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杨百万的最新故事

(2018-12-20 08:29:25)
标签:

转载

 杨百万的最新故事
 
 
  2007年6月18日9:30,按照预约,我们来到杨百万位于上海共和新路新梅共和城的工作室。老杨一如既往坐在电脑前,他说:"我天天看盘,就是2001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的大熊市中,也坚持不懈"。桌上3台电脑显示着大盘走势、自选股走势以及他重点操作的个股走势,着实专业。
  那天老杨和他身边的股民都显得很轻松,他告诉记者,"我已经清仓了"。一位30多岁的男子从隔壁房间跑过来激动地告诉老杨,"我听你的,都出来了,赚得够开心"。老杨说:"出来是对的,哪怕它还在涨,留点给别人吧。你在出让利润的同时也规避了风险"。
  难忘的第一桶金
  杨百万真名杨怀定,1950年出生,属虎。讲起投资生涯,他一言以蔽之:"穷则思变"。
  同那个年代大多数人一样,少年时的杨怀定家境窘迫,父亲的工薪要抚养6个孩子,十分艰辛。他记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正十二三岁,每月25日才能用新粮票买米,而他们家常常到23日就没米开锅了。排行老二的杨怀定,十分体谅父母的难处,每到这个日子,他就悄悄地问母亲要2分钱,跑到小书摊借书看,全神贯注地阅读让他忘记了饥饿。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不假。老杨说当时看到的一个故事令他印象深刻。那是苏联红军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德国人怀疑是间谍窃取情报,而其实是苏联利用德国报纸的公开报道,分析出德军的行动计划。这使杨怀定认定,认真分析报纸上的公开信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8年2月,感受到社会巨变正悄然来临的杨怀定从一家国有大厂辞职。他订阅了几十份报纸,天天看报,想从公开信息中逮到能月进63元(当时在工厂上班的工资)的机会。4月的一天,《新闻报》上一则消息引起老杨的关注,"上海将开放国债交易",于是,他就在4月21日开市第一天一早赶到西康路101号,别人不敢买,他买,他用此前做"星期六工程师"攒下的一万元钱全部买了三年期国库券。"银行利率5.4%,三年期国库券年利率超过15%,为什么不买?"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过来,纷纷买入时,价格一下就涨到112元,杨怀定就抛掉了。就这么半天时间,他一下就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也出来了。
  很快,杨百万发现全国8个城市的国债价格差异很大,于是,他开始日夜兼程做起了国库券异地交易。到这一年年底,他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万,"杨百万"的大名也由此而来。
  成功的职业投资者
  1989年开始,杨百万与股市结下不解之缘。当时他看到一篇报道,说由于保值利率提高,信用社及银行把前几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他立刻想到,利率要下来了。于是,他马上把国库券抛掉,买入股票。
  第一只股票是"电真空"。面值100元,跌到91元,他买了2000股。这是一只有分红承诺的股票,最高红利15%,最低不低于银行利息。老杨想这多好,每股一年能分15元红利的话,一年就有3万元收入,可以靠利息生活了。当时上海一般工薪阶层的月收入才100元,3000元一个月,已是富裕阶层。
  半年后,股票大涨,他便在800元以上价位将电真空抛掉,净赚150多万元。随后,他带着助手到普陀山旅游。他知道,股票下跌也有一个过程,千万别在这时候"手痒"。果然,一年后,电真空跌到了375元,他又买了回来。
  从1989年算起,老杨的股市投资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期间经历过股价放开的井喷行情,也经历过1500点到300点的暴跌;经历过"5·19"网络泡沫,也经历过国有股减持的四年大熊,在市场的涨涨跌跌中,他一直走得很稳,成为股市不倒翁。"你就没有输过吗?"记者问。"也输过,但我勤于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没有大输过。"他自豪地说,"比如这次"5·30"日大跌,我就成功地躲过了。之前我就在自己的网页上发表观点,认为管理层风险提示要大盘已发出见顶信号,遭到不少人的谩骂,说我已经过气,不懂现在的市场。但事实证明我放弃追尾的利润实际上是规避了风险。"
  杨百万的投资理念就是"做投资,心要平,把鱼头鱼尾留给别人吃,不要太贪";同时,他还强调要学习,要关注政策层面的信息。同早年他订阅几十份报纸不同,现在他主要是上网了解信息,同时他的电脑还连通着电台,可以在操盘时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回家休息,家里每人一台电视,儿子看球赛,老婆看连续剧,他只看财经频道。杨百万说,"我是一个职业投资者啊,不学习怎么行?"
