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道论《黄帝内经》上古天真之与道合真篇(五)

标签:
祝华英道医黄帝内经 |
天人合一 · 道论《黄帝内经》
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推出的“天人合一,道论《黄帝内经》线上音频课程”推出后,广受好评。祝玄冲道长通过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纲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字箴言,重点从无极、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气、七星、八卦、九宫、十天干、十二地支道医角度对《黄帝内经》逐句阐释。刘丰老师通过通俗的科学语境,结合多维宇宙观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阐释《黄帝内经》。现在,我们将其中的课程精彩内容集结在此,希望能为大家开启《黄帝内经》的学习之门,提高生命质量,开启生命智慧.
上古天真论之与道合真篇(五)

大家好,上一堂课我和刘丰老师专门探讨了修道与上古医学的关系。
接下来的课程正式进入《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上古天真论》开篇介绍了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先祖,华夏儿女都是炎黄子孙。黄帝在道家的地位非常崇高,在中国谈道家文化的时候往往称黄老或老庄,而谈黄老道家学术的比较多,黄就是黄帝,老是老子。
相传黄帝登上帝位以后,有一次到崆峒山去问道广成子,广成子是道家一位得道真人,相传他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而老子也老君另外一个化身,老子生活在周朝末年,在道家他是三清之道德天尊。
《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
神灵这两个字以往大多解释的是聪明,但我个人有一点不同的看法,因为道家的神灵和聪明是两回事。什么是聪明?比如说孩子很聪明,孩子的聪明大多数是对于后天知识体系的吸收、理解,就是学习能力、理解领悟能力很强,心思敏捷,谈的是后天这一块。而神灵在道家里往往指的是先天,“生而神灵”,可能黄帝出生时神灵就在很高的灵性层面,按道家来说是有不凡的智慧,悟性非常强,根基非常好,他的心神能够直接通达高维(按刘丰老师说的维度),这是神灵的层面。
刘丰老师,您怎么看神灵与聪明呢?
刘丰老师:
就像您刚才讲的“神”实际指的是高维,是高维空间、高维信息和高维能量。基督教里讲的“神”就是N维(N趋于无穷大),是一切的投影源;但在中华智慧里面“神”并没有去特指最高,只要是高维的都有“神”的概念在里面。聪明其实只是在三维空间的知识系统里面,在三维的经验知识系统里面的。我们经常讲神灵代表的是高维信息,实际高维信息代表智慧,三维信息代表的是知识,知识是由高维投影出来的。聪明经常说的叫小聪明,智慧是大智慧,所以神灵是跟智慧关联的,正好跟您刚才讲先天和后天是对应的。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话是关于化身的问题。其实是这样,我们在这个时空的所有生命来源是更高的维度投影出来的,也就是在投影源里它有一个共同的能量属性,但是它投影到不同的三维空间和不同时空里面的三维空间的时候,显化的相是不一样的。就像我的一个手,可以正面投影过去,侧面投影过去,还有俯视投影过去,它们投影的是同一个东西,同一个体系。我手上的大拇指跟食指的关系在三个投影里面的关联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大拇指在三个投影里面都是大拇指的相,但这个大拇指的相它又不一样。我们讲前世、来生、转世所有这些东西都跟这个内在的概念是有关联的。还有一些人说是什么人的轮回,是什么的再来,这都是我们三维人在三维时间轴上把时空给拉开以后的概念,实际到第四维来讲,他们是同一个能量体系投影出来的,我们又管它叫同一个灵。在佛教智慧里面讲化身,讲的是千百亿化身,也就是从N维法身到中间层次的信息系统叫报身,投影到三维空间就有千百亿的化身的意思。
我知道你在看哦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LQTeAVzicicKyxDRggic6icboG401arGdMaPwf4vsD2ebupt1SsAshbtZIK0C8OnUozDjoOk3TvQgWbbibkHtUDr3jA/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祝玄冲道长:
黄帝生而神灵,这个“神灵”我再用一句话来补充一下,从我们自性直接流露出来的智慧就是神灵,就是生而神灵,它不是来源于后天的学习,是来源于我们本身自性的智慧。在日常行、住、坐、卧甚至工作的时候,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自性、觉性会直接流露,有的时候叫灵机一动,就是讲的这一面。
“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这几句我就不详细解释,因为我只对原文比较重要的话题进行阐述。这里面要讲的是长而敦敏的“敦”,它能很好的显示黄帝的内在本质,黄帝是三皇五帝中五帝(东方青帝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也称玄帝、中央黄帝轩辕氏)里面的一帝,相传黄帝是秉五行之土德而生的。“敦”是什么意思呢?是深厚的土壤,也叫大土地,很厚的土,如果从《周易》的层面来讲叫“厚德载物”。比如黄帝前面是炎帝,炎帝是秉火德而生,所以说“敦”就反映了黄帝的土德,因为黄为土之色。“成而登天”在古代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黄帝成年以后登上了天子之位;另外一种解释是黄帝百岁以后得道成仙,相传黄帝铸鼎于鼎湖之山,鼎成而白日升天,飞升时跨龙而登天界。
