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北行(第一篇)

(2013-01-06 15:20:39)
标签:

长白山

旅游

分类: 行走远方

     巍巍长白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山,有着神秘的森林,奇特的山峰,无尽的宝藏。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巨大的高山湖泊,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奇异的火山地貌,珍贵的动植物,长白山堪称一座天然博物馆。

     长白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是一座休眠的火山,是中朝两国的界山,同时还是中国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大、最深和最高的火山口湖,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天池还高209米,天池是中朝两国的界湖,也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之源。长白山天池湖面海拔高度为2189.1米,略呈椭圆形,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3.73千米,积水面积21.4平方千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水面周长13.17千米,最深处373米,平均水深204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长白山天池年平均蒸发量45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1333毫米,天池年平均水温-7.3度,是吉林省气温最低,降水量最大,蒸发量最小的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

    天池上空气候多变,多云、多雾、多雨、多雪,尤其盛夏季节,风雨不定,变化频繁,这与海拔高度紧密相连,有时一天之内,甚至一小时之内就可能发生几次变化,刚刚还是骄阳直射,焦灼烤人,忽然狂风大作,黑云滚滚,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山峰湖面倾刻间淹没在风雨之中了,一会又风和日丽,山峰湖面又重新展露出来,雨后天池景色更加迷人。天池上空经常云雾缭绕,置身其中使人顿觉腾云驾雾一般,白云在脚下飘逸,给人一种神秘莫测,飘飘欲仙的感觉,有时还会出现池东日出池西雨,山上大雨,山下晴的奇异景观。

   历史上的长白山一直是关东人民生息劳作的场所,也是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不仅风光美丽迷人,而且资源丰富,生存着1800多种高等植物,栖息着50多种兽类,280多种鸟类,50多种鱼类,以及100多种昆虫。

   从长白山山下到山顶,可以看到从温带到寒带的不同植物的类型,植物的分层分布情况十分清楚,在山脚,主要是阔叶林,往上,直到海拔1000米左右,是针叶和阔叶混合林。在这混合林带,树木品种繁多,不同季节的风霜雨雪,使大森林的景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海拔1000至1800米之间,是针叶林带,这里山高林密,生长着最有经济价值的各种针叶树,这些树的树干笔直,生机盎然,再往上到近2000米,是岳桦林带。岳桦树为适应高山寒冷、潮湿的严酷气候,躯干短曲多枝,树皮节理斑纹极富图案趣味。2000米以上,就没有树木了,是苔藓地带,每年夏季都盛开着各种颜色的鲜花,景色瑰丽,真是能充分地体验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景。

   我是在2012年7月底8月初成行的,一家三人方式为自助游。为什么现在才写,就是一个字“懒”,二十多年国内去了不少地方,就是最早去的没有留资料照片,现在在不忙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发一些博客,与大家分享。热爱生活,放飞心情,身体健康都是大家共同追寻的目标,人就是大自然的产物,就是要回归大自然。

    还有,实际上长白山最佳旅游时节是6至7月,这时正是长白山的春季,山顶山花盛开和冰雪逐渐消融,6月末至7月初是高山花园鼎盛时期。7至8月是夏季的旅游旺季,人太多,出行困难,建议避开这个时段,9至10月初是长白山的秋季,漫山斑斓的色彩,晴朗的天气,10月初的山顶大概就有初雪了,好了先看一部分照片,再叙。

东北行(第一篇)
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刚降落
东北行(第一篇)
长春机场
东北行(第一篇)
长白山大门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山顶(天池)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山顶气候瞬息万变,转脸雾气缭绕
东北行(第一篇)
东北行(第一篇)

接着请看东北行(第二篇)照片续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