  浓厚的"草根情结"
  出生贫寒的杨百万始终保持着他的平民情结,在很多场合,他都会说"我是草根",但他不含糊的见解却透着他的政策水准、市场敏感和对投资人的坦诚,不像有些分析师讲得云里雾里的让人犯晕。老杨很乐意帮助更多"草根"实现他们的财富梦,所以,他现在除了自己做职业投资者外,还忙着做"投资者教育"工作。
  工作之一,开工作室。老杨的工作室并不大,普通民居,三室户,有十几名学员,每人一台电脑。一般情况下,个人看个人的盘,关键时刻,老杨会亮出大嗓门给出提示。这里都是慕名而来的股民。一位丁先生告诉记者,他自己本来做些生意,也有一些积蓄,去年开始在老杨的指导下炒股,投入的资金至今已经翻倍。如今他将生意弃置一边,专心跟着老杨炒股。老杨边上的是一位年轻人,一问,原来他妈妈多年来就一直跟着老杨做股票,现在又让儿子来学习。"其实杨老师不喜欢给我们推荐股票,告诉你可以买什么,听他讲课,更多的是学习一种宏观把握的理念,还有就是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位新股民告诉我们。
  工作之二,讲课、出书、开发软件。这摊子的事可是要投入很大精力很多时间的,但浓厚的草根情结让杨百万乐此不疲,他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与经验。
  杨百万很得意的是,他把儿子培养成了电脑工程师,这样,他的20年炒股经验和儿子杨珏琦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就开发出了"百万踏浪"的炒股软件。最近几个月,杨百万携带自己的新书《要做股市赢家---杨百万股经奉献》在全国各地做签名售书。"这本书主要是写给新股民看的",老杨看到,在股市赚钱效应的激励下,那么多新股民不顾一切地冲进市场,他感到有一种责任去帮助他们。他说,这次新股民从股市大涨中尝到了甜头,喜欢追涨,因此在本轮行情中比老股民赚得多,但风险也就在于此,因为这些人还没见过股市大跌,不知道'风险'二字怎么写。"当然,我不保证新股民看了就能赚钱,就像一个大学生,上了大学不一定都能挣大钱,还有找不到工作的。书本知识只是基础,真正要赚钱还要靠悟性。"杨百万在书的封面上如此提示"赢家是讲究方法的,赢的方法不止一种,赢家也不是神,想赢就要学会放弃"。
  做了近20年股票的杨百万,之所以至今还能驰骋疆场笑傲江湖,而当年与他一起抛头露面的人有的已经销声匿迹淡出江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做人的低调,做投资的认真。
  在出书、讲课等一系列风光的背后,生活中的杨百万却相当的低调。除了股票外,他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的爱好。"我晚上是不看电视节目的,当家人晚上打开电视机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呆在我的工作室,打打电脑,看看网上新闻,顺便接接股民电话。说起来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杨百万还有一个知名的典故,就是给老伴"发工资"。他炒股的收入足够全家人都不用上班了,可是老伴在家却闲得发慌,杨百万就干脆聘用老伴当自己的炒股助手,每天帮他在网上搜股,大概3个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每月则开给老伴3000元"工资"。
  坦言看淡后市
  中国的股市是在政策支持下产生的,其发展不能脱离政策的调控。长线趋势是政府调控的,市场难以预测,跟着政策走,学会察言观色、闻风而动,顺势而为才是硬道理。央行出台的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是政策面的明显信号,表明管理层已经不愿见到股市继续大涨,投资者应领会政策意图。"杨百万坦言,炒股这么多年,主要靠两点:一是研究政策,也就是大势,根据这个决定入市时机;二是研究个股,这方面他研究出了一套选股指标,每次买股前都用这些指标来选股。投资者只要做好这两件事,炒股就不难了。
  "2005年的时候,管理层出台多项措施,支持股市发展,我意识到股市要涨了,就把房子都卖了进入股市,事实证明是对的。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管理层对股市大涨感到很担忧,从5月初开始,不断地提示风险,并出台调控政策,可市场对此却毫不理会。之后政府又出台了印花税调控措施,联系起来看,政策面对后市很不利;而且,经过一年多的大涨,现在选择个股也很难了。所以,最近我把手中股票都抛光了,只是打打新股,赚点无风险收益。"
  从杨百万工作室出来,大盘还是风和日丽,可是到了下午,却风云突变,指数唰的就下来了。以后几天,大盘做成双头的迹象日趋明显。姜还是老的辣。
  杨百万说,老虎大多数时间是静静地等候,只有草狗才整天乱窜。(记者 严黎丽 陈重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