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群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粗浅认识    邵亚楠

(2014-11-12 12:18:47)
标签:

育儿

 我对“群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粗浅认识

    ——观“河南省第一届群文阅读”年会有感 

     2014年11月8日,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这一天,在兴华学校举办了“河南省第一届‘群文阅读’年会暨课题阶段总结会”,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群文阅读”课题实验的学校及河南省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极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

群文阅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博士是这样阐释的,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本,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没有书陪伴的生活是苍白的,没有思考的人生是单薄的。作为有情感、有思考的人类,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除了关注粮食和蔬菜,还要过一些云端的生活,过一些诗意的日子,这样生活和生命才完成,培养卓越的阅读者是“群文阅读”的价值核心。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理念,进入课堂教学,它将掀起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

    11月9日,我有幸现场观摩了杭州市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的一节群文阅读教学课——《“草莓新闻”一组》,教育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续经营。蒋老师是这样评价自己的这节课的:这是一节冷清的课,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的确是不够热闹。是的,这确实是一节安字静静的阅读课,只有教师温柔平静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播在会场,如果放到我们的公开课评审系统中,估计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但是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一则报道说大个草莓吃了没有任何坏处,也有报道说吃大个草莓有害健康,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完以后,你疑惑自然来了,你努力想做出判断,于是,你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

那么我们的课堂上,能否接纳这样的教学?这何尝不是很多老师心中的疑团?群文阅读对大多数老师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但是,话题虽然新,内涵却是深厚的。没有阅读,语文还叫语文么?但是,什么是阅读,非要有书声琅琅么?我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就是群文阅读跟举一反三的模式类似,先学习一篇或者是对比一组文章,提炼出阅读方法,再自主学习其他类似的文章,然后全班交流。“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课堂里,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有所生成。

    群文阅读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的课外阅读,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11月8日,深圳李祖文老师现场做课——“聚焦幻想小说”,就是抓住“神奇”这一个“点”,丰富学生对“神奇”的认知,让学生学会边倾听边记录,并在讨论分享中学会建构。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更多地尝试更真实的、更实用地类生活化阅读。因此“群文阅读”更是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读“一群”文章,就意味着教师要去读更多的文章,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阅读积累!

    11月8日上午,我上了一节《会变魔术的图像诗》群文阅读课。确定“会变魔术的图像诗”这一议题是受到“古诗中的声音”的启发,加之我今年教三年级的语文课中,突发灵感,结合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伏案提笔,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写下了“会变魔术的图像诗”这个议题的教学设计初稿。

所谓图像诗,首先是诗。它在诗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字、符号的排列美(图像)。诗画同体,诗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是诗歌,也是图像,诗即是图,图即是诗,这对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此时孩子已经初步接触过诗歌,但对诗歌的喜爱程度和感悟水平还很浅显,但有了图像诗这样一种形式,无疑对学生了解诗歌、感悟诗情提供了一个兴趣平台。

上课伊始,我先用时下很流行的一个手机游戏“看图猜成语”做引子,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为学生打开想像的思路做了铺垫,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为了让学生与图像诗亲密接触,我运用多种形式教学,通过两首诗歌:《伞》《水龙头》的不断变化引导学生零距离感受图像诗的美,领悟图像诗的情,语文学习是螺旋上升的,有了对图像诗的初步了解和兴趣,再给学生阅读材料,通过让学生朗读文本、讨论“诗句被施了什么魔法、为什么会变成这种形状、你还发现了什么小秘密”这三个问题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图像诗”的构建,借助现代多媒体,用朗读、讨论、演示、想象等多元的图像诗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灵活、轻松地学习图像诗,让学生从讨论中发现图像诗的几个基本特点:“图文一致、符号边框的适当添加、形式多样、文字巧妙排列”等。在“有形中展现无形的美”,这是图像诗歌的本质所在。在学生对图像诗兴趣高涨时,我顺势用一首《警报拉响》的图像诗来强化图像诗这一本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阅读、分析、归纳,由诗领悟画意,由画的形式来深刻理解诗意。让学生对图像诗的认识由浅表走向深入。

此时,再引领学生创作图像诗,就水到渠成了。既要得诗意,也要得图形,千万不可“得‘意’忘‘形’”,教给学生方法,一般是先思考诗歌的语言和诗意,再根据诗歌要表达的主题来构思图形。更多的是时候是边写诗,边形成图形,边修改图形,力求做到意与形的大致统一。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诗意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展示他们的绘画能力。最后,通过展示表达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交流、敢于交流,把自己的思路与大家分享。

总之,图像诗这种由简短的文字组成的特殊的文学体裁,集文学大美于一身,因而,完全有必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汉语图像诗歌的无穷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于本人自身语文的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因素,这节课不管成功与否,对我和学生来讲都是一次尝试,而且是在这么多专家和老师面前确实“压力山大”。 会议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回顾总结,认为“群文阅读”就是要变单篇的课文教学重视分部的知识、技能的精熟学习的模式为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的模式。这里要强调的是,阅读策略需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让每个学生,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条件不同,背景知识多寡,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往前进展一些。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缩短学生能力间的差距。才能做到“由个体学习走向集体建构,由知识灌输走向寻求共识”,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兴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