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既要耕好事业的田,又要育好自家的园——教师子女的家庭教育漫谈    (赵振)

(2012-07-22 23:01:50)
标签:

家庭教育

杂谈

分类: 专题论坛

    “既要耕好事业的田,又要育好自家的园”这是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周慧玲老师说的一句话。在去年(2011年12月23日)我受学校委派到市一中参加为期一周的全国科学规划教育重点课题商丘子课题开题会,短短的一周,我收获甚丰,密密麻麻的记满了两本笔记本。暑假到来,我整理书柜,找到记录的笔记,温故而知新,其中周慧玲老师的一课,就是《既要耕好事业的田,又要育好自家的园》对我触动最大。

    现在的大多教师都存在这个因素:平时上班,面对八九十名学生,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操碎了心,回到家,浑身像散了架一般,很少再有精力来管理自己的孩子,耕好了事业的田,却没育好自家的园。现在,时值暑假,我们有着充足的时间来陪自己的孩子了,正是育自家园的好时期,下面我将周慧玲老师所讲的精髓,以及我所记录的笔记整理出来的与大家共享!望兄弟姐妹们能从中多多少少受点启发!

    首先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关系人的成长、家庭幸福、国家兴旺的根本。教育始于家庭,因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元始与基础。教师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也理应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事实不尽其然。现实是在教师子女的教育中存在一种“灯下黑”的现象。教师的困惑是:我能教好书,为什么育不好子?而优秀的人民教师,却不一定是好父母。可更令人扼腕的是:以家园荒芜的代价换取事业的发展,这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悲哀与遗憾。

一:为什么教师能种好事业的田,却育不好自家的园?

    周慧玲老师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是教育,有共通之处,也有天壤之别:

    1、教育的对象不同: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别人的孩子,家庭教育的对象是自己的孩子。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在做着爱别人孩子的工作,因此教育是神圣的事业。神在天上行天道,圣在地上行人道。所以我们要做圣人、贤人、真人、达人。

    2、教育内容的差异:学校教育着重知识的传授,家庭教育重在生活的示范,是生活教育。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一定是家庭生活出现了问题。生活即教育。

    3、对受教育者的态度方法不同:别人的孩子属“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百般呵护,关爱有加,以人为本;而自家的孩子属“私”,是自留地里的苗,想揠就揠 想踩就踩,私有财产,不把孩子当人看,生命未得到尊重。

    4、评价标准不同::对自己心爱的学生不吝赞扬。对自己的孩子总是不满意,期望值过高。总拿孩子与自己最好的学生攀比。用孩子为自己挣脸面。你是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差,不然我的脸面往哪儿搁?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错位,致使部分教师能种好事业的田,却育不好自家的园。因而只能体会到事业成功的成就感,却体会不到子女成功的幸福感。

  教师只有既种好事业的田,又育好自家的园,才能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

二:为什么既要耕好事业的田,又要育好自家的园?

    周慧玲老师讲:

    1、教师的孩子也姓“公”,教师的家也是国之根本。

 教师的孩子也是共和国千千万万接班人中的一个。家是社会之元始,国之根本。兴家是培元固本,本固邦兴。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更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既要奉献伟大的国家,又要经营好自己的小家,才有积极的现实示范意义,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

    2、教师要摆正人生位置。位是人的立身之本,雨果说过:“人生只有找准位置,才能创造价值。”在学校,教师的角色是教师,责任是教书育人;在家里,教师的角色是父母、儿女、夫/妻、兄妹,责任是孝老、爱子、和顺、友恭;在社会,教师的角色是公民、朋友,责任是有信、报国。

    3、耕好事业的田是教师的职业责任,育好自家的园是教师的家庭责任。职业责任、家庭责任都是教师的社会责任。

    4、教师要做为国教子、为世育人的好父亲、好母亲。

教师在学校要做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在家要做为国教子、为世育人的好父母。国和家密不可分。门里是家,出门便是国。

    5、变“舍小家为大家”为“兴小家为大家”。

一个人舍小家会为社会增加一个不合格的公民,千万个人舍小家就齐心协力把大国舍掉了。“兴小家为大家”是教师应有的家国情怀。爱国从爱自己、爱家人、爱职业开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师有了家国情怀,就会把对亲人、对孩子的爱,对家庭的担当,放大到教书育人、为民众服务的事业中,爱生爱民爱国。没有亲情的爱,对教育的爱、学生的爱、民众的爱、社会的爱就没有根基;有亲情的爱作底蕴,对教育的爱、学生的爱、民众的爱、社会的爱才会厚重、持久、纯粹。

  有了家国情怀,就会家国并举、共兴共荣;一样深情、两厢牵挂;家国不误、忠孝两全。因此,“兴小家为大家”是人性的光辉。在家,尽职尽责,兴小家;出门,精忠报国,为大家,家庭事业双丰收。既有成就感 又有幸福感,这就是教师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

三:如何既能耕好事业的田,又能育好自家的园?

    教师包括所有从事公共服务的人注定要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对职业、对社会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关注,肯定要比对家庭、子女投入的时间、精力、关注多 。如此说来,我们真的能做到既耕好田,又育好园,做到家国不误、忠孝两全吗?

