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2016-07-03 08:15:58)
标签:

凸轮设计

预定轨迹

路径配合

solidworks

分类: CAE

 在机械设计中,常会涉及到预定轨迹运动的设计。一般来说常用的方法有:1.联动凸轮组合机构。2.凸轮-连杆机构。3.曲柄摇杆机构。其中凸轮-连杆机构应用广泛,通过合理的组合可以实现多种复杂预定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但设计凸轮轮廓计算复杂,让人望而却步。本文介绍一种简单的凸轮-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基于Solidworks Motion的轨迹追踪。利用反求法得到凸轮的理论轮廓线及实际轮廓线,并通过仿真验证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实际运动轨迹。此外本文还介绍了Solidworks中路径追踪、根据曲线生成草图、沿路径配合、套合样条曲线和复杂轮廓的接触设置等重要功能的实际应用。

一、问题描述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简图如图1.1所示,凸轮1固定,原动件曲柄2均匀转动,带动连杆2运动,此时固定凸轮约束着与连杆端点B通过铰链结合的滚子4,使连杆的端点C沿着预定的轨迹5运动,从而达到该机构的工作要求。

      设计参数:预定轨迹5尺寸:长400mm,宽300mm,圆角R=100mm;各杆长                    度:lOA=150mmlAB=80mmlAC=150mm滚子半径Rg=10mm,曲柄OA转速n=60r/min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1 凸轮-连杆机构简图
二、求解思路及步骤

          1.根据几何参数,绘制三维零件图。

          2.装配零件,C点与轨迹5以路径配合的方式装配。

          3.路径追踪得到B点运动轨迹,以此曲线建立凸轮轮廓。

          4.添加滚子,仿真验证轨迹是否一致。

三、创建零件,装配体及仿真

3.1 创建零件

          Solidworks中,分别以图3.1-3.3所示草图创建凸台拉伸,拉伸距离为10mm。以图3.4所示草图创建旋转凸台。分别命名为机架、曲柄、连杆、滚子。材质设为普通碳钢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3.1 机架草图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3.2 曲柄草图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3.3 连杆草图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3.4 滚子草图

          为实现之后装配体的配合,点击:插入-参考几何体-点,为连杆添加参考点C,如图3.5所示。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3.5 参考点的创建
 

3.2 创建装配体

          新建装配体文件,添加机架、曲柄、连杆进来,装配后结果如图3.6所示。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 3.6 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体 

          以机架上表面为基准面,点击:插入-草图,绘制“预定的轨迹”。如图3.7所示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3.7 预定轨迹草图

          点击:配合-高级配合-沿路径配合,如图3.8所示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3.8 路径配合参数设置

3.3运动仿真

          1)以曲柄旋转出轴孔为参照,添加等速旋转马达,转速为60r/min

          2)时间设为1s,在运动算例属性中设置每秒帧数为100,其余默认。

          3)对运动算例进行仿真求解,完成后点击:结果和图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跟踪路径图解。旋转连杆B处圆孔变线,得到跟踪轨迹如图3.9所示: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3.9 连杆B端跟踪轨迹

四、创建凸轮轮廓,添加滚子后仿真验证。

1)创建凸轮轮廓,装配滚子

          Motion Manager设计树中,展开:结果-跟踪路径图解-从路径生成曲线。如图4.1所示: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4.1 路径生成曲线设置

          以机架上表面为基准,点击:插入-草图-等距实体。得到凸轮实际轮廓草图,如图4.2所示: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4.2  凸轮实际轮廓草图

          点击:工具-样条曲线工具-套合样条曲线。将各段曲线组合在一起(后续接触设置,要求曲线必须封闭)。如图4.3所示: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退出草体后,选择:装配体特征-切除拉伸 命令,距离设为8mm 

          将滚子添加进来,滚子杆与连杆空同心配合,滚子内面与机架上表面重合。结果如图4.4所示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2)仿真设置

          删除原有路径配合

          点击接触工具:接触类型为曲线;曲线1为机架凸轮内轮廓线,曲线2为滚子上表面(注:相互接触曲线必须位于同一基准面上);选中“曲线始终接触”复选框;材料默认。如图4.5所示: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3)点击计算按钮,进行仿真求解。

          点击“结果图解-跟踪路径”,得到连杆C端追踪轨迹如图4.6所示: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4.6 C端跟踪轨迹线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跟踪的运动轨迹与预订运动轨迹完全重合,充分验证了在运动性能方面,按给定运动轨迹反求凸轮的理论轮廓线及实际轮廓线的可靠性。

          点击“结果图解-角加速度”,得到连杆角加速度曲线如图4.7所示:

预定轨迹反求凸轮轮廓
图4.7 连杆角加速度

          由上图,一个周期内连杆加速度总体趋于平缓,但在某几个位置有较明显的突变,这跟实际运行时,凸轮与滚子接触时产生的情况一致。

五、总结

          凸轮作为机械领域中常用机构,具有响应快速,结构紧凑的特点,常被用来控制工作按要求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尤其是在自动机和自动控制装置中得到广泛使用。为了解决凸轮轮廓设计方法的复杂的问题,本文基于Solidworks Motion,提出利用反求法设计凸轮轮廓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可行、可靠,并且可以直接进行仿真验证设计。

 


 以上为基于Solidworks Motion预定轨迹凸轮-连杆机构的设计,有什么不足或者不同见解,请留言多多指教,大家一起交流学习。谢谢!

【满续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