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摩名师徐长青《烙饼问题》及讲座有感    王新华

(2013-12-17 00:44:51)
分类: 心之感悟

    

    上周日下午,在夏邑县高中礼堂内观摩了名师徐长青的示范课和讲座。

    徐老师的课语言诙谐,幽默,充满智慧。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报告中,徐老师都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解、夸张的肢体动作、好像永远也不会枯竭的激情,来感染每一个学生和听课老师。如:“‘嗞啦’锅来了,‘嗞啦’饼来了”,这句话徐老师不厌其烦,绘声绘色地说了好多遍,学生和老师在笑声中都感到很轻松,很自然。

    徐老师的课,清新自然,不华丽但绝对经典。比如,很多老师在上这节课时,通常会用几张圆形的纸片来当饼,有的老师还把两面涂成不同的颜色,但徐老师什么教具也没用,就是利用了师生的一双手。老师的手就是锅,学生的手就是饼,手心手背就是饼的两个面。能将生活中的资源利用到如此得心应手,徐老师的教学艺术由此可见一斑。整节课堂气氛浓郁,学生兴趣盎然。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徐老师的教学设计,真是匠心独具。当学生弄清楚烙2张饼要6分钟后(每次只能烙2张饼,每面要烙3分钟),徐老师顺势提出:“你能想到什么?”学生马上答:“烙4张饼要12分钟”。徐老师请学生讲明道理后,紧接着再问:“你还能想到什么?”结果学生把烙8张饼和6张饼都一一说出并讲明了理由。就在学生兴高采烈时,徐老师的一句“爸爸回来了,现在要烙3张饼,要几分钟?”把矛盾引发出来了,陷阱也设置好了。接下来,徐老师如行云流水,引出烙5张饼要几分钟,烙1张饼又要几分钟的问题。看完徐老师的板书设计,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饼的张数和出现的顺序,对学生知识掌握的难易度非常关键,这就是徐老师提到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另外徐老师还非常尊重学生,在课堂上“会等待”。徐老师每次在提出问题后,都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是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其他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后,他也会等待一段时间才会评价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给孩子消化吸收的时间。还有课堂出现乱象的时候,也要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这个时候,老师没有一味的制止,而是用心观察,看孩子们都在干什么,说什么,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最容易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徐老师的课及讲座,自然中处处流露真情,幽默中激情四射,生成中启迪智慧。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会认真学习、思考,尽量在自己的课堂上践行,让学生和自己共同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