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求解运动学问题的运动链法

(2013-01-07 10:14:29)
标签:

理论力学

分类: 教学

大家在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应该深深的感觉到运动学的重要性。理论力学的三大模块中,除开静力学以外,运动学自成一块,而动力学的解题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充分感受到运动学在其中的重要性,因此学习好理论力学,运动学是必须花费较大精力的。

运动学问题通常有两种解法:运动方程的方法和运动链的方法。

运动方程的方法适用于那些原动件在匀速运动,而且几何关系便于建立的问题;而运动链法则具有普适性。无论是上课,还是期末考试,考研等,运动链法都是重点。

那么运动链法如何使用呢?

我在前些年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力学与实践》杂志上,现在看起来,其观点依然正确,所以原文抄录如下,希望对于大家学习,理解运动学有帮助。

==============================================================================================

求解运动学问题的运动链法

宋少云

(武汉工业学院机械系,武汉,湖北,430023)

摘要:详细阐述了求解理论力学的运动学问题的运动链法。首先进行机构分析,然后画出运动链图,根据运动链图确定求解方案,然后实施该方案。列举了两个典型例题说明使用该方法求解运动学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运动学,运动链

Abstract:Motion chain approach to solving kinematics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 is discussed. Mechanical analysis is done at first; and then motion chain is depicted; solving scheme is decided according to the chart of motion chain subsequently; finally the scheme is carried out. Two typical examples are calculated by this approach.

Key words: kinematics, motion chain

在理论力学的三大模块中,运动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除了运动学自身的重要地位以外,在动力学问题中,运动学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对于动力学的问题,不管是采用动力学的普遍原理,还是用达朗伯原理或是虚位移原理,在这些基本方程列出来以后,一般需要补充运动学的方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动力学问题之难解,并不在于动力学本身,而在于运动学基础不牢。因此,如何教好运动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往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籍中,对于运动学的综合题,大多从具体的问题出发给出其求解方法。这种方法有其合理性,但是笔者发现,仅仅对于与这些例题类似的问题,学生还可以模仿,但是题目稍微变化以后,学生又感到无从下手了。有些时候,学生也解出来了,但是他们甚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解出来的。因此,笔者认为需要探索出一种求解运动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得运动学的求解有规律可循,而结束这种模糊混乱的求解状态。

受到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拓扑构型的启发,笔者探索出一种求解运动学问题的运动链法,使用该方法在连续几届学生中进行教学,得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具体阐述这种方法,以与各位同仁探讨。

1. 运动链法的基本思想和求解方案

运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构,而机构是固定一个构件而形成的闭式运动链,运动链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系统。运动学的基本目的是:对于一个机构,当已知原动件的运动后,求解从动件及其上某点的运动。

众所周知,要形成一个清晰的求解思路,最好的方式是用图形。机构的运动简图是从构件的几何性质和约束性质所作的抽象,要形成一种一般的求解思路,需要进一步的抽象。在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中,使用拓扑构型[1]来描述多体系统中各物体的联系方式。它用一个圆圈来表示物体,用一条连接相邻物体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一个运动学约束,它进一步舍弃了构件的几何外形和运动学约束的具体形式,所得到的图形更抽象。但是在运动学中,一个构件内部的点与整体的关系及约束的形式决定着求解思路。因此,我们进一步具体化拓扑构型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求解运动学问题的运动链分析图,其基本构件要素如下: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4clip_image006

图1平移构件示意图 图2转动构件示意图 图3平面运动构件示意图

平移可以归结为一点的运动,因此它总是由一个已知点的运动推断另外一个点的运动(图1)。转动一般是由一个点的运动推知物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然后再由整体的运动推知任意一点的运动(图2)。平面运动求解速度的主要方法是瞬心法,它需要先确定瞬心及角速度,这一般是根据两个特殊点的速度来推断瞬心(整个刚体的性质),再由瞬心推断一个点的速度,所以这是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如果使用基点法求速度,则还需要使用已知点的信息,因此这可能还需要另外一条从特殊到特殊的路线;求加速度的方法只有基点法,它一般需要先确定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然后由一个已知点到未知点,这也包含从一般到特殊及从特殊到特殊的两条路线,因此图3可以总结其求解路线,在某些情况下,这里的三个连接点可以合并成两个。图1到图3是常见的构件示意图,实际应用中构件元素的内容一般是其子集。

构件之间的连接分为两种形式:转动副和非转动副。转动副使得运动直接从一个构件传递到另外一个构件,而非转动副则存在运动的转换,一般需要使用点的合成运动的分析方法来进行速度和加速度的过渡,下图表示的是两个构件之间的运动传递,其间的圆圈说明是转动副(图4),矩形说明是非转动副(图5)。

clip_image008 clip_image010

图4 转动副连接示意图 图5 非转动副连接示意图

由于任意一个机构都是由构件通过运动副而形成的运动链,使用图1-图5可以把原机构示意图变成一个运动链图。下面进一步阐述运动链法的求解方案。

对一个运动学问题,使用运动链法的求解方案是:

(1) 机构分析,确定构件的运动形式和运动副。

(2) 绘制运动链分析示意图。

(3) 确定求解方向和求解步骤。

(4) 实施求解方案。

在第一步中,分析机构由几个构件组成,每个构件作什么运动(平移,转动或平面运动),分析各个构件用什么方式连接在一起(转动副或非转动副),从而便于确定对每个构件及其连接使用什么定律求解,此时滑块不作为一个单独的物体对待。第二步使用图1-5所示的方式画出机构运动简图所对应的运动链图,这一步是关键。第三步根据已知和未知确定求解方向,并对于其中的每一个箭头确定一个求解步骤。

2. 使用运动链法的例子

下面用两个例子[2]说明运动链法的使用。图6中,曲柄匀速圆周运动,求摇杆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图7中,OA匀速转动,求此时套筒D相对于杆BC的速度和加速度。

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14

图6 图7

例1解:

(1) 机构分析(略)。

(2) 绘制运动链图(图8)。

clip_image016

图8 运动链图

(3) 确定求解方向和求解步骤。

clip_image018

图9 求解方案图

运动从OA传入,要求O1C的运动,因此是一个直线式求解方案。图9中带圆圈的数字表明求解步骤(对于非转动副的地方省略了圆圈,以避免混淆转动副和圆圈),①③④⑤⑦是刚体内部的运算,②⑥是刚体之间的运算。其中在③要由瞬心法计算速度(速度分析),由基点法计算角加速度(加速度分析)。②是转动副,运动直接过渡,⑥是移动副,要使用合成运动的分析方法进行运动的过渡。

(4) 实施求解方案。(略)

例2解:为节省篇幅,直接给出其求解方案(图10)。

clip_image020

图10 求解方案图

运动从OA杆传入,而整个系统是一个封闭式的运动链,所以采用两边夹的计算方案,最后在移动副D处汇合。①③④⑥是刚体内部的运动转换,②⑤⑦是刚体之间的运动过渡,其中⑤⑦是移动副,要使用合成运动的分析方法。

3. 结语

运动学在理论力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讨论其一般的求解思路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运动链的求解方案,用这种方式求解,思路十分清晰,在以往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本质是在机构运动简图和拓扑构型之间建立了一个过渡的桥梁,使得其图形的抽象适合做小型机构(构件数目不超过6个)的运动学分析。对于大型机构,采用计算多体动力学更合适。

 

参考文献

[1]洪嘉振。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