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论力学之核心观念--运动学篇

(2016-01-11 08:59:00)
标签:

理论力学

分类: 教学

本篇博文对理论力学的运动学进行总结,其目的是为大家的理论力学期末考试提供参考。

我们通过依次回答三个问题,从而对运动学进行总结。

----------------------------------------------------------------------------------------------

问题1: 运动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案:

运动学的基本问题是,对于一个机构,当原动件的运动(一般是速度或加速度)已知后,我们希望知道某从动件(或者其上某点)的运动如何?

例如:下图所示的结构,已知OA匀速逆时针转动,要求此时CD杆的速度与加速度。这是典型的运动学问题。

image


问题2: 如何求解运动学问题?

答案:

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使用运动方程的方法。例如对于上述问题,写出CD上C点的横坐标与时间的关系,此即C点的运动方程,然后连续两次求导数,就可以得到CD上C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由于CD杆在做平移,CD上C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就等于整根杆件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二种,使用运动链的方法。

(1)根据OA杆的定轴转动,求出OA上A点的运动(速度或加速度)

(2)在AB上根据A点的运动,求出B点的运动(AB杆做平面运动,需要根据平面运动刚体上点之间的速度或加速度关系来求取)

(3)根据B点的运动推出BE杆的运动(角速度或者角加速度)

(4)由于CD杆和BE杆之间是移动副,需要使用合成运动的分析方法,取C(CD)点为动点,而BE为动系,从而基于速度合成定理或者加速度合成定理,推出C(CD)的速度或者加速度。


问题3: 上面这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有什么适用范围?

答案:

第一种方法,求解的关键是首先要写出运动方程,至于后面的求导数以得到速度或加速度是很容易的事情。那么如何写出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要写出CD上C点的横坐标与角度BOA的关系,这是边与角的关系,是纯粹的几何学问题。能否正确写出这种关系,取决于解题人的几何学水平如何。如果能够写出该方程,那么后面的求解过程只是一个纯粹的求导问题。

第二种方法,是运动学中的重点。使用这种方法,思路很清晰,就是从原动件开始,经过运动副,一步一步,直到求出最后的未知数。这种连续的求解过程,实际上是两种计算形式的反复使用

(A)在同一个构件上根据一个点的运动推出另外一个点的运动,或者推出整个刚体的运动;或者根据刚体的运动推出刚体上一个点的运动。例如这里,根据OA杆的角速度求得OA杆上A点的速度;根据AB杆上A点的速度求得B点的速度;根据BE杆上B点的速度求得BE杆的角速度。均是在同一个构件上进行上述计算。

(B)在两个构件之间 传递运动时,如果其间的连接是转动副,则运动直接传递到下一个构件(即构件A上运动副处点的速度/加速度 = 构件B上运动副处点的速度/加速度);如果其间的连接是移动副/高副,则运动并不能直接传递,需要选择动点,动系,基于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来得到另外一个构件上运动副处点的运动。例如在上述问题中,因为A处是转动副,运动直接传递,从而有:OA上的A点的运动 = AB上A点的运动;B处是转动副,运动直接传递,从而有:AB上的B点的运动 = BE上B点的运动;但是在C处,因为是移动副,运动并不能直接传递,所以需要选择合成运动的分析方法,设置C(CD)为动点,而BE为动系,来获得C(CD)的运动。

这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对于一个问题,如果能够使用第一种方法,则最好使用它。用它解题速度会很快。

但是如果并不能列出运动方程的话,则只有使用第二种方法,它是运动学的主打方法,也是考试的重点。


问题4: 运动学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答案: 没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