋势线的确认要求第三点验证一样,对称三角形一般应有6个转折点,这样,上下两条直线的支撑压力作用才能得到验证。
对称三角形只是原有趋势运动的途中休整阶段,所以持续的时间不应该太长。持续时间太长了,保持原有趋势的能力就会下降,一般说来、突破上下两条直线的包围,继续沿原有既定的方向的时间要尽量早些,越靠近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的各种功能就越不明显,对我们进行买卖操作的指导意义就越不强。突破的位置一般应在三角形的横向宽度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某个地点。
三角形的横向宽度指的是图中顶点到虚线的距离。由对称三角形的特殊性,我们实际上可以预测证券价格向上或向下突破的时间区域,只要得到了上下两条直线(三角形的两个边)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投资者可在图上根据两条直线找到顶点,然后,计算出三角形的横向宽度,标出二分之—和四分之三的位置。这样,这个区域就是证券价格未来可能要突破,并保持原来趋势的位置。这对于我们进行买卖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不过这有个大前提,必须认定证券价格一定要突破这个三角形。如果证券价格不在预定的位置突破三角形.那么这个对称三角形形态可能转化成别的形态。对于突破的确认的问题,投资者可以沿用以往的对策按各自的喜好,采用百分比原则、日数原则或收盘价原则均可。
对称三角形被突破后,也有测算功能。这里介绍两种测算价位的方法,以原有的趋势上升为例。
方法一:如图9—6下图所示。从C点向上的带箭头的直线的高度,是未来证券价格至少要达到的高度,箭头直线长度与AB连线长度相等。AB连线的长度称为对称三角形形态的高度。从突破点算起,证券价格至少要运动到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
方法二:如图9—6下图所示。过A作平行于下边直线的平行线,固9—6中的斜虚线,是证券价格今后至少要达到的位置。
从几何学上可以证明,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两个价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相等的。前者给出的是个固定的数字,后者给出的是个不断变动的数字,达到虚线的时间越迟,价位就越高。这条虚线实际上是一条轨道线。方法一简单易于操作和使用。方法二更多地是从轨道线方面考虑。
2.上升三角形Ascending
上升三角形是对称三角形的变形体。对称三角形有上下两条直线。将上面的直线逐渐由向下倾斜变成水平方向就得到上升三角形。除了上面的直线是水平的以外,上升三角形同对称三角形在形状上没行什么区别。
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Ascending/Descending
上升三角形中,处在价格曲线上边的直线所起的作用是压力,处在下面的直线起支撑作用。在对称三角形中,压力和支撑都是逐步加强的,一方是越压越低,另一方是越撑越高,看不出谁强谁弱。在上升三角形中就不同了,压力是水平的,始终都是一样,没有变化,而支撑都是越撑越高。由此可见,上升三角形比起对称三角形来,有更强烈的上升意识.多方比空方更为积极。通常以三角形的向上突破作为这个持续过程终止的标志。
如果证券价格原有的趋势是向上,则很显然,遇到上升三角形后,几乎可以肯定今后是向上突破。一方面要保持原有的趋势,另一方面形态本身就有向上的愿望。这两方面的因素使证券价格很难逆大方向而动。
如果原有的趋势是下降的,则出现上升三角形后,以后证券价格的趋势判断起来就有些难度。一方要继续下降,保持原有的趋势,另一方要上涨,两方必然发生争执。如果在下降趋势处于末期时(下降趋势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出现上升三角形还是以看涨为主。这样,上升三角形就成了反转形态的底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形态的类型是相对的,三角形形态在有时也可以成为反转突破的形态。
上升三角形被突破后也有测算的功能,测算的方法同对称三角形类似。图中的上图是上升三角形的简单图形表示,以及测算的方法。
3.下降三角形(Descending Triangles Pattern)