    周慧玲老师的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学习掌握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育子方法、提高与家人良好的沟通能力,让人性的光辉照耀家园,就一定能既能当好教师,又能当好父母、好儿女、好妻子、好丈夫。

    1、一朝为父母、终身是老师。

首先要正己化人,为孩子做榜样,用自己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发展;用自己的成功,带动孩子的成功;用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孩子快乐;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孩子的激情。

其次,信念是第一竞争力,用主流价值观培养孩子。如果父母关心时政,孩子就会胸怀天下。孩子胸中有大志,人就有大气象;孩子心灵有指向,行为就有方向;孩子心中有英雄,效仿就有榜样。

    2、让孩子心灵有归属,精神有家园。

时间陪伴不能保证,精神陪伴不能缺失。让孩子感到父母时刻在身边,体现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关心,生命的珍爱与尊重。培养孩子热爱父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我们要给孩子力量而非歉疚,让孩子自立自信而非自艾自怨,让孩子尽早承担成长的责任。

    3、父母爱孩子的目的是“分离”,成为身心健康、独立的人。

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让“小鬼”早当家,长大愁不发,把人生的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还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让孩子过有思想的生活,父母别把自己的脑袋长在孩子的脖子上。

    4、出门是老师,在家是爹娘——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

把家营造成和谐的乐园,当爹像爹,当娘像娘。父亲是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母亲是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父亲是山:高大、宽厚、安全;母亲是水:上善、柔顺、坚韧。父亲在外是须眉,回家做慈父,母亲在外是巾帼,回家做贤妻。修上善之德,建富贵人家,孝悌忠信 夫妇和顺

    5、周慧玲老师的教女秘诀——不管、不惯.

周慧玲老师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都挺厉害的。她的教女秘诀就是“不管、不惯”。不管就是精神上不控制、生活上不包办,不就是物质上不纵容、行为上不放任。她说,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是育出来的,是养出来的。怎么教?就是:做给孩子看,带着孩子行。她说,生养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生、自己养,不把养孩子的责任推给别人。

    6、怎么育?怎么养?

也就是帮孩子找准人生的位置:在学校,孩子的角色是“学生”,责任是“成人成才”;在家里孩子的角色是“孩子”,责任是“家庭幸福”;在社会孩子的角色是“公民”,责任是“国家兴旺”。这样帮孩子找准了“位”,找到了自己的角色,让孩子明白其人生的三大责任。然后再把家营造成适合孩子成长的好环境。因为家庭环境是人生第一本教科书。环境影响思想,思想指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周慧玲老师育女的“三快理论”。即愉快、勤快、痛快。

        快乐的秘诀——凡事往好处想。

        快乐的体验——适当的难度、恰当的高度。

        快乐的方法——(焦虑)提高技能水平、降低任务难度,

                     (乏味)找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她说:父母是孩子的快乐之源,老师是学生的快乐之源,班主任是班级的快乐之源,校长是学校的快乐之源,党中央是和谐社会的快乐之源。

    7、和孩子一起享受成功,拥抱失败.

成功是成功之父,这是感性的,我们要享受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理性的,我们要拥抱失败。父母为孩子做探照灯,照亮孩子前行的路;为孩子做啦啦队,为孩子高喊加油;为孩子做好观众,欣赏孩子的每一次演出,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坚信天生我儿必有用,助孩子顺势成才。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

    8、父母在孩子学习上的责任

父母在孩子学习上要做孩子学习兴趣的保护神,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给孩子树立爱学习的榜样,建书香家庭,育文化传人。

让孩子明白:考试的意义是发现问题,千万别用学习惩罚学

习。

    9、课外十二多:

       好身体多练  好家务多干

       好书报多读 好消息多传

       好文章多写  好电视多看

       好节目多演  好手工多玩

       好朋友多交 好事情多办

       大社会多访 大自然多探

    10、教师父母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

    首先把责任往自身揽——教孩子内归因。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他说,“匹夫有责”就是人人有责,人人有责其实就是人人没责,把责任推出去了。而“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是把责任揽过来了。于是,在外人面前为孩子的过失承担责任,回到家里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其次不为孩子冲锋陷阵,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叫孩子心中有一种优越感,让孩子心中有仁,眼中有世,不搞特殊化、不做特殊人、不要求特殊照顾。

    11、慎夸孩子聪明、慎夸孩子漂亮、慎夸孩子是最棒的.

    马克吐温说:“ 一句好听的赞美能让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此话虽夸张,但道出了表扬夸奖的魅力——让人陶醉。对孩子进行恰如其分的赞扬,能使之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愉悦的成就感,获得足够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而过多过滥的赞美,分寸失当的表扬,“误导”的表扬,不实事求是是有害的,易让孩子滋生盲目自满、沾沾自喜、投机取巧的心理。凡事有度,越过了度,事物就会发生变化,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当我们赞美学生如何了不起时,要想想他是否真的了不起。不要忘了,我们该做的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在千教中让孩子学会做真人,不文过饰非,磨练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逆耳忠言”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慎夸孩子聪明,多肯定孩子勤奋,慎夸孩子漂亮,漂亮是父母的给予,不是自己能力得来的,慎夸孩子是最棒的,不做人上人,勇争一流,做最好的自己,无处不课堂,无人不老师,上帝第一,他人第二,我第三。让孩子的生命有张力和弹性。做孩子生命资源的保护神,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基。

    哲人说,两片云只有在相同的高度才能撞击出雨来。教师要具备这样的智慧:有和自己的孩子在任何高度相遇的能力,互相撞击出雨来,形成甘霖,彼此滋润对方的心灵。

    亲爱的同仁们,暑假是我们休息、调整自己的大好时期,是我们学习、补充能量的宝贵时期,更是我们育自家园的黄金时期,别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解除孩子身上沉重的枷锁,带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走进社会大家庭,和孩子一起享受成功,拥抱失败。让孩子幸福的生活,坚信:天生我孩必有用。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助孩子顺势成才。

    拉拉撒撒那么多,最后真心地祝愿咱们二实小以及太阳底下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既耕好事业的田,又育好自家的园,生活美满,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