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央视舌尖上的美食啤酒鱼首脑政要元首名人荟萃蜡像 |
阳朔,这个漓江边上的小渔村,现在已经与丽江古城一样,成为一个小资的代名词。当年从杨堤走到兴坪,饱览漓江最美景色,曾经是徒步旅行的最佳选择,不仅是放松的好地方,而且还能让自己的精神与肉体得到某种释放。但是现在许多人也许不一定想要一个纯粹的旅行,如果说到这个风景秀丽的西街小镇,去寻找一番风景与浪漫的结合,倒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桂林阳朔西街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15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要、首脑在此留下足迹。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一些援华的苏联及东欧国家的专家不时来到阳朔游览,这是解放后最早到阳朔的外国人。当时苏联著名画家马克西莫夫及一些摄影家都到过阳朔,其作品都发表在苏联的《鳄鱼》画报及《苏联画报》上,反映的都是当时阳朔水车门码头和西街街景。
60年代到访阳朔西街的,有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尼泊尔首相比斯诺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70年代至90年代时有将近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西街参观游览,像议会领袖、副总统、副总理及内阁部长级外宾更是不计其数。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卡特、布什曾到阳朔西街漫步游览,卡特与夫人更是在西街上骑自行车观光,1998年7月2日克林顿总统访问阳朔渔村和西街后,在国内外更是掀起了一股阳朔西街热。
西街堪称中西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早在70年代初,就有许多西方人游完漓江后,无意中走进了西街,发现在山水秀美之中,竟有这样一条迷人的小街。这些西方人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把对西街的新奇和粗浅的印象写在了西方各国出版的旅游指导书上。到了80年代,每年来西街自助旅游者都超过十万之多,西街成了名符其实的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西方特色氛围独特的街道。
由于诸多外国人的蜂拥而至,如今的西街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英语角”。同时,西街又孕育了许多的跨国婚姻,可以说,以阳朔当地人口为基数计算,西街的涉外婚姻比例之高,为全国之首。所以,西街也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地球村'。
“啤酒鱼”这道菜当属阳朔的地方特色菜,央视及部分省市电视台曾经多次详细报道过,原因是其食材极为考究,做工实属精湛。好吃的阳朔啤酒鱼一定要用活的漓江清水鱼加漓江水煮,这样啤酒和鱼肉的香味保证可以让你胃口大开,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阳朔西街的话,一定要尝尝啤酒鱼,味觉器官会告诉你味道如何的。
做啤酒鱼的时候,是先将鱼开膛破肚,去掉鳃和内脏,注意不要刮鳞,正宗的啤酒鱼一定是带鳞的。然后将鱼平剖成均匀的两半,每半边横砍几刀但不砍断,保持完整,撒上姜丝等作料,投入约两三勺油的热锅中猛火煎,直煎得鱼鳞变黄卷起,在淋上酱油,撒上红辣椒,倒入半瓶啤酒,盖上锅盖焖,这样鱼出锅后,绝无腥味,鱼肉鲜嫩可口,原汁原味,绝对上品。
东张西望,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心事,是西街往事,还是自己的人生、前途、命运。
现代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不过也让我们更加怀念过去的时光,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旅行者。无论他来自何方,来到那些他们认为还很自然的地方,去寻找那些失去的感觉和美好的记记。
你照我呢吗?
今天的西街不仅是中国的西街,而且是世界的西街。
老实说,如今西街两旁的店铺确实比以前热闹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店铺销售着很有特色的小吃,各类小商品也是琳琅满目。这看起来没什么不对的,但是我在想,一个以休闲而闻名的地方,仿佛慢慢成为一种类似城市步行街的感觉,似乎向城市快速迈进,对于许多游客来说,这里很有意思,但还是无法找到曾经的西街的那份恬静和平和。
如今再次来到阳朔,重游夜晚的西街,感觉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西街的酒吧了。各式各样的酒吧多了许多,重金属摇滚的酒吧取代了那些清吧,而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但同时也改变了西街原有的味道。这一点十分与丽江相似,当满街震耳欲聋的音乐,举杯欢呼的咆哮声,取代了那些娓娓道来的歌声,我想这也许时代发展,中西合璧的结果吧!
发现在几个卖手工艺品的小摊上很是热闹,手工编织的中国“芭比娃娃”很是抢手,现在的阳朔手工,似乎已经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了。
在西街的街头,还可以看到很多艺术家,他们已经将自己的艺术纳入了商品的行列。瞧,这位美女正将一个个简简单单的瓶子内壁赋予各种图案,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啊!
一个小美女,在自家店铺的门口编制着线毯,同样也引得一群老外驻足拍照。
当然,西街内的比萨饼、冰淇淋在这个古色古香的地方,也有一席之地,毕竟它是美食中的小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