下降三角形同上升三角形正好相反,是看跌的形态。下降三角形的基本内容同上升三角形可以说完全相似,只要相反叙述就可以了。
二、矩形形态
矩形(rectangle)又叫箱形,也是一种典型的整理形态,也叫箱型整理。证券价格在两条横着的水平直线之间上下波动,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一直做横向延伸的运动。
矩形在形成之初,多方和空方全力投入,各不相让。空方在价格高上去后,在某个位置就抛出,多方在证券价格下跌后到某个价位就买入。时间一长就形成两条明显的上下界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战斗热情会逐步减弱,市场趋于平淡。
如果原来的趋势是上升,那么经过一段矩形整理后,会继续原来的趋势,多方会占优并采取主动,使证券价格向上突破矩形的上界。如果原来是下降趋势,则空方会采取行动,突破矩形的下界。
矩形
从图中可以看出,矩形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极可能演变成三重顶底形态,这是投资者应该注意的。正是由于矩形的判断有这么一个容易出错的可能性,在面对矩形和三重顶底进行操作时,几乎一定要等到突破之后才能采取行动,因为这两个形态今后的走势方向完全相反。一个是反转突破形态,要改变原来的趋势;一个是持续整理形态,要维持原来的趋势。
矩形被突破后,也具有测算意义,形态高度就是矩形的高度。面对突破后证券价格的反扑,矩形的上下界线同样具有阻止反扑的作用。
与别的大部分形态不同,矩形为投资者的买卖行动提供了一些短线炒作的机会。如果在矩形形成的早期,能够预计到证券价格将按矩形进行调整,那么.就可以在矩形的下界线附近买入,在矩形的上界线附近抛出,来回作几次短线的进出。如果矩形的上下界线相距较远,那么,这种短线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第四节 旗形和楔形
旗形和楔形也是最为常见的持续整理形态。在价格的曲线图上,这两种形态出现的频率最高。一段上升或下跌行情的中途,可能多次出现这样的图形。两者都是一个趋势的中途休整过程,休整之后,还要保持原来的趋势方向。这两个形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的形态本身都有明确的方向,并与价格波动原有的趋势方向相反。例如,如果原有的趋势方向是上升方向,则这两种形态的形态方向就是下降方向。
从本质上讲,旗形和楔形没有根本的区别,在实际的画图过程中,有时很难区别。
一、旗形
旗形(flags formation)从几何学的观点看,旗形应该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形状是一个上倾或下倾的平行四边形。如图。
旗形大多发生在市场极度活跃的情况下,价格的运动是剧烈的、近乎于直线上升或直线下降的方式。在市场急速而又大幅度的波动中,股价经过一连串紧密的短期波动后,形成一个稍微与原来趋势呈相反方向倾斜的长方形,这就是旗形走势。旗形走势的形状就如同一面挂在旗杆顶上的旗帜,故此得名。旗形可分为上升旗形和下降旗形。
这种剧烈运动的结果就是产生旗形的条件。由于上升下降得过于迅速,巾场必然会有所休整,旗形就是完成这一休整过程的主要形式之一。旗形的上下两条平行线起着文撑和压力作用这一点有些像轨道线,这两条平行线的某一条被突破是旗形完成的标志。
旗形的测算功能。旗形的形态高度是平行四边形左右两条边的长度,旗形被突破后,价格至少要走到形态高度的距离。另一种测算方法是用“旗杆”的高度。价格的波动在突破旗形后,大多数情况要运动到“旗杆”高度的距离。
应用旗形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旗形出现之前,应该有一个“旗杆”;也就是价格有一个近乎于直线上升或直线下降的运动过程,这在行情火爆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
(2)旗形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如果太长,旗形保持原来趋势的能力将下降。
(3)旗形形成之前和被突破之后,成交量都很大。在旗形的形成过程中,成交量从左向右逐渐减少。
二、楔形
楔形(wedge formation),楔形和旗形是两个极为相似的形态,楔形有时也被称为第二旗形。如果将旗形中上倾或下倾的平行四边形变成上倾和下倾的三角形,就会得到楔形。楔形分上升楔形和下降楔形,下图5—9是楔形的基本形状。