“黄帝问于天师”,
天师是岐伯,黄帝是天子,岐伯是黄帝天子之师,所以尊称天师。
“黄帝问于天师: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黄帝问天师岐伯,上古的时候为什么很多人一生皆能活过百岁呢。“春秋”指一年,或者一生一辈子也叫春秋。
“百岁”在道家指的是两甲子,一甲子是60年,百岁严格上来说是人的天寿,天年之寿就是两甲子120岁。
“而动作不衰”,在这个地方特别用动作来说明人体的寿数,有些人过了100岁动作还非常敏捷;有些人不到100岁,到了半百50岁、60岁时,其动作就比较衰老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奥秘。
在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里面,东方木是主动作的,木曰曲直。因为东方为肝胆,肝生筋,筋在身体是主运动机能的。从一年来看,冬季的时候气温严寒,万物潜藏,在自然界我们会发现冬天的时候有很多动物会冬眠,会进入到一种静伏养藏的状态,植物也会进入到一种归根复命的状态。而到了来年春天生发的时候,随着气温的上升,动植物会由静到动,所以说春天是主动的一个季节,而这个主动的机能在我们身体上,就表现在筋上。
筋与人体的天年寿命有什么内在的关联?这个要讲到东方肝胆木与筋的关系。我们的五脏分别主皮、肉、筋、骨、脉,比如: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肾主骨,脾主肉,而肝主筋。
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出生的季节,生气非常充沛,春天的生气在人体为东方的胆木所主,东方为少阳胆与厥阴肝。肝生筋,肝主藏血,肝里面藏的血是濡润滋养经筋的;而少阳胆是少阳之气,在春天主的是勃勃生机,就是春生万物的生气,生气进入筋就会让筋变得比较柔韧柔和。
古代有一个词语叫温柔,现在通常以温柔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比如温柔的女子,其实温与柔都是指东方春天的状态。温指的是东方天气为少阳木,春天的时候春暖花开,冬季气温比较严寒,到了春天的时候气温由冬季的严寒转向温暖,所以说春季的少阳之气就是温;柔指的是厥阴木的状态,柔的上面是一个矛,下面是一个木,是说春天的草木初生,比如春天刚出生的草木,因为生气非常充沛,所以草木枝叶等都非常柔韧,又柔又有韧性,所以说柔指的是木。
《黄帝内经》中说春天的时候天上的气“在天为风”,风指的是春天温和的春风,“在地为木”指的是肝木。人体的筋是禀受了少阳的生气,少阳的生气就是温。有了少阳的生气,再有厥阴肝经,肝血去濡养筋就会变成柔,所以说温柔指的是肝胆对筋有一个滋润温养的作用,尤其是胆,因为胆主的是生气,如果我们身体里的生气越充沛,筋就会越柔和而有曲直的韧性。
那么少阳里面的生气从哪儿来呢?
生气实际上是来源于我们下丹田的元气。元气在道家被称为道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以虚无之元气为本体,但大道元气的作用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元气唯一的作用就是“生”,其表现就是一派生机,其表现在春天就是春生万物。
春天的少阳胆经的生气作用于筋,而筋主人体的动作,所以在这句话里面,看似讲的是人体的动作,实际上筋内涵着人体的生气和元气。如果人体的元气非常充足,那么这个人的生机就会生机勃勃、生机充沛,筋的功能就会非常的好,而筋司运动,表现在人体上就是动作不衰,所以这一句话是借动作来看一个人的生气足不足、元气足不足。
刘丰老师:
这一段话其实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就是古人不光是寿命长,且生命力强。刚才玄冲道长主要讲的是生发,东方主木、肝胆,它代表生发,也代表生命力,讲的是古代人整个生命力呈现的生命状态和现在人不一样。
在这前面有说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叫“长而敦敏”,提示到大家注意“敦”,它代表土。这个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土是两个能量波共振的五种空间振动状态,其中土正好居中,实际是两个能量波共振后形成四象能量,四象能量分别对应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它们又分别对应火、水、木和金,它们的综合能量是土。黄帝的能量属性是什么?是中正、中和,没有偏性,同时“敏”又使得他有自由度,土敦厚扎实,同时又能跟所有的四象关联,所以“长而敦敏”代表黄帝的一种圆满,能量属性的圆满。
“成而登天”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回归高维。我们经常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其实我们都是从高维投影到这个空间,而最终要回归高维,这也是《道德经》里面讲“出生入死”的概念。如果没有明白这个,就不明白生命的生死是怎么回事,所以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觉醒的来自高维的生命的最终归宿还是要回到高维。谢谢!
第五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