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ansys |
分类: CAE |
多场耦合(multi-physics)是分析多个物理场之间的交互作用,例如热应力问题,压电分析,压阻分析,MEMS分析,流固耦合分析等等。对于单物理场进行分析的软件已经很多很多,但对多物理场进行有效仿真的软件并不多见,而ANSYS就是其中之一。
使用ANSYS进行多物理场仿真,总体上有两种途径:基于经典界面的方式和基于WORKBENCH的方式。
(1)基于WOKRBENCH的多物理场仿真
就一般用户而言,使用WORKBENCH方式会更容易一些。例如一个稳态热应力问题,只要先创建一个稳态热分析,然后把分析的温度场作为热载荷加载到静态结构分析中,就可以方便的进行耦合场的仿真,如下图。
但这只限于做单向的多物理场分析。而有些多物理场耦合问题属于双向耦合,例如流固耦合问题,此时如何使用WORKBENCH来进行分析呢?
对于这种问题,WORKBENCH也提供了一种方法,例如流固耦合问题。先创建一个结构分析,然后把结果导出为CFX流体分析,如下图。
从上图中,我们看不到是如何做双向耦合的。的确如此。WORKBENCH对于双向的流固耦合做了特殊的处理,我们看到上面的项目示意图中,对于结构分析,删去了求解单元格和结果单元格,而在结构分析中,添加了一个流固耦合交界面;最终的双向耦合设置,都是在CFX中进行的。
但是上述方式仅适用于流固耦合分析。对于其它双向耦合问题,我们还看不到WORKBENCH是如何处理的。
总之,WORKBENCH处理单向耦合问题非常简单方便,对于双向耦合问题,它处理流固耦合问题很方便,而对于其它耦合问题则还没有看到解决办法。
但是在经典界面中,则提供了许多求解多物理场的方法,远远超过了WORKBENCH的支持力度。
(2)基于经典界面的多物理场仿真
总体上,ANSYS经典界面提供了四种方法进行多物理场的仿真。分别简述如下。
(2.1)一种单元的方式(ANSYS称之为直接法)
在这种方法之下,使用一个单元,该单元的每一个节点上直接包含了所需要的多个物理场的自由度。然后就可以按照通常单一物理场的方式进行建模,仿真。
在这种多物理场单元中,用途最广的就是SOLID226单元,该单元的几何形状如下
该单元可以进行很多耦合场的仿真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于热-结构分析,压阻分析,电弹分析,压电分析,热电分析,结构-热电分析,热-压电分析等等,该单元都可以支持。
只需要对该单元设置好关键字KEYOPT(1),就可以方便的做某种分析。例如,对于压电分析,设置KEYOPT(1)=1001,则该单元的每个节点就有四个自由度:UX,UY,UZ,VOLT.然后按照单物理场的方式创建有限元模型,并设置边界条件并求解,就可以进行耦合场的分析了。
(2.2)物理环境的方式
物理环境就是物理文件。实际上是使用一个几何模型,而把不同场的特殊信息写到一个物理文件中,然后依次调用各场的物理文件来进行耦合分析。
以热应力分析问题为例,其分析步骤如下:
•定义热问题。
•写热物理文件。
•清除边界条件和选项。
•定义结构问题。
•写结构物理文件。
•读热物理文件。
•求解和后处理热问题。
•读结构物理文件。
•从热分析结果文件中读入温度。
•求解,后处理该物理问题。
从上述求解过程可以看到,在定义结构问题的时候,只是清除了热边界条件和选项,而几何模型还是一致的。那么在物理文件中包含一些什么东西呢?
根据ANSYS的帮助,一个物理文件所包含的信息如下
l 单元类型和关键字选项
l 实常数
l 材料属性
l 单元坐标系统
l 求解分析选项
l 载荷步选项
l 约束方程
l 耦合节点集
l 边界条件
l GUI偏好设置
l 分析标题
可见,它包含了除几何模型外的其它一切求解信息。
这样,我们明白了,所谓物理环境的方式,实际上是指:公用一个几何模型,然后对于场A的求解设置,写入到一个文件中;对于场B的所有设置,写入到一个文件中。然后依次读取这两个文件,进行分析。
(2.3)单代码耦合的方式
在这种方式之下,是在同一个数据库中,先创建第一个场完整的有限元模型,并设置好求解选项;然后对第二个场如法炮制;接着激活多求解器选项,进行一些耦合关系的设置,一次性求解并得到所有结果。
使用这种方式,在创建两个场的模型时,几乎是完全独立的。然后只是在solution中激活多求解选项,进行一些设置,以表明这种耦合关系而已。
用这种途径,思路十分清晰,而且两场的几何模型并不需要保持一致。这应该是在ANSYS中进行多物理场耦合的一种主导方法。
(2.4)多代码耦合的方式
单代码耦合方式是在ANSYS APDL中进行求解的,虽然此时有多个物理场,但是都在用ANSYS APDL求解器。
而多代码耦合方式则与此不同,以流固耦合问题为例。
此时,首先在ANSYS APDL中创建结构分析模型,然后在CFX中创建流体分析模型,接着在ANSYS APDL中进行耦合关系的设置,接着分别启动ANSYS APDL和CFX进行计算,并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其流程如下
在这种方式下,已经不再像(2.3)那样仅仅在ANSYS APDL内部操作了,而是两个软件分别计算,至于两个场之间的耦合作用是通过端口通信来解决的。显然,这是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它意味着,我们可以联合ANSYS,NASTRAN,ABQUS,HYPERMESH等进行仿真,各自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它们之间通过端口进行联系。
虽然很有前途,不过就ANSYS而言,该方法现在仅限于ANSYS
APDL和CFX之间的通信,还没有上升到ANSYS与ABAQUS,ANSYS与NASTRAN之间通信的程度。
有的。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使用ISIGHT进行统筹规划,而分别对ANSYS ,NASTRAN,ABAQUS进行编程,然后通过数据文件进行信息的交换,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但是这需要用户同时懂得ANSYS,NASTRAN,ISIGHT的编程,而且恐怕要用MATLAB来进行中间信息的插值处理,这对用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一步,一般的用户恐怕只好望而却步,而团队合作方式可能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