上升楔形是指股价经过一次下跌后产生强烈技术性反弹,价格升至一定水平后又掉头下落,但回落点比前次高,然后又上升至新高点,再回落,在总体上形成一浪高于一浪的势头。如果把短期高点、低点连接,则形成两条向上的直线,且两者呈收敛之势。下降楔形则正好相反,股价的高点和低点形成一浪低于一浪之势。
同旗形一样,楔形也有保持原来趋势的功能,而楔形之势原来趋势的短期调整,趋势的途中会遇到这种形态。上升楔形表示一个技术性反弹渐次减弱的情况,常在下跌行情中的回升阶段出现,显示股价尚未见底,只是一次下跌后技术性反弹。下降楔形常出现于中长期上涨趋势的回落调整阶段。在楔形形成过程中,成交量渐次减少,而在楔形形成之前和突破之后,成交量一般都很大。
楔形与三角形的区别。楔形的上下两条边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倾斜,而前面介绍的三角形上下两边的倾斜方向相反。楔形与旗形和三角形稍微不同的地方是,楔形偶尔也可能出现在顶部或底部而作为反转形态。这种情况一定是发生在一个趋势经过了很长时间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很多别的技术分析方法,从时间上来判断趋势是否可能接近尾声。尽管如此,当我们看到一个楔形后,首先还是把它当成持续整理形态。
与旗形另一个不同是,楔形形成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周以上的时间方可完成。
第五节 喇叭型和菱形(broadening formation
and
这两种形态是三角形的变形体,在实际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一但出现,则对我们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这两种形态的共同之处是,大多出现在顶部,而且两者都是看跌。由此可知,喇叭形和菱形又可以作为顶部反转突破的形态。更为可贵的是,喇叭形和菱形在形态完成后,几乎总是下跌,所以就没有突破是否成立的问题,在形态形成的末期就可以行动了。
一、喇叭形broadening formation
喇叭形的基本形状、形成过程以及操作策略。严格地说,喇叭形的正确名称应该是扩大形或增大形。因为这种形态酷似一支喇叭,故得名。这种形状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对称三角形倒转过来的结果,所以我们把它看成是三角形的一个变形体。如图
从图中看出,由于价格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形成了越来越高的三个高点以及越来越低的两个低点。这说明当时的交易异常地活跃,成交量日益放大,市场已失了控制,完全由参与交易的公众的情绪决定。在这个混乱的时候进人市场是很危险的,进行交易也十分困难。在经过了剧烈的动荡之后,人们的热情会渐渐平静,远离这个市场,价格将逐步地往下运行。
3个高点和2个低点是喇叭形已经完成的标志。投资者应该在第3峰(图中的5)调头向下时就抛出手中的股票,这在大多数情况下足正确的,如果价格进一步跌破了第2谷(图中的4),则喇叭形完成得到确认,抛出更成为必然的选择。
价格在喇叭形之后的下调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反扑,而且反扑的力度会相当大,这是喇叭形的特殊性,但是,只要反扑高度不超过下跌高度的一半(图中的7)。价格下跌的势头还是应该被保留的。
喇叭形具有如下特征:(1)喇叭形一般是一个下跌形态,暗示升势降到尽头,只有少数情况下股价在高成交量的配合下向上突破时,才会改变其分析意义;(2)在成交量方面,整个喇叭形形成期间会保持不规则的大成交量,否则难以构成该形态;(3)喇叭形走势的跌幅是不可度量的,一般来说,跌幅都会很大;(4)喇叭形源于投资者的非理性,因而在投资意愿不强、气氛低沉的市道中,不可能形成该形态。
二、菱形
菱形(diamond formation),另一个名称叫钻石形,是另一种出现在顶部的看跌的形态。图是菱形的基本形状。
比起上面的喇叭形来说,菱形更有向下的愿望。它的前半部分类似于喇叭形,后半部分类似于对称三角形,所以,菱形有对称三角形保持原有趋势的特性。前半部分的喇叭形之后,趋势应该是下跃,后半部分的对称三角形使这一下跃暂时推迟,但终究没能摆脱下跃的命运。由于对称三角形的存在,菱形还具有测算价格下跌深度的功能。
