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绝美的大好河山


标签:
塞外河北张家口明长城著名关隘大境门大好河山要冲关口长城要塞 |
分类: 自驾行 |
说起大好河山,人们不尽要问是哪个位置的“大好河山”,实际就是万里长城四大雄关之一的“大境门”。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北侧,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距今已有370年的历史了。
大境门是万里长城的一处非常重要险峻的关隘,历史上大境门自古就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是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因地势险要,位置特殊,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们的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央视旅游专栏和舌尖2曾多次做过专题详细的介绍与报道。
大境门两侧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城门就立在山间,上面书写着四个大字“大好河山”,那是历史上最后一任察哈尔都统高维岳提笔书写的,如今的大境门已经是珍贵的古迹了。
在明代张家口是朝廷批准的茶马互市之地,蒙古族人可以将马匹、皮毛运到大境门一带换取茶叶、丝绸等,清代这里是通向今天蒙古国的张库大道起点,也是著名的商贸区。
清王朝统治者发出了“内外一统”的政治信息,大境门便是将这个信息传播出去的通道,它不仅抚慰了关外的少数民族和游牧部落,甚至也向俄国发出了友好交谈的“请柬”,以至于举世闻名的“北方丝绸之路”——张库大路在大境门开通之后达到了鼎盛。可以说,大境门的修建既是作为多民族交流、商业贸易的功能,也作为长城的最后一处修建地结束了中国修筑长城的历史。
大境门不仅有宏伟的建筑和秀丽景致,而且有着光荣的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就是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了这座塞外古城。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五万人马全歼于大境门之外,张家口获得第二次解放。
张家口大境门,以其长城关口而闻名。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来远堡西侧边楼开豁建门,名曰“大境门”。古时匈奴、鲜卑、契丹从这里大举入侵,成吉思汗南征时的滚滚铁蹄从这里呼啸而过。300年前内地往蒙、俄运送丝绸、茶、盐的驼队就是从这里逶迤蛇行。清时的八大皇商也是从这里崛起的。清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也是从大境门出发的。
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众多关隘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关口。在国内外学术界已被列入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同样重要的关口。我国万里长城的关口都以“关”“口”称谓,而只有张家口的这个关口被称做“境门”,这其中即包含着“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也流淌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渊源。
从明朝隆庆5年起,张家口大境门外元宝山一带,逐渐形成了在历史上被称为“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里换成了丝绸、茶业、瓷器和白糖,大境门外成为了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