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小学音乐课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艺术课之一,它伴随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不仅要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且要在音乐课中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创设情境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如语言创设情境、美术创设情境、音源创设情境等等。情景创设为学生提供了具体可联想的音乐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一、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不经意地使用语言,谁也不会意识到语言的特殊性,但当老师巧妙地使用语言时,语言便会发挥出神奇的效果。创设情景需要选择美的突破口,语言的本身便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韵律美、线条美等特点,而美的语言更是运载着人类语言独特的情感。美的语言在审美活动中,更加烘托出美的基质,因为美的语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描写情景,或是可以联系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利用学生的联想、想象,把他们带入向往的境界。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去感受音乐,获得真切的美感体验。所以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老师既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成为音乐艺术的传播者。
二、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音乐课情境教学的手段之一。利用多媒体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在用图画再现情境时,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主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如教学《大鹿》一课时,我利用媒体事先准备好一幅森林图,图中有被猎人追赶的小兔,还有童话中的面包房,房中站着大鹿向外张望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画面,体会兔子当时被猎人追得害怕着急的心情。学生很好的就表现出当时的情景,并很好的表现出歌曲处理中的情绪。又如在教唱《嘀哩嘀哩》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这样一幅画面: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旁边有一片青翠的树林,那里有红花、绿草,有一位小朋友正在追赶一只小黄鹂······通过这样的画面,学生在演唱时就能够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春天的气息表现出来。
三、用范唱激发情景
我认为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做好示范,用音乐美和情感美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歌唱和伴奏中直接感受到音乐美的所在。并能从中领会到只有富于表情的、用心动情的演唱才能产生美感。实践证明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比听录音范唱更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聆听、欣赏教师的范唱就会被歌曲所蕴含的美打动。如:在教学《唱个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时,我针对歌曲的内容与特点,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学生听得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我用流畅的伴奏、声情并茂的歌唱,与同学们的眼神交流。听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说出自己听到的、想到的。最后,我再进一步启发引导,听录音范唱,让学生闭上眼睛再去感受歌曲,并展开想象,把自己联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范唱的引入,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情趣,使他们感受了美、体验了美,同学们更加主动参与到了音乐教学中。
四 、通过律动、表演体现情境
小学生好动表现欲极强,音乐课教师应创设扮演体会情境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分享彼此的快乐。在创作中激发潜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开拓更宽广、更美好的天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是让学生从头到尾坐在那儿听,而是随音乐带学生做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在听较长乐曲时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我用彩色挂图将兔子与乌龟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先把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形象提出来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再要求学生听到兔子音乐形象就学兔子跳,听到乌龟音乐形象就低头做乌龟爬,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又如:在教《粉刷匠》时,我先让学生模仿粉刷匠刷墙的动作,让他们真正感受音乐,只有感受最深的才能抒发来自心灵的美,感受音乐还是让孩子自己去做。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创设最佳音乐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提高了音乐课堂实效。
加载中,请稍候......