在菱形的形成的过程中,成交量是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开始时越来越大,然后是越来越小,同对称三角形的成交量一样。
菱形的测算功能是以菱形的最宽处的高度为形态高度的,今后下跌的深度从突破点算起,最少下跌一个形态高度。
第六节 缺口
一、缺口的定义
缺口是技术分析中常用的概念,通常又称为跳空,是指证券价格在快速大幅度波动中没有留下任何交易的一段真空区域。从这个意义上看,缺口也属于形态的一种。缺口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向某个方向运动的一种较强动力。缺口的宽度表明这种运动的强弱,一般来说,缺口越宽,运动的动力越大;反之,则越小。不论何种方向运动所形成的缺口,都将成为日后较强的支撑或压力区域,不过这种支撑或压力效能依不同形态的缺口而定。
二、缺口的类型
缺口分析是技术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缺口的论述有很多内容,这里只介绍最基本的。有关的技术分析著作常将缺口划分为普田缺口、突破缺口、持续性缺口和消耗性缺口四种形态。由于缺口具有不同形态,而每种形态各具特点,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缺口形态预测行情走势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力度,因此,缺口分析已成为当今技术分析中极其重要的分析工具。
1.普通缺口。普通缺口经常出现在股价整理形态中,特别是出现在矩形多对称三角形等整理形态中。持续整理的特点之一就是成交量逐渐减少,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容易选择在形态的顶部或底部位置进行,中间区域无人问津,由此形成缺口。由于股价仍处于盘整阶段,因此,在形态内的缺口并不影响股价的短期的走势。普通缺口具有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它一般会在3日内回补;同时,成交量很小,很少有主动的参与者。如果不具备这些特点,就应考虑该缺口是否属于普通缺口形态。普通缺口的支撑或阻力效能一般较弱。
普通缺口的这种短期内必补的特征,给投资者的短线操作带来了一个简便的机会,即当向上的普通缺口出现之后,在缺口上方的相对高点抛出证券,待普通缺口封闭之后再买回证券;而当向下方向的普通缺口出现之后,在缺口下方的相对低点买入证券,待普通缺口封闭之后再卖出证券。这种操作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判明缺口是否为普通缺口,且证券价格的涨跌是否达到一定的幅度。
2.突破缺口。突破缺口是证券价格向某一方向急速运动,跳出原有形态所形成的缺口。突破缺口蕴含着较强的动能,常常表现为激烈的价格运动,具有极大的分析意义,一般预示这行情走势要发生重大变化。突破缺口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交量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向上的突破缺口。若突破时成交量明显增大,且缺口未被封闭(至少未完全封闭),则这种突破形成的缺口是真突破缺口。若突破时成交量未明显增大,或成交量虽大,但缺口短期内很快就被封闭,则这种缺口很可能是假突破缺口。
一般来说,突破缺口形态确认以后,无论价位的升跌情况如何,投资者都必须立即做出买入或卖出的指令,即向上突破缺口被确认立即买入;向下突破缺口被确认立即卖出,因为突破缺口一旦形成,行情走势必将向突破方向纵深发展。
3.持续性缺口。持续性缺口是在证券价格向某一方向有效突破之后,由于急速运动而在途中出现的缺口,它是一个趋势的持续信号。在缺口产生的时候,交易量可能不会增加,但如果增加的话,则通常表明一个强烈的趋势。
持续性缺口的市场含义非常明显,它表明证券价格的变动将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变化,并且这种变动距离大致等于突破缺口至持续性缺口之间的距离,即缺口的测量功能。持续性缺口一般不会在短期内被封闭,因此,投资者可在向上运动的持续性缺口附近买入证券或者在向下运动的持续性缺口附近卖出证券,而不必担心是否会套牢或踏空。
4.消耗性缺口。消耗性缺口一般发生在行情趋势的末端,表明股价变动的结束。若一轮行情走势中已出现突破缺口与持续性缺口,那么随后出现的缺口就很可能是消耗性缺口。判断消耗性缺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考察缺口是否会在短期内封闭。若缺口封闭,则消耗性缺口的形态可以确立。消耗性缺口容易与持续性缺口混淆,它们的最大区别是:消耗性缺口出现在行情趋势的末端,而且伴随着大的成交量。
由于消耗性缺口形态表明行情走势已接近尾声,因此,投资者在上升行情出现消耗性缺口时应及时卖出证券,而在下跌趋势中出现消耗性缺口时买入证券。
三、岛型反转
岛型反转(islands reversal)是一种含有缺口的反转形态,其特征是,在局部的顶点附近,连续出现两个缺口,使整个形态像岛一样高悬在上,其图形如下:
岛形反转自身不能构成本章所介绍的反转形态,而只能作为反转形态的一部分。例如,作为双重顶中的某个顶,或头肩顶中的头。只有在个别情况下,岛形反转右边的突破缺口才有可能在几天内被一次短暂的反弹或回落所回补,但通常是不被回补的。岛形反转将使价格完全回复到缺口之前的小幅度运动的出发起点。
第六节 应用形态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形态理论是技术分析理论中较早得到应用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价格运动轨迹有用的形态。但是,在应用形态理论的时候,还必须注意下面的问题。
一、形态识别的多样性
站在不同的角度,面对不同时间区间的价格形态图形,对同一位置的某个形态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例如,一个头肩形可能被认为是某个局部的顶部或底部的反转形态。但是,如果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它有可能仅仅是一个更大的波动过程中的中途持续形态,比如说是个三角形或楔形。在实际的投资行为中,对这样的形态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判断呢?这个问题其实是对波动趋势“层次”的判断问题。
当然、还是应该使用尽可能宽的时间区间,因为时间区间宽的形态所包含的信息更多。
二、形态突破真假的判断
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形态理论要等到形态已经完全明朗后才行动。形态的明朗必然涉及到支撑压力线的突破问题。这个问题在支撑压力理论中已经提到了,这里不重复。
三、信号慢半拍,获利不充分
形态理论需要等到形势明朗后才行动,这就将面临获利不充分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有错失机会之嫌。在我国则更是如此,因为我国证券市场趋势的持续性比较差,时间短.幅度小。如果等到突破后才行动,有时的诺误是不可限量的。甚至可以说,利用形态分析已经失去意义。
四、形态的规模会影响预测的结果
形态的规模是指价格波动所留下的轨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覆盖区域。形态规模大,表明在形态完成的过程中,价格的上下波动所覆盖的区域大,在技术图形上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价格的起伏大,从开始到结束所经过的时间跨度长。相反、小规模的形态所覆盖的价格区域小,时间长度也短。对形态的规模大小,可以用几何学中的相似的概念来解释。规模大的形态是规模小的形态的放大。当然,对大小的判断将会涉及主观的因素。
从实际的应用的角度讲,规模大的形态和规模小的形态都对行情判断有作用,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说清楚两者的区别。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形态所作出的结论越具有战略的性质,规模越小的形态所作出的结论越具有战术的性质。从形态的度量功能看.规模大约形态的形态高度就大,对今后的预测的深度就必然大。
建议在实际中尽量使用规模大的形态。在形态规模越大,其结果越具有稳定性和持续件,不容易被改变。同所有的分析方法一样,用本章介绍关于价格形态的识别方法仅仅是进行实际投资行为的参考方法。它的结论只是某一方面的建议,不能把它们当成万能的工具而完全依赖它们。如果那样,当情况极其不利的时候,有可能出现令投资者非常不快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